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此秋色尽,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五色石南叶-霜降·霜降桥04:36来自西风无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九秋落尽、西风迟暮、气肃霜至、空天万里。

碧天白云、枫红如火、蟹肥菊黄、柿软柚香。

明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暮秋与初冬的交接。

此时秋风瑟瑟,草木黄落,还有别称为“杪秋”,杪为树梢,也是尾部,意为秋日之尾。

霜降时,夜间少云,散热较快,气温下降非常明显,地面的水汽会形成霜或霜花的形式,故名霜降。

草木摇落露为霜

人间至此秋色尽,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暮将尽,寒气凛冽、气肃而凝、九秋悲风,衰草枯杨,霜降仿佛自带凋零的气息。

单从名字来看,“霜”的无情是一切萧杀的开始,“降”的衰弱是万物凋零的走向,似乎寥落不堪、残破萧条的种种意象都暗含在它周而复始短暂的生命里。

实则霜降不仅是秋之余韵,其背后是秋意辽远、爱意深沉,是先祖对于天地的敬畏,是关于四时轮转的智慧,更是关于生命秋天的思考和体悟。

坦然地接受时间与命运,在秋日浓稠而悠长的温暖和凉意中安静地守护这一季最后的美好。

霜降,暮秋之暖风卷清云净,空天万里霜——霜降之“霜”,肃杀凋零后的孕育和重生

说到霜降,必然要先从“霜”字开始。

霜的字源上为“雨”,下为“木”与“目”,其意显而易见,为眼睛看到水汽凝结于草木之上,显示为“霜”的形态。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霜是由地面形成,非从天而降。

《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阴气盛则凝为霜雪,阳气盛则为雨露。霜以杀木,露以润草,露为润泽,霜为杀伐,二者对应的正是秋冬和春夏的降水形态。

霜的字源

霜降时节,从南至北,秋风漫卷,碧空万里,夜来清霜,决绝且怅惘,干净到忧伤。

它是关于天气的变化,更是关于时间的感慨,暮秋初冬,万物凋残,深秋浓重,气肃而寒,世界的繁华和喧嚣逐渐褪去,朝夕之间,四季有三就将随着时间倏忽而去。

霜不仅是自然肃杀之霜,更是红尘无情之霜,风刀霜剑,从饱经风霜的人生,到霜鬓斑驳的面容,均来自时间无声的催促和生命无尽的凋零。

霜降,愿你染尽霜花,心中依然温暖

红楼梦中黛玉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秋花惨淡,秋草枯黄,秋夜漫长,风雨凄凉,那样一个孱弱的人却有着敏感的心性,注定了世事多磨难。

而秋瑾在民族危亡之秋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却是为了国家未知的命运而忧愁。

霜降,关于生命的结束和开始

老子《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正如老子所说,时间无可阻挡却又光明磊落,不为任何人停留,只随天地之道游走。

但霜降却为我们演绎着生命无穷,教会我们接受未知的变化。

此时的清愁随着万物凋敝而逐渐浓稠,却被深秋暖阳、枫红菊黄而浸染,被天高云阔、秋爽疾风而淡化。

人们选择登高望远,去杜牧笔下的寒山深处,白云之畔偶遇“霜叶红于二月花”,到辛弃疾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里感受秋凉畅快,秋意旷远。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秋日劲风,吹落叶片,堆叠成脚下厚重的温暖,其实那是关于秋暮的深情,叶落归根、循环往复,是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的过程。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秋冬的肃穆让生命的形式从地上转为地下,孕育到长成,成熟到凋零,都是生命必经的过程。

霜降若无情刀,时间的刻痕,在脸上深深又浅浅,在心上浅浅又深深。

霜降是有情时,四季变换让我们见证时间的力量与自身的成长,看似无情却满怀深情,在秋末留下一抹独特,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安住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霜降,关于生命秋天的告别式

霜降是关于生命秋天的告别式,是感伤和忧愁之外,对于时间全新的感悟和理解。

如同我们知道落叶归根是物质的转换过程,逝去也是另一种灿烂的新生:即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有的爱静默无言,却润物无声。

霜降教会人们放下执念,正如曾公所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可以无所畏惧,从容豁达,默默前行,风雨兼程。

纵然霜华仍少年关于霜降的智慧——似无情亦深情,守护“宅心仁厚”的力量

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看似存在感很低,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秋冬的分水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霜降的肃杀令万物慑服于它,它如同顶级杀手,衣玄敛容,为秋天的繁华收场,手起刀落,绝命于无形,安静而无声。

秋日疾风如同海浪,将万物冲刷,将叶子剥落,留下一地燃烧的彩色,如同秋天最后的燃情。

正如霜降的卦象“剥卦”一般,霜降剥去一切,只留下空旷的世界原来的模样,似乎冷漠无情,却是敛藏的开始。

剥卦

剥卦为“山附于地”,万物萧瑟,并不稳定,唯有厚下以安宅。

厚是仁厚,也是忠厚,正如我们经常说“宅心仁厚”,是远离妄念,不受诱惑,笃行一致,不悖初心。

这是小到个人乃至一国可以依靠的根本,是福德所在、修心之道、能量之源,也是治理“剥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个宽厚的个体会心存善念、爱护自身、善待他人,一个仁厚的民族会以和为贵、诚实内敛、无惧强权、扶助弱小。

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片星空

物质时代,人们容易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加之为了生活过度消耗体力、透支精力,和自然造物背道而驰,双重作用,恶性循环。

如果说一个人是沿着轨道运转的星辰,这样忽然的加速和疾驰很容易就会使他(她)脱离原有的轨道,失去可以依靠的引力和坐标,迷失在茫茫星空、红尘俗世之中。

外界的纷乱,世界的混乱让人们失望和不安,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人恐惧和忧虑,但我们依然要生存,要背负希望努力前行。

沉淀积累,稳步向前

经常练习长跑的人都有体会,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是取胜的关键。

同理,守护内心和自身,学会张弛有度,不仅是稳定的能量来源,而且是个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成为看似平淡的生活里获得幸福的法宝。

霜降是秋收迈入冬藏的过程,也是学会安守和沉淀,蓄积能量,寻找安身立命的智慧和启迪。

接受自己而不是全盘否定,爱护自己而不是透支生命,从最简单点滴做起,真正地学会为自己负责,将自己安放在“宅心”之中,才有仁厚的可能。

霜降,宅心仁厚的力量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走近秋暮,遇见霜降,关于深秋的美好

霜降已秋末,看似是秋之残页,却是秋意最为浓重的时节,是深秋最美的体验。

当香山的红叶渐入佳境,大兴安岭的山水翻阅过几重梦幻,禾木的炊烟在醉人的秋色中升起,晒秋的金黄映亮长溪的古巷,秋风卷起中山路的梧桐,那便是霜降渐近的脚步。

流溢的色彩漫过森林,淌过水边,从指尖滑落,在云间飘荡,成为人世的梦幻。

霜降在耀眼之外还有着让人沉静的力量,即安于浓烈之外的淡泊,经历繁华背后的静思,均是关于秋冬的静默和收敛。

枫桥深秋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即使已过千年,张继笔下的羁旅幽思依然可以撼动人心,那个郁云凝重,乌啼霜满的夜晚。

愁思如同古钟声声的低沉,伴着秋暮红枫、寒江疏影、飞檐崇脊,时近时远。

枫桥畔的乌桕在寒山寺的照壁上染上千年前的霞光,暮秋寒霜中夜泊的孤舟点亮一盏摇曳的渔火。

古运河上的月亮依然泛着秋末的清光,诉说着消瘦的哀伤和洒脱的苍凉,关于境遇的感慨,有关乡愁的喟叹,复杂的心绪静静地流淌在枫桥之下,引来后人的凭吊与共鸣。

枫桥夜色,穿越千年的思念

秋暮已近重阳,亲人的目光总是望向远方,故乡的酒敬一杯离殇,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倒在他乡或者远方,醒来还是故乡的模样。

霜降,走过山河,漫过人间,或热烈、或凄清、或丰盈、或萧瑟,为深秋添上的一抹温暖与清寒。

人们感受着秋天最后的爱,也爱着这样的秋天,余韵悠长,静待来年。

霜降三候

说完了霜降的智慧和美景,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这个时节的季候与习俗,还有必不可少的美食。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霜降三候:万物的自然法则、生存之道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意为深秋之时,豺狼等肉食动物开始捕猎,它们会将猎物陈列开来,古人认为它们以此祭天,感谢上苍的馈赠。

实则秋天不仅对于人类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动物储存食物准备过冬的最佳时期。

此时,经过夏秋的酝酿,食草动物已经膘肥体健,也成为食肉动物的目标,且气候逐渐寒冷有助于储存猎物。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二候草木黄落,暮秋初冬,万物凋零,霜降时,大风降温,草木黄落,融入地下,也成为来年的养分。

霜降三候蜇虫咸俯,继秋分蛰虫坯户后,霜降的昆虫开始住进自己辛劳搭建的小房子,以一种安静的姿态经历漫长冬天的考验,等待全新的春天。

自然法则看似残酷,却是万物依存的基础,凋落似乎无情,却同时孕育着新生。

霜降柿子红秋暮冬来露成霜,稻熟鱼肥柿子红——霜降收获季,柿柿如意,事事开心

霜降是收获的时节,北方秋收接近尾声,南方的农人却位于“三秋”大忙,收割晚稻、种油菜、摘棉花等都在此时,可谓非常辛苦。

但收获的甘甜是美景之外的又一种享受,淡去了秋暮的寂寥凄清。

霜降是一年霜期的开始,其霜如诗,也唤“菊花霜”,此时菊花凌霜傲寒,开得正盛,是赏菊饮酒的最佳时节。

秋末最为出挑的美味一定要数柿子,想象秋暮的太行,空旷的山野间,草木枯黄尽落,唯有那些红彤彤的小灯笼,承载着这片质朴而沉默的大地隐含的热烈,呈现出生命本来的模样。

黄土地经年的沟壑,长久的深情,遍历酷暑严寒,孕育出这样的美味。

秋尝柿子,好事成双

正像经历了等待和忍耐,饱尝人世的风霜,最终让人惊艳的一切:寒霜虽寒,却成为来自岁月深厚的馈赠,散发着沉淀的光芒。

枝头经霜的柿,经由秋天的最后一吻,被打上甜蜜的封印,是霜降赠与人间的礼物,也成为秋暮必备的时令水果。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儿时四处要饭,有次差点饿死,却幸运地遇到一颗果实累累的柿子树,便用来充饥,度过难关,后来他当皇帝后就封这棵树为“凌霜侯”。

民间便有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同时人们经常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其实因为柿子具有人体必须的多种元素,且止血凉血、清热去燥、润肺化痰,很适合此时,但切勿空腹食用。

正是霜降好“柿”节

霜降有进补的习俗,经过了夏天的消耗,秋补在古人看来非常必要,于是也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正如“霜降到,鸭补火,萝卜牛肉齐上桌”的说法,闽南、台湾地区的“贴秋膘”主要选用鸭子,因为鸭肉性寒,可以缓解秋燥上火,也能满足进补需要。

广西人此时喜欢吃牛肉炒粉、牛腩煲等,同时霜降之蟹也是一年中最为肥美的。

霜降食鸭

霜降此时的饮食重点在于“健胃补脾”,可以吃润燥温和的食物,选择山药、芡实、红枣、等。

秋季燥邪,易伤津液,少辛辣,可以选择酸味食物用以收敛肺气。

我们经常说“春捂秋冻”,但是霜降之时,寒意已深、气温较低,需要及时添衣、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霜降赏秋登高

此时登山赏秋也是很好的选择,有助于缓解秋天困乏和颓然的情绪,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霜降的特别和它萧瑟背后无尽的深情和智慧。

秋意已深,寒气渐重,愿大家霜降保重身体,喜乐安康,咱们下个节气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1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