「梅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落叶乔木。果球形,直径2~3cm,一侧有浅槽,密被细柔毛,表面绿色,质较硬,初夏成熟,果熟时黄色,果肉变软,味极酸,微涩,果肉有硬核一枚。每年5~6月采收,洗净鲜用,或以盐腌制晒干用,用时去核。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南等省。
性味
酸,温。
功用
1.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日久不愈,可单用梅肉煎汤内服。2.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虚热烦渴。3.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还用于妇女血崩。
4.安蛔止痛: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
食疗方
1.暑热烦渴及胃酸缺乏、不思饮食、或津伤口渴:鲜乌梅2个,或酸梅1个,捣烂加白糖及食盐少许,冲开水服。2.糖尿病:乌梅3个,泡水代茶饮,每日1剂。3.鱼骨鲠喉:乌梅10~20枚,水煎成浓液频含服。4.夏季痧气、腹痛呕吐、泻痢(包括肠炎、食物中毒性胃肠病):乌梅5~6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亦可用乌梅50g,去核,烧过为末,每次6g,米汤饮下。5.肺虚久咳:乌梅、石榴皮等份,研末,每日服6g,睡前蜜汤调下。6.性功能亢进:多饮梅汤,有益阴潜阳、收敛相火的作用。7.胆囊炎、胆石症:乌梅7个,五味子、金钱草各30g,水煎服。
8.蛔虫病:乌梅3个,川椒6g,生姜3片,水煎服。
9.小儿突发高热,甚至抽搐,口鼻喷热气,大便不通:先用蓖麻油通大便,再用乌梅膏丸1-3粒,开水溶化,白糖水调服(乌梅膏:乌梅用水煮烂,去核后浓煎成膏,或做成如梧子大小丸,备用)。10.子宫出血:乌梅30g,红糖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或乌梅烧炭,为末,每次6g,乌梅汤调下。11.疮口肉芽(胬肉),皮肤表层血管瘤、鸡眼、赘疣等:乌梅膏涂于油纸或布上,依患部大小敷贴包扎,能使突起部分收缩平复(乌梅膏方见前)。12.牙关紧闭:乌梅肉擦牙齿。13.小儿头部生疮,长期不愈:可用乌梅肉烧炭,研细末,用食油调涂患处。
14.创伤或溃疡久不收口:乌梅炭适量研末,外敷患处。15.牛皮癣:乌梅水煎去核,浓缩成稠膏,每次9g,每日3次;也可加糖适量,开水调服,并取少量涂搽患处。16.癣、手癣:鲜梅5个,打烂后加石榴果皮30g,煎水洗患处,每天数次。
17.外疡胬肉:乌梅烧炭,研末,敷患处。18.异物入肉不出:酸梅1个,撕开果肉,去核,将果肉盖于患处,每天1次。
19.鸡眼、疣:乌梅膏加适量食盐,醋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1次。亦可用乌梅捣烂局部涂敷。
-END-
医学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看病就医,请到专业机构。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