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足日30糖尿病患者都会面临这个可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4333.html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逐渐潜入到人们生活中,看似“要不了命”的疾病,却逐步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尤其糖尿病足的出现,更加使得人们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很多糖友认为控糖才是头等大事,去往往容易忽略足部健康。糖尿病患者很可能因为脚上长了一处水疱、血疱或胼胝,皮肤不小心破损后导致足部溃疡。如果还是不重视,溃疡将由表皮渐次深入到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直至骨骼,最终导致坏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是5月29日全国爱足日,取自“我爱脚”之意,双足是人的根基,被称作“人的第二心脏”,脚的保养至关重要,但是因其部位不如其他器官“核心”,往往被人忽视。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健康出现问题,其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其他人。

中华糖尿病杂志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现有糖尿病患者1.3亿。糖尿病足属于高发于老年人的糖尿病并发症。多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4~66岁。在全球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的疾病中,糖尿病足病位列第10。有3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将会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在全球,每20秒就有1个人因糖尿病而截肢(包括部分截肢,如截趾)。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版)中提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高达8.1%,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费用巨大。尽管这些数据骇人,但是糖尿病足仍旧没有得到广泛认知跟重视。今天是全国爱足日,小博就带大家认识下这个最容易被糖友忽视的健康隐患——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患者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所导致的足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或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的糖尿病并发症。早期患者以神经异常感为主,表现为皮肤干燥,行走时踩棉絮感,足趾麻木、刺痛、感觉不灵敏等;中期血管狭窄闭塞表现为肌肉萎缩,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消失,或行走时小腿肌肉酸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足趾疼痛,足趾尖端紫绀或坏死,坏死面积可逐渐扩大,最后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足主要的原因是长期的糖尿病,血糖升高,导致微血管病变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的蜕变,称之为感觉的减退(包括痛觉),同时感染跟外伤也是糖尿病足的一个致病因。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这样的说辞绝非危言耸听。糖尿病足形成时,患者除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外,还多伴有心脏、肾脏、胃肠等病变,因此糖尿病足轻则溃疡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重则截肢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根据糖尿病足皮肤是否受损或溃烂,并根据溃疡侵袭的深度,糖尿病足分为0到5级:

糖尿病足分为0到5级

0级,就是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没有开放性的病灶;

1级,表现为溃疡,临床上没有感染;

2级,表现为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属于深度的感染,伴有骨组织的病变或者是脓肿;

4级,就会出现骨质的缺损,部分足坏疽;

5级,会出现足的大部分或者是全部的坏疽。

糖尿病患者足部即使平时无任何不适也有可能在外伤情况下形成糖尿病足,因此预防很关键。特别是以下几类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如果您符合任意一点,需要提高警惕及时筛查: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长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条件差;

4.曾经发生过足溃疡;

5.足部感觉异常、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

6.足部畸形,鹰爪样趾,受压部位的皮肤增厚,出现老茧;

7.足部发凉,皮肤苍白、发亮、变薄,走一段路小腿就出现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如何做好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作为糖尿病足的「导火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和治疗值得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进行DPN的诊治,能够尽量将糖尿病足扼杀在摇篮之中。医院方海东院长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后5年,应进行DPN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一旦确诊DPN,则需进行积极治疗。除了筛查之外,糖尿病足的日常自我监测也应被广大糖友提上日程,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糖友们忽视,但是若未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控制,将会进展至晚期,出现足溃疡和坏疽。通过日常自我监测,如果怀疑是糖尿病足,应当尽快去专业门诊就诊。小博整理了几种易操作的检测方式供糖友们参考:

视觉检查

1、看足部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如皮肤干燥、粗糙、瘙痒、脱皮、红肿、破溃等,出现上述情况,很可能是糖尿病足。

2、看足部形状的改变: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看是否有鸡眼、胼胝、老茧、脚气等,出现上述情况,将预示糖尿病足有可能会出现。

温度检查

自我感觉,如果足部皮肤出现炎症,皮温将升高;如血管堵塞,缺血严重,则皮温降低,足部发凉,升高或降低,都属异常,及时就医。

颜色检查

如果足部皮肤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由苍白→发红→发紫→发黑,尤其是脚趾头,提示可能发生了糖尿病足,立即就医。

触觉检查

1、用冷凉的金属体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冷凉,或用37°C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足部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2、如果足部出现疼痛、麻木、有时觉得有踩棉花或蚂蚁走的感觉,可能下肢神经出现病变,警惕足部受伤。

行走距离检查

走一段路后小腿出现酸痛,休息片刻后又能继续行走,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严重程度与跛行距离有关。如不及时治疗,后续将会出现冷、麻、痛,尤其晚上睡觉时加剧。

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迹象,必须尽快去正规门诊就诊。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展,改善下肢功能。出现足溃疡者,经早期治疗可加快溃疡愈合,降低坏疽和截肢的危险。早诊早治,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大大节省医疗费用。自我监测后发现并没有糖尿病足的症状,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并不是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足部即使平时无任何不适也有可能在外伤情况下形成糖尿病足,因此日常预防及护理很关键。糖友们日常要做好足部护理包括不要赤足行走,避免足部外伤,穿合适舒适的鞋子,保持足部清洁,洗脚水温避免过高烫伤,定期修剪指甲,保持足部温暖,防止冻伤,戒烟。一旦发生足部破损要及时到专业门诊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对于广大糖友们而言,足部健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威胁,一旦出现问题治疗不及时,糖友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因此糖友们要做好上文所说的糖尿病足定期筛查、自我监测、日常预防及护理工作,出现糖尿病足的迹象或症状后及时到专业门诊接受治疗。

糖尿病足及慢性伤口治疗门诊

医院慢性伤口门诊整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介入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专家资源,探索多学科诊疗全程跟踪模式并配备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为糖尿病足等长久不愈的慢性伤口进行精细化、系统性的诊疗管理与护理指导,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专家介绍

方海东

师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及糖尿病足病与外周动脉疾病学组组长冉兴无,成功治疗上百例糖尿病足患者,在糖尿病足以及慢性伤口修复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慢性伤口门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ljy/8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