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人们口中的“富贵病”正在广泛的流行。小道的一个长辈最近脚肿的很厉害,走路十分不舒服。他一直以为是过敏导致的水肿,就自己买了一些药吃,但药吃完了,脚却越肿越厉害了。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而脚肿则是并发症糖尿病足的一种症状。幸亏发现及时,才让他免受糖尿病足的危害!
01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糖友也都能叫上疾病名称,但是,并非所有糖友都知道每一种并发症的早期症状,等到确诊的时候,已经非常严重了。比如糖尿病足,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最普通的症状就是脚部溃烂。可是,你可知道,脚部溃烂已经非常严重了,糖尿病足有很多早期症状,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很可能会避免这样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时,容易引起足部神经、血管发生病变,供血不足,正常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为足部的破溃,且常伴有感染。三种病变因素是:血管因素、神经因素、感染因素。此外还与足部畸形、足底压力异常增高等有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那么,得了糖尿病足,后果很严重么?
是的!
糖尿病足患者轻者表现为皮肤搔痒、干燥、无汗、色素沉着,脚部微痛、感觉迟钝、间歇性跛行、关节变形、皮肤表面溃疡。大多数患者由于感觉减弱或消失,往往出现伤口时难以觉察,一旦发现就医时情况已较为严重,如局部坏死、严重感染等。
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溃疡合并感染。糖尿病足患者足部一旦破溃,伤口较难愈合。
严重者累及骨头,造成骨折,甚至是足部的坏死。当糖尿病足发展为逐渐加重的缺血性坏死或严重的静止性疼痛,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通过其他手术和药物控制的严重糖尿病足,就需要截肢。截肢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同时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足早期的辨识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一定要在早期有症状时就开始注意。
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02
糖尿病足诱因
有人问,得了糖尿病都会得糖尿病足么?不仅仅是糖尿病足,包括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糖尿病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下肢及足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血管闭塞引起的足部疼痛、感染、破溃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糖尿病患病时长、感染、高龄、神经病变等等。
因个人原因导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患有糖尿病病史已超过十年。
穿不合适的鞋袜,轻视足部日常护理。
有脚溃疡病史者。
已凸显神经病变的某些症状(足部组织局部麻木发凉,触觉、痛觉逐渐减弱皮肤有异样症况等)。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重要因素)。
足部有严重的足骨畸形,如弓形足(爪状足、高弓足)主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足底前后弯曲,足弓很高,足底中部始终不能着地。
有胼胝(老茧或鸡眼)者
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脚者,尤其是独居生活者。
有吸烟、酗酒嗜好,并长期忽视治疗护理。
03
糖尿病足的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方法:(1)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以防止足溃疡的发生。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2)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生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溃疡被胼胝包围。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3)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4)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5)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没有严重疼痛的坏疽即提示有神经病变。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6)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大动脉阻塞起了主要的病因学作用,神经病变和感染也影响。全部坏疽。
04
如何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
1.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戒烟、戒酒。
2.严格控制感染:每日检查足,双脚是否有红肿、水泡、硬结、小破口等,以及脚趾间是否有浸渍、糜烂等,尤其对于那些被检查出来血管不够通畅的朋友;
3.正确洗脚:坚持每天用不刺激的肥皂及温水洗脚,洗脚前请家人代为测试水温,温度最好低于37℃;尽量避免泡脚;洗完后擦干,特别是足趾之间;擦干后可在足底抹上适于自己的护肤软膏(如羊脂油、凡士林等),避免在脚趾间使用;汗脚的病人可以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
4.正确剪指甲:每周检查一下自己的脚趾甲,是否有反甲的可能,水平的剪趾甲,既不要剪的太深,也不要是边缘太锐利;自理能力稍差的老人,最好请家人或专业人士帮忙。
5.挑选鞋袜:选择松紧适宜、柔软舒适的鞋袜(最好为白色,便于发现足部损伤);睡觉觉得脚冷时,可以穿着袜子睡觉,每天都应更换袜子;任何时候都应避免赤脚行走或赤脚穿鞋;选择鞋底厚实柔软的鞋子,如布鞋、棉鞋等;在家时尽量穿拖鞋或可以露脚趾的鞋子(穿着袜子的情况下);对于已经发生足部畸形、溃疡的病人更应选择宽敞透气的鞋子;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
6.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7.增加足部血液循环:可以的话,坐时将脚抬高;脚趾头可以频繁扭动;尽量避免翘二郎腿过久;行走过多时,可以时不时休息搓动脚趾,揉捏脚背;
8.一旦出现足部颜色改变、知觉减退、肿胀、足部感染、疼痛、水泡、鸡眼等不寻常改变就应及时就诊;即使没有足部问题,也最好每2-3个月到糖尿病足专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神经病变、循环障碍的筛查;
温馨小提示:病急不要乱投医,找对治疗方法是关键。要想找对治疗方法,就要多咨询呢~关于糖尿病足,也许上述图文过于“沉重”,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还是不要太担忧。
血糖控制重中重
禁止吸烟记心上
足部检查不可少
洗脚方法要恰当
鞋袜穿着需舒适
指甲修剪免损伤
冬天温脚不可取
脚气微伤需谨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