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科举28在北宋词坛,有位奇特的三

本系列前面介绍过的诗词高手叶清臣、晁补之,都与本篇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有亲戚关系。前者是他的堂祖父,后者是他的舅舅。这个人的家学渊源,自然非同小可。此人名叫叶梦得,乃长洲(今属江苏苏州市)人氏,大宋绍圣四年(年)进士。据传,叶梦得的父母有一次去祭拜家族祠堂,是夜其母梦见一条龙盘踞在家中房梁之上。此后不久,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因为其母那个吉祥之梦,其父便为这个儿子取名叶梦得。叶梦得这个名字,取得很含蓄。梦中得到的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直接取名叶梦龙,也直白招眼了一些。叶梦得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超强,读书过目不忘。对于前贤的许多典籍文章,叶梦得博闻广记,烂熟于心。有些人想拿一些生僻冷门的言语典故来考叶梦得,但都难不住他,他张口就来,如数家珍。金榜题名之时,叶梦得年方弱冠,绝对属于少年成名。进士及第后,叶梦得在地方上做了几年副县级的小官(县尉)。后来,奉调进京做了个低级文官。进京之后,叶梦得被奸臣蔡京网罗到门下。历史上有不少奸臣,都喜欢网络一些有才的人充门面。像蔡京这样有才的奸臣,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不会不做。在蔡京的推荐下,宋徽宗曾专门召见叶梦得,让他就治国之策谈谈看法。叶梦得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让宋徽宗听入了迷。叶梦得此番发表的高论,大致如下:古时历代帝王,统治的疆域广狭各异,人口规模大小不一。要想有效治理,应当先从治理人心开始。如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才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比这四个问题更为重要了。如果不能有效治理人心,人们就会逐利忘义,沉迷声色,安危、利害、邪正、休戚四大要素必将随之颠倒易位,还谈什么振兴国运的宏图大业?宋徽宗听罢叶梦得这一通高谈阔论,不由大为惊异,深感这小青年见识过人。随之,将其一路提拔,委以翰林学士重任。后世有人因为叶梦得曾经跟蔡京走得很近,曾经参与“元佑党争”,而将其归入奸党之列,对其多有贬损。不但贬低其为人,诗词文章也一并贬低。这样的做法,就不够客观了。单就为人而论,将叶梦得划为奸党之列也有失公允。叶梦得与蔡京过从甚密之时,还只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小青年,认知力、辨别力都比较有限,被蔡京一时蒙蔽情有可原。从现有的史籍资料中,也查不到叶梦得与蔡京同流合污、胡作非为的记载。不但没有恶行留名史册,叶梦得在与蔡京交往过程中,也并非没有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比方说,他反对蔡京凡事以党争站队划线,甚至是制定法律制度都要看党派属性。叶梦得曾上书宋徽宗,直言立法工作应以是否有利于国家为衡量标准,而不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再比方说,当蔡京准备安排童贯陕西宣抚使要职时,叶梦得认为这样的人事安排纯属任人唯亲,找到蔡京据理力争,使蔡京面有愧色,哑口无言。北宋被金国灭掉之后,叶梦得跟随宋高宗赵构渡江南逃。原本是江南人的叶梦得,以这样狼狈的方式回归故里,心中一定会五味杂陈。在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小朝廷,叶梦得先后担任过户部尚书、江东安抚使、建康知府、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务。史家评价,叶梦得在地方任职期间,有为能干,政绩不凡,“所历州镇,皆有能声”。虽然叶梦得不像岳飞、韩世忠、张浚那样,是坚定不移的抗金主战派,但也不是一味怯战的求和派,更不是像秦桧那样的投降派。比方说,在担任相关职务期间,叶梦得还曾殚精竭虑地为抗金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多方筹集军费粮草。其实在南宋小朝廷,议和派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投降派,只是有些人不加区别地把二者给一勺烩了。晚年的叶梦得,隐居于湖州玲珑山石林。也许是过于喜爱这个地方,叶梦得自号“石林居士”。他的一些诗词文集,也都喜欢以“石林”冠名,比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等。在垂暮之年,能觅得一方休憩身心的清净之地,对于身处乱世、颠沛大半生的叶梦得来说,已然足够幸运。叶梦得酷爱藏书,曾在石林隐居处修建藏书楼,存贮自己收藏的书籍。据有关史籍称,叶梦得藏书楼的存书非常丰富,“极为华焕”,数量在十万卷以上。比较难得的是,叶梦得藏书不只是出于个人爱好,而是具有公益服务理念。只要人们有需要,都可以到他的藏书楼借阅图书,这就有点公共图书馆的雏形了。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播。叶梦得此举,善莫大焉。不幸的是,叶梦得隐居住所有一年遭遇火灾,藏书楼也被殃及,其中藏书被焚毁殆尽。痛心不已的叶梦得,忧伤成疾,于火灾的次年撒手西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南渡词人中比较年长、阅历也比较丰富的一位,叶梦得在南宋前期词坛,是个影响比较大的人物。叶梦得的词作,师承效法苏轼,豪放、清旷风格兼具。后世有评论家认为,叶梦得在南宋词坛,开创了以“气”入词的写作新路。所谓“气”,是种看不见摸着不着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用心阅读其作品,反复琢磨其中的意蕴来体味感受。叶梦得词作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气、狂气、逸气”三个方面。因而,本篇的标题称叶梦得为“三气”词人。所谓“英气”,自然是英雄气概。所谓“狂气”,是说狂傲不羁的气派。所谓“逸气”,则是指超然世外的气质。有人认为,叶梦得对辛弃疾词作风格影响甚大,可视为辛词一派的先驱性人物。对于叶梦得的这些评价是否恰如其分,还是需要通过赏读他的作品来感知。“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这首《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将叶梦得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狂放气派,展露无遗。秋风猎猎,空净如霜,衬托出作者虽处暮年,豪情不老的心境。客人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传递出的不是感伤悲凉的哀怨,而是幽默洒脱的自嘲。叶梦得有首《念奴娇》,则完全是模仿苏轼那首千古名作,并且使用了原韵:“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与苏轼的《念奴娇》相比,叶梦得这首词自然逊色不少,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几分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叶梦得的另一首《念奴娇》,不失为宋词名篇,入选多种经典选本:“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这首词,既有闲云野鹤的怡然超脱,又有不能为国力挽狂澜的感慨,情感婉转跌宕,意蕴深长。“物外光阴不属春,且留风景伴佳辰。醉归谁管断肠人。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叶梦得的这首《浣溪沙》,意境清新飘洒,有种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超凡脱俗的气韵,体现了其词作的“逸气”特征。叶梦得曾为著名词人贺铸撰写过传记。由于贺铸非科举中人,本书不能为其单列一篇,在此顺便做一下介绍。贺铸,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贺铸是个很有趣的人,生得身长七尺,面色青紫,面目奇丑,人称“贺鬼头”。像贺铸这副尊容,才是真正的“青面兽”,比《水浒传》里的杨志,更加名副其实。虽然模样非常对不起观众,却不妨碍贺铸有一颗敏感多情的诗心。在贺铸的词作中,不乏辞采华美,意境清丽,情思柔婉之作。比如他的《青玉案》,就不失为婉约派经典名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色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一作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一作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词情感深沉,愁思浓郁,很耐咀嚼品味。尤其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将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物象,笔法形象生动,堪称名句。“一川”是长度,“满城”是广度,“梅雨”是密度,三个维度的衬托渲染之下,那份愁思真就浓得化不开了。因为“梅子黄时雨”,贺铸又被冠以“贺梅子”雅号。贺铸也是位跨界写手,在他的词作中,亦有优秀的豪放之作,比如著名的《六州歌头》。限于篇幅,此处就不再介绍了。有趣的是,现代词评家龙榆生,对于胡适《词选》不录贺铸词作耿耿于怀,曾专门撰文与胡适理论。在文中,龙榆生特别以《六州歌头》为例,论证贺铸词作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认为他在苏轼、周邦彦两派之间,自成风格,有“两派之长而无其短”。本榜状元得主,乃江西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氏何昌言。关于何昌言的籍贯,还有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一说。何昌言并非有知名度的词(诗人),之所以提到此人,是因为在他中状元之后,宋哲宗曾专门题诗祝贺。这首皇帝御笔贺诗,题为《状元何昌言还乡歌》:“庐江才子文胆雄,家世簪缨台省中。今年来献康时策,跨得青天第一龙。南国从来学者多,因此人人壮心赤。淦阳有翁霜鬓须,满眼儿孙皆读书。”从艺术的角度看,宋哲宗这首诗,跟乾隆皇帝的那些诗差不多,充其量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皇帝钦赐新科状元的贺诗,存世数量很少,因而此诗属于稀缺资源,具有较高的科举史料价值。壹点号谷荻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jjy/10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