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莉教授全面治疗全程管理助力ALK阳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59804.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ALK-TKI如何变迁?未来前景又如何?且听高蓓莉教授深度解读。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治疗靶点。年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后,靶向药物应运而生,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开启了新篇章。国际上第一,二和三代ALK靶向药均已获批。目前国内获批一线治疗的药物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阿来替尼、塞瑞替尼。

凭借着高效的靶向药诞生,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走向“慢病化”时代。“医学界”诚邀上海交通大医院呼吸科高蓓莉教授分享ALK阳性晚期NSCLC治疗的相关见解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钻石突变”靶向药物变迁

年,Soda教授在NSCLC样本中首次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后来小鼠实验证明该基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目前发现ALK存在27种融合形式,主要的融合伴侣基因是EML4,且所有ALK基因融合都发生在第20号外显子编码的一段序列,包含完整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具有致癌性[1]。正常情况下TKI药物与EML4-ALK受体凹槽中ATP(三磷酸腺苷)口袋区结合,竞争性抑制ATP结合,产生抗肿瘤作用。

高蓓莉教授介绍道:“国际上,NSCLC患者中ALK突变发生率为5%左右,中国人群中大概是5%-8%。尽管ALK阳性NSCLC在肺癌中占比很低,但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仍然接近例。在ALK抑制剂问世之前,这一类型的患者预后很差。临床研究显示,其对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只有25%。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几年ALK抑制剂也是更迭换代,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诊疗取得了巨大突破。”

年,首个ALK-TKI克唑替尼获批,PROFILE研究证实一线克唑替尼疗效优于含铂双药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10.9个月vs7.0个月,P0.),ORR显著提高(74%vs45%,P0.)[2]。针对ALK阳性亚裔人群的研究PROFILE研究也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3]。

随着二代ALK-TKI一线数据的相继公布,ALK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逐渐进入“2+X”治疗时代。相比一代ALK-TKI,二代ALK-TKI作用靶点更为精准,选择性更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版)指出: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阿来替尼与克唑替尼头对头比较的Ⅲ期临床研究ALESIA[4]的结果与ALEX[5]一致,阿来替尼组PFS显著延长(中位PFS未到达vs11.1个月,HR0.22,P<0.)(图1)。基于该研究结果,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年批准阿来替尼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包括一线及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的二线用药。由于阿来替尼一线治疗中位PFS时间为34.8个月,本指南将其作为ALK阳性患者一线治疗的Ⅰ级优选推荐(表1)。

图1.ALESIA研究PFS结果

表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版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对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推荐

晚期肺癌之“殇”——脑转移,不再无药可解

脑部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且肺癌伴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如何改善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每一个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虽然一代ALK-TKI克唑替尼疗效显著优于化疗,也带给了患者可观的获益,但是克唑替尼一线治疗后通常在1年内出现疾病进展,大约40%患者出现脑转移。由于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都是血脑屏障外排泵P-糖蛋白的底物,中枢神经系统(CNS)渗透性较低,无法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因此脑转移疗效控制不佳。研究显示,基线有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其颅内ORR仅18%,12周颅内疾病控制率56%。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ALK-TKI的疗效以及控制脑转移、降低患者死亡率成为临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ljy/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