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气:多云22-32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比昨天降低2度和1度),微风小于2级
老人在球场被撞伤系自甘冒险行为
来源:广州日报
对方照顾六年再被索赔7万法院裁决被告无过失或故意
签照顾协议约定履约后两不相欠
年11月某日,年过七旬的曾婆婆从某中学的篮球场穿过,走到篮球场中间时与正在上体育课打篮球的初中生小刘相撞,曾婆婆因此受伤。四天后,小刘的父亲大刘与曾婆婆的女儿签订《协议书》,约定曾婆婆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双方各承担50%。随后,大刘分两次支付给曾婆婆的女儿一万元。
年2月,曾婆婆出具《陈述与协议》,认为女儿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合约并收取一万元,由于大刘在她受伤后对她照顾有加,她出院后大刘基本每周末来探望一次,包括洗碗、洗脚、剪脚趾甲、陪她去单位等,故决定将一万元分期还给大刘,约定由大刘一家继续照顾曾婆婆至年底,合共六年,否则将要求给予医药费、精神伤害费。大刘在《陈述与协议》上签名。
同日,曾婆婆出具声明,确认大刘给曾婆婆女儿的一万元已在曾婆婆和小刘父母的合约承诺中抵销,只要大刘一家履行合约和承诺,就各不相欠。年11月,大刘与曾婆婆签署《补充协议》,把照顾期限延长至年2月。年8月,双方再签署协议,把照顾期限又改回年12月31日。
照顾期满老人起诉要求赔偿七万元
年7月,照顾期限满后,曾婆婆向广州市天河区法院起诉,要求大刘、小刘两父子赔偿其医疗费、营养费、护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多项费用,共计7万余元。曾婆婆认为,因小刘的侵权行为,导致其行动不便,治疗后仍存在隐患,大刘、小刘虽然有看望照顾,一定程度抵销了部分医疗费,但对于后续隐患问题却未能解决。年8月签订的协议,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系因大刘坚持要变更,其因担心无人照顾才签署。大刘一家言而无信,将照顾时间从年2月缩短至年12月,对其不公平,故请求他们赔偿损失。
诉讼中,曾婆婆确认大刘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对其细心照顾,每个星期坚持去看望她,并每次都帮忙洗脚、拔鸡眼、按摩身体、洗衣拖地、缝衣服、维修电器设备等。
大刘、小刘悉心照顾曾婆婆6年3个月
表示,曾婆婆在学校正常教学期间,可以看到学生在运动,应该预见到有意外发生的可能,但其强行从学校篮球场中间穿过,未尽到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应承担相应损害后果。事发后小刘的医院救治,他们与曾婆婆签订协议对她进行照顾,实际上也严格依约执行,悉心照顾曾婆婆直至年3月,共6年3个月,因工作及疫情等原因停止。
其间,大刘每个星期坚持去看望曾婆婆帮助做家务,曾婆婆曾多次到小刘教室、宿舍及大刘单位等地诉苦,给大刘、小刘造成很大压力。现约定的义务已履行完毕,故不同意曾婆婆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原告因自甘冒险行为受伤
广州中院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黄嵩表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大刘、小刘是否应对曾婆婆受伤这一后果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曾婆婆是在穿过学校篮球场时与正在打篮球的小刘相撞,造成倒地受伤。篮球运动是典型的群体性、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在剧烈运动中出现身体碰撞行为属于正常现象。曾婆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此项运动的危险性应当有所认知和预见,并应自觉规避此类风险。但其在自身年老体弱的情况下,仍执意在教学时间穿过有人正在运动的篮球场地,应认定为自甘冒险行为。且其在诉讼中无证据证明小刘对其受伤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故小刘与其发生碰撞的行为不存在过错,不属侵权行为,本无需对曾婆婆受伤这一后果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涉案事故发生后,小刘家人医院治疗。此后大刘与曾婆婆一方签订了多份协议,并依约每周看望曾婆婆及承担多项照顾义务,时间长达6年之久,诉讼中曾婆婆也承认大刘在此期间对其细心照顾。
根据双方在年8月签署的最后一份协议,履行期限至年12月31日届满。曾婆婆现以其签订该协议是出于受大刘、小刘胁迫,非其真实性意思表示为由对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依据不足。
综上所述,曾婆婆因自甘冒险行为导致受伤,应自行承担相应损害后果,小刘在此过程中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且大刘依据与曾婆婆达成的协议,已充分履行了照顾义务。现曾婆婆起诉请求大刘、小刘对其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因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曾婆婆的全部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片段睡眠”要不得
来源:广州日报
良好睡眠,不一定要睡够8小时
“每天睡够8小时”几乎成了共识,但其实没有这么机械化的标准。《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倡,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成人平均每日的睡眠时间7~8小时。
但在贾福军看来,不提倡每个人都套用这一睡眠时长,还要因人而异,更可行的是看一夜睡眠起床后是否精力恢复,精神爽利。有的成年人每晚睡5~6小时就感觉良好,有人则睡10小时才身体酣畅。一些精英人群说自己睡3~4小时就够了,更可能是他们习惯了,睡眠质量高,平均睡眠深度够,睡眠时长需求就短。
优质睡眠,首先是自己睡得满意,入睡快,即上床30分钟内入睡;不易惊醒,偶尔醒了20分钟能重新入睡;睡梦不清晰,醒来容易忘;最关键是第二天不疲劳、不打瞌睡,工作或学习质量高。
要不要睡午觉?用作补觉会得不偿失
很多人习惯吃完午饭睡一觉,解决“饭气攻心”和下午精力不足问题。在贾福军看来,如果有失眠问题的,午睡还是能不睡就不睡。人的生理机制就是日落而息,晚上睡觉,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是玩乐或加班到后半夜才睡,是违反生理节奏的。
凌晨1时才睡,睡到9时起床,看似睡够8小时,但深睡少,浅睡多,梦也多,睡眠质量不好。这种睡眠延迟,往往需要午觉补眠。但一睡午觉,晚上又迟睡,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下来就扭曲了生理节律。所以对于午觉,如果晚上没睡好,或者是失眠患者,是不主张午睡的,这样才能保全晚上的睡眠驱动力,回归正常节律。
如果无失眠,只是偶尔前一晚睡少了或者夜班,要面对下午紧张的学习、高强度工作,睡午觉没问题,但也不主张超过30分钟。这是因为深睡周期是90分钟,如果睡久了,从深睡里唤醒,人处于神经抑制状态,会更加的筋疲力尽。
贾福军特别不主张学生晚睡+午睡的模式。之所以强调晚上11时前睡觉,是因为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是生长素分泌的高峰,“一般个子高的孩子都是睡得早的”,为了写作业每晚熬过11时,再以午睡来补觉,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白天瞌睡,能不睡就不睡
白天里,失眠患者、老人是最容易打瞌睡的人群,专家将之称为“片段睡眠”,要不得。很多老人觉得“人老觉少”很正常,事实上不少医生也觉得老人每天睡5~6小时就可以了。在贾福军看来,健康老人也是需要8小时睡眠的,觉少是衰老的表现。因为一晚只睡5~6小时,很多老人像失眠患者一样,白天一来瞌睡就去睡,一瞌睡就是20分钟甚至2小时,结果就是持续打破睡眠生理节律——晚上睡觉总是觉醒,或者很早就醒了再也睡不着。
因此,贾福军建议,失眠者、老人,要舍得压缩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回归正常生理节律,连续睡4小时也比断断续续睡6小时好。如果睡眠调节能力下降了,建议可白天多运动,瞌睡来了,做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撑过去,能不睡就不睡;年轻人可喝咖啡提神,但要以不影响夜间睡眠为好。
闲情:小小的善意
崔鹤同
我的一个老朋友,已年近九秩。他每天都要给我发不少信息,也不聊天,专门发些热点新闻、历史掌故以及生活常识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其实,对这些“八卦”我从不关心也无暇顾及,换作他人,我早就发出“警告”或“怒目相向”了。
但对于这位老先生,我不能,也不忍。老先生现在独居,虽然有三个儿子,但身体尚健的他不想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家务事雇了钟点工打理。他独守空巢,难免心里寂寞。玩手机发信息是他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事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也可能我是他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倾诉的对象。所以他每天都把从网上搜到的认为有意思的东西发给我看。对此,我总是秒回:谢谢分享!并附上开心的表情包,显示我非常欢迎而且乐此不疲的样子。
我想,这样他一定很高兴,也感到很有成就感。他的生活不再寂寞和空虚。否则,他会感到茕茕孑立、郁郁寡欢的。
我现在住的是石库门房子,厨房四家共用。我发现每天早上或晚间我做饭时,里面一家灶头的老阿婆总是不开她家的灯。她的儿子在饭店当厨师,媳妇在超市上班。老阿婆家在皖北,早年丧夫,没有收入,自然很节俭。所以只要她在厨房有事,我的灯就一直亮着。尽管我的饭菜早已做好。有时防止她“疑心”,我过一会儿就去厨房若有其事地干点什么,直等到她离开我才关灯。
虽然这算不了什么,但我总感到让她沾点“光”,她会有种小小的获得感,我的心里也舒坦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那是年暑假。当时我在新疆库尔勒市一中任教。一天,我应邀去喀什的《丝路》杂志社开笔会。当时我从库尔勒乘大巴到阿克苏,次日再从阿克苏坐大巴去喀什。临近中午,沿途茫茫大漠,赤日炎炎,尘土飞扬。当时车子没空调,关着车窗,人像待在蒸笼一样闷热难当,汗流浃背。这时,后面有人给我递过来一片哈密瓜。谁呀,这么热心?我回头望去,原来是车最后一排座位上的一位老汉。他双腿上垫着褡裢,正用一把小刀分割哈密瓜。双腿随着车子的颠簸一颠一颠的。他分好一片就向前面的乘客递过来一片。真的,不多不少,车上每人都分到了一片,包括司机。唯独他自己没有。他吮了吮手指,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
我感到那是我尝过的最甜蜜的瓜果,那天是我经历过的最甜蜜的旅程。那一片月牙形的哈密瓜,像一弯金色的月亮,永远悬浮在我的脑海。是的,小小的善意,是路边一朵绽放的迎春,是暗夜一盏晶莹的灯火,照耀和温暖着我们漫长的一生。
养生经典:
老子名言(32)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精彩解说
央视大型记录片: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第4集文明起源35
四大文明古国:6古巴比伦文明1
在埃及的东方,是富饶的西亚地区。西亚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自美尼亚群山发源,日夜兼程地向着东南方向奔流而去。这两条大河流流淌的土地,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今日书摘: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0月1日出版的图是,作者是(美)贝文·亚历山大。这是一本著名的美国人反思 的书籍。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用一个军事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时隔多年后冷静地审视这场战争的整个经过。
第63章 的长期阴影2
年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说服力的话:同红色中国的冲突,将会是一场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因为美国面临的巨大危险是拥有核武器的苏联。尽管美国领导人承认这一现实,而且事实上也并不准备直接进攻中国,但他们对北京所抱的仇恨,却远比对克里姆林宫的要深得多。为了替这种极端的对抗立场寻找根据,美国只得坚持说红色中国人侵略成性。美国领导人在心目为为这种侵略臆造了证据,即:中国在朝鲜进行干预;北京有意攫取台湾;中国人支持自年以来一直支持越盟反法叛乱。
然而这三个证据中没有一个能证明中国的侵略。进入朝鲜的行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防卫性的,其目的是为了保留一块历史盾牌,保护北京周围的中心地带。对北京来说,决心拿下台湾乃是中国内政问题,因为就连蒋介石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对越盟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防范措施,因为中国担心美国会干涉越南,消灭共产党,在中国的南疆建立一个由美国扶植的国家。这与美国支持印度支那的反动势力相比,北京对越南共产党的支持是不过分的,而且完全是处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然而美国领导人却拒不正视中国人的和平意愿,尤其是误解了中国在东南亚所起的作用。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苏联和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并无侵略意图,而美国由于抱有敌对情绪,却没有看到这一点。美国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越南问题,其理论是,为了防止最终丧失整个东南亚,必须摧毁共产党。然而苏联和中国却表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愿意牺牲越盟的既得利益,这也表明他们并无征服阴谋。尽管越盟正要占领整个越南,但俄国人和中国人却迫使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接受“暂时”沿17度纬线将越南一分为二的方案,把所有共产党撤到北方,留下了一个由美国支持的南越。苏联这样做是为了阻止法国参加超越国家的欧盟军队;中国这样做则是为了阻止美国人在其南部边疆出现。
世界武器---手枪与冲锋枪22
美国手枪与冲锋枪14
作为曾经世界十分重要的轻武器研发和制造国,美国已经走过令人羨慕的辉煌时期。当年无论是史密斯---韦森的左轮手枪还是“汤普森”冲锋枪都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甚至一度达到供不应求的情形。
美国史密斯-韦森M13左轮手枪
M13是由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专为军队和警队使用而研制及生产的6发式双动左轮手枪。
基本参数:口径9毫米,全长毫米,重量.66克,有效射程50米,枪口初速米/秒
研发历史
M13左轮手枪的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年到年间,M13左轮手枪进行了批量生产。经过多年的推出,M13经历了微小的变化。它微小变化的版本被非正式地称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为年的最初推出型;第二代是年改变了弹巢背部以上的燃气环版本;第三代是年移除弹巢的沉头孔版本。
实战性能
M13采用烤蓝表面处理,配备固定瞄准具,是一款弹巢容量为6发的双动式左轮手枪。其设计的K形底把比原来的N形底把稍为细小和轻盈。
趣味小知识
直到换装半自动手枪以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不久的时期内发配给干员的是装有圆形提把的史密斯--韦森M13左轮手枪。
美食家庄臣私房菜、每日靓汤()
(摘自广州日报大洋网)
番茄焖牛肉
牛肉的做法有很多,以红烧牛肉居多,今天介绍的做法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匈牙利烩牛肉”借鉴而来,再加上洋葱和甜红椒粉的搭配,当中说到的甜红椒粉在超市有售。
材料:番茄4个,牛腿肉克,洋葱丝克,红萝卜50克,西芹20克,黑胡椒10粒,陈皮1/3块(水发后),盐、胡椒粉、甜红椒粉、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番茄去皮去籽备用;陈皮切碎备用;胡萝卜洗净切角备用;西芹洗净切段备用;牛肉切3厘米方丁状后煎至上色,沥干血水备用。开锅下油,将洋葱丝炒至收身,下牛肉,放两茶匙甜红椒粉,翻炒片刻后加入适量水,放番茄、黑胡椒粒、陈皮碎,盖上锅盖焖半小时,放红萝卜,再煮10分钟,关火焖半小时,再开火,放西芹,以盐、胡椒粉调味,煮至牛肉淋透即成。
一日一景
(转载自《看天下》杂志)
《看天下》图片5
春日营业2
春雷乍响,将万物从睡梦中唤醒,蛰伏一冬的小动物们纷纷出动,尽情享受春日的和风暖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