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道别,迈过一道坎,继续向上走,提前说声新年快乐
感谢今年支持的小伙伴,来年见
正文部分: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直接胜任这一职位。”
时代发展很快,每个父母都力争在自己的职场领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面对新生命的到来,面对他们每日的成长,面对他们刚露头的情绪,我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用很好的方式去处理。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个罐子,大人把对生活的不满所抱怨的话不经意间丢进了这个罐子里,可是罐子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这个罐子也会爆炸,也许是青春期,也许是成人后,也许在爆炸时也会注入进下一代的身体里……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感受,好好说话,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善良,也是毕生的修行。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明白这些问题大部分的源头都来自父母哦!
李玫瑾教授把人的一生分为了几个阶段,其中,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孩子3-6岁你不管,长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
因为2-3岁之前的孩子说话总是不能表达清楚,他很多时候都用哭声来表达,比如他肚子疼,肠胃不舒服,他不会告诉你,他说不出来,只会在那儿哭。
但是孩子过了三岁基本可以表达,他要这个你不给,跟你闹,这时候我们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3-6岁呢?6岁之后词汇量更多,沟通不是更容易吗?
因为3-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萌发,正处于性格养成初始阶段。6岁之后很多性格已然养成,想纠正,难度有点大。
就像矫正一棵树一样,小的时候树枝柔弱,可塑性强,矫正起来就不太费劲。但是要等树枝长粗了,变硬了,那时候再想矫正,不仅费时费力,甚至有可能把树折断。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是如此。3-6岁,是性格养成的初始,同时也是“能耐”还不够大的时候。这时候他任性,胡闹,顶多在地上打个滚儿,哭哭闹闹,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再大一些,可能会发生一些难以挽回的后果。
举个例子,手把手教你三步搞定3-6岁孩子哭闹任性的问题。
比如我们带3-6岁左右的孩子去商场或者超市逛一逛。一段时间后该回家了,可孩子却不愿意,便开始不停地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声音都哭的嘶哑了。
此时的我们该如何安慰?如果安慰后孩子还是停不下来怎么办?
1.首先我们要清楚孩子的哭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因为年龄小,认知少,无法像大人一样通过一些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要先调整的是自己的情绪,比孩子还淡定,那处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2.我们再学着接纳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哭闹原因,根据原因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因不了解情况,或者错误的认为,做出非理智的事情,比如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超市或者商场看到一些家长威胁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在这!”我们要知道,这种言语上的恐吓,并不是长久之计,恐吓和谩骂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静静地坐在孩子旁边,如果担心他的哭闹吵到别人,可以把他抱到一边,微笑地看着他,偶尔帮忙擦擦眼泪。
让他明白爸妈并没有不要他,还在帮他擦眼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等他哭累了,轻轻地问他:“心情好了没?还想哭吗?天已经黑咯,再哭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以这种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孩子的哭泣,同时孩子也会感觉到他的哭闹并不能让爸妈松口答应一些无理要求,反而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好好回家去。
3.情绪稳定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回顾问题,解决问题。
爱和规矩是可以共存的。我们可以等孩子哭完,情绪不再反复的时候,再跟他聊一聊如何处理事情。
比如哭能解决问题吗?你希望妈妈怎么配合你呢?你以后想要什么的东西的时候,还哭吗?知道怎么做了吗?
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他的行为到底是如何的?自己内心想表达什么真实的想法呢?
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父母倾听了,在引导下也会觉得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再次哭闹的时间也会慢慢减少。
另外有些孩子会接受现实停止哭泣,但有些还是会继续胡搅蛮缠。其实这个跟每个孩子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需要从小培养,也跟我们是否长期坚持给孩子良好的共情教育有关。
坚持共情
关于孩子玩手机,可以参考下方链接↓
“呜……呜……我就!要!玩手机!!!”,面对儿子发脾气要手机,我该火冒三丈?
面对孩子的哭闹,除了上述的三部曲,还要留意一下,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做到以下三点:
1、“说不”的环境要讲究
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面前。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
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她)“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2、以不变,应万变
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感受到你不让步的态度。
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出声,不要哄,不骂不打,只需要说一句“你这样哭是不对的”,其他的话等心情平复再聊,然后可以拿一个凳子坐在那等待即可。
孩子闭着眼睛哭,他会悄悄睁开眼看,想“你怎么还不来抱我”;
第二次继续哭,然后再睁开眼,看看怎么还不理我,然后继续哭;
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自己就不哭了。这个过程就是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再怎么哭也是没有用的。
3、恩威并重,加深印象
等他哭完了,家长可以拿热毛巾帮他擦擦脸,让他觉得父母还是爱自己的。擦完了以后,再坐下来,问他“要哭吗,要哭接着哭,我等你”,这个时候他就知道,哭是没有用的。
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只要拉下脸,孩子就明白了。
这个威严很简单,但一定要早做。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
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以上是我此次分享的关于孩子哭闹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愿对你有些许帮助,文末记得点个“在看”哈
最后的话:
为人父母的我们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炸裂的情绪或许已经深入我们的身体,没关系,我们尚年轻,可以不断修炼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和孩子成为朋友。
最终你不仅帮助孩子收获了好习惯,也让自己上了一个新高度。
引用一下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有谁能播下一颗仙人掌的种子,而最后得到的是一束兰花呢?
对父母来说,育儿也是育己。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方式拼成完整的人生。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还不能给我留言,快扫描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