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坏死和因神经病变而使感觉异常或丧失,及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其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疗费昂贵的特点。据统计,每30秒钟就有一个下肢截肢是由于糖尿病足而发生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足部畸形、外周血管病变、足部形成过溃疡、足部分截肢或腿部截肢。通常,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这些危险因素,出现糖尿病足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而且大多数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经过干预是可以避免的早期预防糖尿病足意义重大,只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努力做好“三件事”,完全可以将糖尿病足拒之门外。
一个中心
控好血糖是前提
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温床”。坚持规范的降糖治疗,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医院内分泌科调整用药,避免高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戒烟,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三个要务
鞋袜选择、泡脚水温及指甲修剪
注意事项一个都不能少
(一)鞋袜选择要适当
1.应在下午或晚上买鞋,因为脚在下午都会有一定的肿胀,左右脚大小有差异者应以稍大的一只为标准,需穿着袜子两只脚同时试穿,不宜购买暴露足趾、足跟的凉鞋。
2.鞋面要柔软、透气,四周封闭;鞋底要稍厚,弹性好且防滑。鞋的内面平整光滑,鞋前部为圆形或方形,留有一定的足趾空间,防止异常压力的产生,忌选购尖头鞋。
3.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对于新鞋,穿20~30分钟后应脱下检查双脚是否有压红或摩擦的痕迹;从每天穿1~2小时开始,逐渐增加穿戴时间,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不宜穿高跟鞋,以免重心前移造成脚趾受压,也不要赤脚穿鞋。
4.选择使用天然材料,如棉线、羊毛等制成的袜子,袜子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
5.袜子的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脚造成伤害做到每天更换、清洗。
足趾空间狭小
袜口过紧
血流不通畅
(二)温水泡脚别烫脚
1.养成每天洗脚前检查双脚的习惯,如果足部皮肤出现水泡、溃破或糜烂,或者足部发凉、疼痛等症状,医院就诊。
2.洗脚水温低于37摄氏度为佳,可用手或手肘(而非足部)试测水温,对温度不太敏感者请家人帮忙,家中可备水温计一只,一般足部浸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3.可用性质柔和的香皂清洗足部,洗后用柔软的干毛巾(纯棉、浅色)轻轻擦干足部皮肤。勿用力揉搓,保持脚趾缝部皮肤的干燥。
4.可在足部涂抹润肤膏或营养霜,趾缝间不要涂抹,足部干裂者可涂抹达克宁。
每天检查足底
水温低于37摄氏度
使用护理膏或霜
(三)仔细修剪脚趾甲
1.趾甲平时较硬,浸泡后较软,修剪趾甲应在洗脚之后。
2.不要将趾甲的边缘剪成圆形或有角度,应直直地平剪,然后再用趾甲搓磨平。
3.修剪后的趾甲长度应与趾尖平行,不可剪得太短,不要剪破硬茧和鸡眼。
4.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
5.如果您视力不好,可在家人的协助下修剪,避免剪到皮肉上。
糖尿病病人需牢记:
1.不要在公共浴室修脚
2.不要吸烟
3.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
4.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赤足行走
5.不要使用热水袋
6.不要使用电热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
[2]许樟荣,李翔.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处置和预防指南介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5(1):70-72.
供稿:医院内分泌科刘素香
审核:医院内分泌科杨玉梅
编辑:医院通讯员陈晓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