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人生里,很多人很少有说能顺风顺水好运一辈子的。落难或者遇到困境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只能一个人扛,扛过去了雨过天晴,扛不过去就只有沉沦低迷;或者只能蛰伏,等待机会或许可以东山再起;或者是一直消沉。
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人给施以援手,或者帮忙一起扛,那么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或者光亮,对于这样的人,是不是心怀感激?又或者是涌泉相报?
并且很有可能这个人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只是阶段性的出现,所以无论是擦肩而过还是相伴相依,都要要学会珍惜,珍惜缘分,珍惜遇到的人,珍惜福运。
因为有的人,一转身就成为了永远。
有时候能力不够,无以为报,对于这样的一个毫无关系却帮助的自己的人,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怎么来感激他呢?
或者从苏轼的这首霜降词中看看苏轼是怎么做的吧。
01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在古代,重阳节代表的更多是思念,不像现代,以敬老为主题;而霜降则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代表秋天已经结束,寒冬已然降临,给人一种沉闷寂寥的感觉。
很凑巧,苏轼也是在“重九日”(重阳节)遇到霜降,古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喝酒解愁,所以在这一天,苏轼在涵辉楼独自喝酒,想起老友徐君猷(徐大受,时任黄州知州),于是写了这首词。
他为什么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写词怀念这个徐君猷(徐大受)呢?
02
苏轼的一生,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黄州惠州儋州”而已。那么黄州就是他的人生真正“第一站”。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年),对43岁的苏东坡而言,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起因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从这一年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一步步远离庙堂,最后还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
同时改变的还有他的心性。之前苏轼可谓是锋芒毕露,风光无限,而这一次的生死劫,更让他看清楚了人性和人心。当时不管是对手还是朋友,都没一个人替他说好话,如果不是王安石的“一言而决”: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恐怕后世就再也看不到一个豁达洒脱的苏轼了。
就这样,他来到了黄州。
03
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因为时任知州的是徐大受,这是个好官,不攀权富贵,勤政爱民,对于被贬谪而来的苏轼没有嫌弃,反而是礼遇有加,使得苏轼从人生低谷中走了出来。
苏轼在刚到黄州时候,给他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报平安,其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举目无亲,君猷一见如骨肉。这足以看出来徐大受对他的好!
可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三年时间匆匆过,徐大受转官调任,这也让苏轼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同时也让他内心一下子在这思考中变得通透起来!才明白人生就是这样匆匆而走,留是留不住的。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可以说黄州三年是苏轼思想转变的三年。让他想明白了,还说呢么事情到头来都是梦一场,不如珍惜当下,珍惜光阴,享受当下所拥有的才是正道,不然“明日黄花蝶也愁”,当下也会成为明天的遗憾啊!
04
这首词,是他在怀念老友徐大受,更是他在向过去告别。
一个全新的苏轼就是从这个重阳节兼霜降节气里诞生了!
喜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