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日记,是如何记录美食的

民国时期的日记,是如何记录美食的?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当我们在记录美食时,我们时常用“好吃”“味美”“价廉”等词汇来表达,却似乎又局限于以上词汇。(请原谅我的词穷??)

近月,小编一直在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一书,发现书中有许多关于美食的描述既生动又有趣。今摘录下来供大家欣赏,同时,也希望给你在美食的情感表达上有一些启发。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上下册)

郑天挺著

中华书局年1月出版,千字

在此之间,先简单介绍一下日记的主人:

郑天挺(—),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郑天挺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领域卓有建树,主持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工作数十年,培养了大批文史人才,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人物评价:

“郑副所长不为文则已,为文则为他人所不能及。”

——傅斯年语

“毅生(郑先生)、莘田在北平持守得力,天禀实好,亦吾所念。”

——熊十力致汤用彤、罗庸书

“斯人不出,如苍生何!”

——黄钰生、查良钊、杨振声、施嘉炀、冯友兰等人敦请郑先生任职留条

郑天挺照片

日记部分

一九三八年

二月六日

今日小寒节。下午偕赵廉澄、周濯生同出散步,过柳德兴,食汤团,长沙第一家也。(3页)

二月十六日

归广州酒家,午在锦华添食面饺面,颇佳。此为旧城市之茶馆,人客品类较杂,盖芭苴请托之所。(20页)

十一月十五日

于镇南酒家食海鲜:一香螺、一蚝、一方利鱼、一海蟹、一龙虾、一汤,凡价七元二毛,味诚美矣,价亦钜哉!(页)

十二月二十四日

八时至九时授课一小时。课毕,偕雪屏步行至小西门,于牛肉脯进蹄筋、牛肉及清汤,味甚隽,价仅三角。(页)

郑天挺于西南联大,摄于年

一九三九年

一月六日

六时诣介泉家晚饭,食馅饼绝美。九时归。(页)

一月七日

六时半矛尘约往食饺子,尤佳。(页)

六月十一日

下午四时逵羽来谈,约晚间往食烤牛肉。七时往,烤法与昨日蒋家不同,并佳。(页)

七月三日

下午草文稿。晚枚荪约在云南服务社食新生活菜,甚佳。(页)

十二月一日

午今甫、矛尘来午饭。饭后小睡。至办公处。六时晓宇约在尹辅家食面,尹辅自调肴菜,晓宇炸酱,光甫作面,纯北平味道,他处不易得者也,不觉过量。(页)

十二月三十一日

出寺,环村外林中散步,遇金龙荪、林徽音,偕同傅宅。六时半济之约食盒子,甚美,不觉逾量。(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一九四〇年

一月十四日

六时抵寓,小憩。同至聚丰园,北大职员聚餐也。到十五人,共饮黄酒十六斤、白酒两瓶半。极欢畅,然而皆醉矣。当席呕者郁泰然,席后呕者赵觐侯。余本不能饮,今日倦甚,更不敢饮,仅进黄酒两三杯,坐观诸人醉态,甚有趣。(页)

二月八日

八时起。进莲枣粥,又进年糕面,主妇云无锡俗也。(页)

六月十二日

四时四十分戏散,往南屏加非室饮加非,遇树人、大猷诸人。候至六时往芝生许,天大雨,食薄饼甚美。(页)

八月二十四日

与晓宇在太华便饭,二菜二汤,共价九元,昂哉!所谓二菜者,仅一炒牛肉、一炒猪肉而已。(页)

九月三日

午饭文初设馔,有海参、鲍鱼、干贝、烧鸡,乱世穷乡,竟得此馔,可谓口福矣。(页)

九月二十三日

七时诣逵羽家,进西式餐,其夫人所烹,甚精美。(页)

十月一日

午饭煮粥为食,佐以咸菜,围桌群立,大有逃乱景象矣。(页)

十一月二十九日

昨约今日为雪屏祝生日,值今甫入城,并为之祖饯。主人为矛尘、汇臣及莘田与余,至曲园,无座。改至厚德福,菜且罄,惟餘涮羊肉而已。虽不逮北平远甚,尚具规模。二十六年离平之前,几于日日偕雪屏哉西来顺食此。当时危城坐困,忧心如焚,惟藉饮食以消愁。今日思之,尚余凄苦。然而离家三年矣,天南对此,又不胜惆怅也。(页)

十二月十五日

十一时回膺中寓,蔬食甚甘。余思素食迄未能,今后或从少肉食着手也。(页)

十二月二十一日

明日冬至,泰然兴致甚高,今日备鸡、鱼、腊鸭为晚饭,并设酒,此战时客中强自为乐也。饭后思永约在南屏看电影。五彩画片也,名《白雪公主》。(页)

年蒙自北大中文系师生合影(蒙自分校)

前排左起:罗常培、魏建功、罗庸、郑天挺

一九四一年

二月二日

在月涵家食馒首、猪头肉,甚美.......至海源寺,已成杂居住宅,污秽不堪。梅花盛开,璨若粉障,惜其旁居人不能称耳。(页)

二月十七日

三时雷伯伦来约,晚间至其家食面食。六时半,诣伯伦,食烫面饺,有肥酒,色作翠碧,极美,惜不能多饮。(页)

二月二十五日

雪屏偕来午饭。泰然购大鱼二尾,午食其较小者。(页)

蜀道难(罗常培)

这个地方出产荔枝,每斤索价三元。听本省人说,现在还不大熟,味酸不好吃,所以没敢尝试,回想起增城的挂绿和广州的糯米糍来,真不禁馋涎欲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慰劳湘黔滇旅行团

一九四二年

二月十四日

建功、心恒、毓楠、伯苍、清常先后来,六时同进餐,以二鸡一肘斤火腿为品锅饱餐,客中有此甚足乐也。饭后作诗谜之戏。(页)

三月二十日

明日为勉仲生日,耕夫设馔以祝之,极精,又有龙虾,今日所难见者也,盖得之于仰光逃难者。诸味皆耕夫夫人一人所烹,尤难能可贵之至。(页)

五月七日

一日雅洁之会,以酒当茶,今甫甚乐之,有诗曰:“到处为家不是家,陌头开遍刺桐花。天涯无奈相思渴,细雨疏帘酒当茶。”今日月涵和之,曰:“寄迹天涯是那家,春来闲看雨中花。筵前有酒共君醉,月下无人自煮茶。”更以一韵调之,曰:“三载羊城亦是家,前缘艳说一枝花。风流谁似杨今甫,好酒当前不饮茶。”(页)

八月十三日

盘中诸肴皆警士自炊,而菜蔬皆自种者,别饶风味。(页)

十月四日

五时雪屏来,谈至七时,偕莘田至上海粥店食熏鱼面一碗,锅贴七八个。雪屏、莘田各食馄饨一碗,锅贴共二十相若,共价七十一元,可与上星期二米线同占奇昂至誉。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天津下船时合影

左起:沈兼士、张庭济、郑天挺、魏建功、罗常培、罗庸、陈雪屏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五日

泰然来送粥,余病渐好,请其停止。上午食菠菜汤一碗,并食菠菜,往时仅饮汤而已。上午食粥,袁太太作鱼汤,并食小鱼一尾,亦并初食也。(页)

二月十二日

晚伯伦约食合子,馅饼之属也,谈甚畅。(页)

三月十六日

偕孟邻师、树人、矛尘至才盛巷,公宴孟邻师。由泰然、尹辅任烹调,绝精。饭后小谈而散。(页)

六月十四日

饭后小睡。浣衣一件。近日外间洗小褂裤一件需四元,同舍中若莘田、家骅、宝騄、从吾、晋年、秉壁莫不自洗。余以事忙,间托市上洗衣店,然不可常也。今日雨中无事,自洗一件。(页)

十月二日

偕矛尘、耕夫同至南京经济食堂进膳,汤面三碗,画卷十一个,肴肉一盘,价二百元。近日猪肉一斤价八十元,无怪其如此。(页)

十二月三日

五时半散步归。途购花生糖四两二十三元,核桃糖半斤四十六元,此战前三百斤之价也。(页)

年与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生合影(蒙自分校)

前排左起:郑天挺、姚从吾、钱穆

一九四四年

三月四日

四时至才盛巷,公饯饶树人赴美。凡两桌,皆北大同事,北大毕业在清华任教者二。凡六簋,由泰然经理,精而廉。共三千一百五十元,每人任百七十五元。有鸡有鱼有肉,市间非五千不办也。(页)

五月十九日

十二时至文化巷招待罗伦用素斋,八簋,精而不丰,似胜于荤食。其人为佛教徒,虽鸡蛋亦不食。(页)

七月二十一日

四时抵沙桥,以更进有高山,乃止于此。投胜利大旅社,下榻房舍甚新,烹调亦美,价尤廉。(页)

七月二十八日

四时偕毓栴、汝康至大街,得生和喜食喜洲粑粑,较之昆明火腿月饼尤过之,又往护国路“明昌”购梨膏一瓶,装一斤四两,价四百元,而还。(页)

八月四日

在赵绍普家谈,憩,镇长杨君并假其地作东道主,皆滇味,辛辣不胜,乃嚼白饭。饭后阴云渐布,莫不失望。九时月出,乃登舟。绍普门侧即所谓马头也,薄云乍散,月色初窥,大似一挂水墨础石,海面如镜,余等两船外更无一帆。(页)

八月十九日

周叔怀约莘田、达三、梦麟及余晚饭,石君先生之子,严希陵之妻兄。设馔甚丰,有柳菌,无鸡枞之丰腴而清香脆远过之,大理所独有者也。又谈及大理韭菜根可炸而食,炸后可大数倍,亦美。(页)

十一月二十五日

六时携雯儿食米线,一碗四十五元,一碗四十元,馒首六个九十元,菜二盘各一百二十元,鸡蛋面一百三十元,竟价五百四十余元,较之春间又四倍矣。(页)

西南联大时期

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梁思成、周如枚

一九四五年

一月二十六日

十二时至矛尘处食馅饼。二时还舍。三时复入校治事。五时诣雪屏,不值,还。巷口食面,一碗已百四十元。(页)

三月二十六日

至师范学院,饭已毕,乃至街上食牛肉面二碗,今日为蔬食日,竟有肉,亦怪事。(页)

六月十六日

六时家骅约至先春园食蒸骨、蒸鸡,两人竟费三千元。(页)

年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合影

前排右起:唐兰、魏建功、郑天挺、胡适、罗常培、罗庸、何荣

以下篇目,另有一番滋味,同摘录。

一九四〇年十月七日

六时半起。七时半入校治事。十一时归。矛尘来,谈至十一时五十分忽闻空袭警报声,短而微,颇不似。余急换鞋,以近日左足生鸡眼,痛甚,非厚底鞋不易行也。既换鞋而警报声息,方以为异,哄传有预报矣。急进餐,未毕,警报作,时十二时五分。餐毕而出北门,行至铁道近旁,紧急警报作,时十二时二十五分。乃循田塍向岗头村而进,达小马村,登松堤而行。十二时五十五分闻机枪声,知敌机至,急下堤。西濠内下有积水,又近公路,复转而下堤之东,仰卧田埂。余首西向,莘田首东向,两首相接。恭三卧余之北,足南向,矛尘卧恭三之西,足东向。方卧毕仰视,而二十五架飞机经余身向东北进,行如雁列,白若鸽翔。忽一白圈自机身而下,若片云一朵,徐徐冉冉,若行若止。余谓炸弹下,恭三谓非也,乃云耳。未几,巨响数声,不知所至,疑为高射炮,而敌机已东北去甚远。(页)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七时起。读《全文》《国语》。十时一刻闻有预行警报,下午一时一刻解除预警,敌机未至。小睡。三时至新舍办公,六时归。岗头村同人本约今日下乡过年,余恐有博塞,辞之。晨间与莘田商请雪屏、介泉来食牛肉,而肉又不得。及晚,莘田外出,惟锡予与余在所晚饭。饭后欲与锡予同出大街一视,相谈甚欢,遂不复出。全所三楼惟余室与锡予室有灯光,而有人者仅余室耳。八时半各自读书,摘《典故纪闻》,检《十三经》。远处欢声沸鼎,盖送岁者也。今日虽岑寂,而以清净读书结束此二十九年,亦大快事。十一时就寝。(页)

梅贻琦来函(一九四〇年一月十六日)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二日

六时为泰然唤醒。今日约游西山,而昨夜睡晚,起已七时矣。食后偕莘田出小西门至篆塘,吴晓铃、赵西陆、石素珍已先至,张清徽、清常及莘田侄女静娴偕女友二人续至,泰然督工友偕食物最后至。八时半开船,十时三刻抵太华寺山麓,泊船而炊,食毕登山,已十二时矣。至太华寺,遇江泽涵夫妇,就其居小坐。大雄宝殿有作佛事者,立观久之,恍若有亡,不自知其故也。寺中梅不甚多,寺外有数株尚盛,茶花仅殿前一朵而已。出太华,步至华亭寺,门前有梅二。寺内茶花、木笔、玉兰甚繁,独无梅。转而西,有楼三楹,曰鬟碧轩,庭无杂树,惟绿梅两株,老干枝枒,琼萼锦碎,甜香暗袭,万虑澄消。坐石鼓,久而忘去。出华亭,步至三清阁,登龙门。四时下山,五时一刻登船,七时三刻抵篆塘。月华映水,漱玉浮金。步归已八时半矣。九时半即寝。连日近午而风,今日独无之,亦一快心之事。稚眉夫人一字?梅,最善艺梅,家中古红绿萼数盆尤其精心所注。丙子岁暮有送梅来者,时夫人病,下红已将月,犹起而观之。丁丑正月初三日,蒋夫人来贺年,夫人起陪,犹指案上一梅曰:“此吾手培植者,亦繁茂乎?”医院,初七日竟以割治麻醉不复苏。其年冬,余亦南来,不知夫人所培诸梅今若何已。余之探梅,盖亦在追念此喜梅艺梅之人耳。(页)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一日

七时半起。饭后入校治事。九时一刻至五十五分授课一堂。十一时归。洗衣一件,近顷以来,所自作之事若浣衣缝袜,盖不胜记,今浣衣手破,不可不记也。尝谓自抗战后最进步者为时髦太太,其次则为单身先生,盖昔日所不愿作、不屑作、不能作者,今日莫不自作之也。(页)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饭后至才盛巷公舍,小坐而归。自去秋轰炸以来,余未尝日中入市。今日见熙熙攘攘,交易不殊平时,若不知轰炸至可畏者。中华民族诚伟大哉!三时入校治事。六时归。(页)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七时起。八时入校治事。传有预行警报。与树人谈甚久,树人对北大颇有牢骚,以为教授无老幼,对学校现状均感觉无生气、无希望,不如清华。余谓北大之声誉,本由全体同人共同努力而蒸蒸日上,今日亦惟共同努力以维持之,不应责之于一二人,更不应则之于一二事也。(页)

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

END

长按







































甘露聚糖肽价格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ljy/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