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知妈妈VS普通孩子,鸡血之路将如何

北京妈妈的鸡娃群,卧虎藏龙,绝大多数是高知妈妈。

高知妈妈易有牛娃。但是,也有妈妈坦言,高知易交流,小娃难启蒙。更有妈妈直言,目前,家中的的确确是普娃。

但再难启蒙、再是普娃,都得始终努力鸡。近日,一位长期潜水不甚发言的群友和我深夜畅谈鸡娃,并在我的诚意邀请下,将鸡娃心得整理成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为一个“京一代”,鸡血受益者,我有幸从二十八线小镇考入北京,凭借优异的成绩改变了人生轨迹。

所以,当我成为孩子妈妈的第一刻起,我就打心底认同鸡血,认可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还是经常忍不住焦虑和发愁。我的那些二十八线鸡血经历,是否适用于我出生在北京的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始终在不断反思和思考,调整我的鸡娃方案。

今天,我将我的鸡娃心得分享给大家。即使是在北京,养娃也远远没有想象的简单。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都需从普娃开始,用心培育。

01

先说下我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吧。

当年,我的学习环境、教育条件不太好。那时,大家都深知英语学习很重要,英语老师教学也很认真。

每次上课,老师都会准备一盒磁带、一个录音机,开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十几分钟专门给我们听听力。

方法真的很好。但老师开口不多,因为他的口语带有很浓的地方方言,不太能让人听懂。

学校曾在地区的多校联考中,常年垫底。于是,学校逐渐推崇、实施军事化管理,高度鸡血,强令我们努力认真学习。

例如,体育、音乐课等完全被主课占用。

例如,不论是否住校,每天晚上都要上自习。自习课不是真自习,而是老师带着上课。无论白天的课是否有作业、有多少作业,晚自习9点半下课依然有新的海量作业。

我们的生活只有一个旋律,就是学习、做题。

最终,我们的校风、学风不断向上走,我们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知道,如果没有高度鸡血管理,我很难快速进步、成长,并从二十八线来到北京。这也许是当时的最好教育方法,虽然有所片面和牺牲。

那么,站在起点很好、条件很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当年的极致鸡血、极致做题适合我的孩子吗?

最早,我认为在北京,孩子发力到当年的几十分之一就够了。记忆里,当年做模拟试卷,但凡做到北京卷,班里倒数第一名也要惊呼太简单了,太简单了。所以,只要鸡血,不用极致鸡血。

但很快我发现,我想的太简单了。

北京的鸡血程度远远超越我当年的二十八线。

在北京,不仅鸡血学习,还鸡血全面发展。虽说学习始终是鸡娃的的头等大事,但有哪家孩子没有早早报名很多课外兴趣班呢?

一边上着花式兴趣班,一边语数外早早抢跑到令人瞠目的程度。例如,一年级就已鸡到高中奥数水平。

鸡血?还是极致鸡血?

我的孩子要不要比二十八线当年的我还要拼?

想着当年极致被鸡的成果,也想着极致被鸡的片面和牺牲,坦白说,我曾经常犹豫和矛盾。

02

我的孩子是普娃,一个起步还算早的普娃。当小区其他孩子还在打闹玩耍时,我家孩子已经开始踏上学习之路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火火兔到牛听听,孩子出生后,家里每天都播放着英语音频。几千册的识字、古诗词、中英文绘本摆满了书架,数学教具堆满了收纳箱。

装备一一到位了。但当我拿起书本和教具试图给孩子讲知识时,却卡壳了。孩子是普娃,加上年龄小,领悟能力实在有限,简单的道理要重复多遍。初高中的知识我可以手到擒来,但是学前最简单的内容,反而把我难住了。

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一些机构老师。一个牛校研究生毕业的一年级机构老师告诉我,他在上课前,做了满满三本笔记,五套练习册,将整个小学课本又过了一遍。

不懂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低幼知识点简单,也无从教起。而要想真正的懂,层层递进去教,要花的功夫其实很多。

当我还在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教,层层递进教,并努力教到七加九时,突然发现,那些当年还没有开始学习的孩子,已经大踏步赶上并远远的超越我们了。

谁谁家的孩子早早学完了小学内容,谁谁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已经摘得全国竞赛金牌,谁谁家的孩子听力已经强到无障碍看英语原版电影……

每到此时,我的心中不仅是感慨这些牛娃的聪明才智和家长的教学有方,还有很多对自家孩子的焦虑:为什么我家孩子还停留在这个程度?以后会不会常年倒数第一?

接着便差点陷入揠苗助长的恶性循环,以及在心中不断焦虑自问那个重复问题:

鸡血?还是极致鸡血?

我的孩子要不要比二十八线当年的我还要拼?

现在,我家孩子已经五岁,最艰难的鸡娃心理战时期我也勉强算是度过。我的经验是:

成长并非一朝一夕,鸡血重在长线坚持。学习苦中有乐,但是在现在的时代,学得比我当年二十八线还要苦,可能得了芝麻丢了西瓜。

03

我没有带着孩子走极致鸡血路线。但我一直在制定合适的鸡娃方案。现在的慢,不代表未来始终不抢跑。

普通孩子如何抢跑?我认为,打好基本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后,培养他们的自驱力特别重要。

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被动按要求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萌生过逃避学习的念头,或消极、应付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学习。

特别对普通孩子来说,自驱力才是赶超优秀牛娃最好的、无二的的利器。

如何培养自驱力?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正确的兴趣引导非常重要。

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效率是最高的。很多孩子并不是不爱学习,可能换一套教材、换一位老师、换一种讲述方法,孩子就能特别积极。因此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

对于学前的启蒙来说,形象教学法是适用于大多数孩子的。

将抽象的数字和算式,化为教具或生活物品的实际应用;将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句,化为身边的一个个类比故事;将冗长繁琐的英语长句,化为孩子身边的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好朋友;将绕口的一条条知识点,化作朗朗上口的口诀和儿歌……

第二、适当的夸奖,事半功倍。

很多育儿秘籍都在不断告诉我们,要多夸奖鼓励孩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小时候遇到一个爱夸奖学生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不断的花式夸奖,直线拉升了我的语文成绩。直到今天,我还保持了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譬如,我胆小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他经常在我回答问题后,当着全班的面大力夸奖我,并在与父母沟通时,肯定我的应答能力。

譬如,我喜欢认真写作文。他经常一边批改作文一边夸奖我。不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我的作文,还拿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传阅。

因为那些夸奖,我倍受鼓舞,语文学习劲头十足,热爱举手、热爱写作文......自驱力杠杠的。不仅每天学习语文觉得幸福,学习的效率也变得非常高。

现在回头看,我的语文老师不仅夸奖我,其实也每天在夸奖其他同学。他是个擅长找不同夸奖角度的好老师。

第三、学习的种子,要从小种下。

这里学习的种子,并不单指语数外的能力提高,也指关于学习概念的认知。

可能有的爸妈会跟孩子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没出息,没饭吃……但是孩子们往往只当做玩笑,嘿嘿一笑也就过去了,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

大多时候,我们选择用孩子的视角,用诙谐轻松讲故事的方法与他们相处,自然很好,但是有的孩子会把这样的话全部当作玩笑。所以,在给孩子讲述学习的用处时,建议真诚一些、认真一些。

在生活中多和孩子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多读科普类书籍,多看科普竞技节目。

如果孩子能够理解学习的作用,就像历经挫折方才醒悟的我们一样,学习时自然主动积极。

04

最后,我还想和很多高知牛妈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

牛娃就是牛娃,普娃就是普娃。从普娃开始教学并不丢人。

很多新父母可能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要求也高。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跟得上那么紧凑的学习节奏。这不是孩子的错,孩子终究还是孩子。

只要我们坚持输入、坚持陪伴,一定可以静待花开。更何况,即使是牛娃,可能最早也是用普娃教学法走过来,并在某一天有了质的突变和飞跃的。

第二句话。

不眼红,不焦虑,别人的孩子天生是牛娃,自己的孩子也终究会成长。

牛娃已经自成圈子,流传着不少神一般的牛娃的传说。听多了那些神话,仿佛觉得五六岁的孩子早可以上九天揽月、下四海捉鳖了。

回头看看自家孩子,还在和二十以内加减法斗智斗勇,便忧从中来,搬出自己昔日亦敌亦友的题海战术,结果孩子更难吸收消化。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打好了基础之后再系统学习,谁能料到孩子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反馈呢?

第三句话。

不浪费时间陪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奥数在北京大火多年。在培训机构的宣传下,奥数神童的故事铺天盖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家长纷纷加入奥数陪跑大军。

之所以说是陪跑,是因为,奥数本就讲究天赋和门槛,不是仅仅引导就可以有所成就。当然想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自然好,但奥数竞赛还是不能强求,很多小学奥数题连大人看了都犯难。

全国可能有30%的孩子去学奥数,但是只有10%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如果孩子走不下来奥数这条路,也不必苛责孩子,奥数确实不易。

与其过分追赶奥数潮流,不如看看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在何处。奥数牛娃固然璀璨,自己的孩子亦能熠熠生辉。

end

喜欢这篇内容?

欢迎点击下方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