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某某,系糖尿病足病伴感染患者,患者患糖尿病10+年,因7天前右足背搓破皮后用电热器烤干致右足出现水泡,自行消毒后刺破水泡,随即出现局部糜烂、伴化脓,伤口逐渐蔓延至整个右足及胫前,医院就诊。询问病史并完善ABI、血管彩超、糖尿病足五项检查及感觉震动阈值等检查,发现患者有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极易患糖尿病足病。成大附院内分泌代谢科按糖尿病足病规范诊疗,对伤口进行评估,制定诊疗方案,并由专业的糖尿病足团队进行换药,经过近1月的治疗,患者伤口痊愈出院。
治疗前
治疗后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糖尿病足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尤其重要,对于高危足,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将不是梦。
糖尿病足病健康科普
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或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下肢截肢、致残,严重者导致死亡。
糖尿病足病复发率高,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愈合的DFU患者1年内再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花费巨大,在我国平均单个溃疡的治疗费用在几千到数万元不等。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但如果能在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足?
下肢血运障碍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尿病足部形态、功能改变的患者(如有拇外翻、捶状足趾、爪形趾;鸡眼、胖胝和老茧;足跟痛,平足行走痛;足部异常受压、摩擦等)均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怎样确定是否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呢?
患有5年以上糖尿病的患者,医院进行糖尿病足的筛查。
糖友该如何进行足部自我保健呢?
1、每天检查双脚
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型部位,比如各种损伤、擦伤、水疱,皮肤干燥、裂,鸡眼和眠(老茧),皮肤温度、颜色,趾甲异常,肿胀、溃疡、感染,霉菌感染等。
但需在良好的光线下进行,如果眼睛不好,戴上眼镜。看不清楚的地方使用镜子或请人帮忙。
2、坚持采用正确的方法洗脚
不要过分浸泡双脚,使用中性的肥皂,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处理。
3、选择正确的运动锻炼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保持健康,降低血糖,还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帮助足部保持健康的形态和功能。散步就是糖友运动方式的一种选择,但是过度的行走会增加双脚的局部压力,因此应注意适度。
4、保持足部皮肤的健康
神经损害使汗液分泌减少,这能使皮肤干燥、裂伤甚至感染,因此糖友可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同时适当按摩足部,但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病伤口上。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5、细心修剪趾甲
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剪趾甲时应注意确保能看得很清楚。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剪去尖锐的部分,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此外,不要自行使用鸡眼膏治疗鸡眼和胖眠。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赤足行走,不要使用暖脚壶,不要使用电热毯。
6、选择一双舒适的鞋袜
糖友可以找足病医生设计一双具有轻便合脚、透气良好、鞋内平整光滑、鞋底减震、生物力学鞋垫等特点的足病预防保护鞋。也可以自己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建议在下午时间买鞋,因为脚在下午都会有一定的肿胀,上午试穿合适,下午则可能不合适。不要穿外露脚趾的凉鞋,也不要赤脚穿鞋。应穿棉线、羊毛等天然材料制成的袜子。其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尤其是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脚造成伤害。
如果足部受伤该怎么办?
如果脚不慎受伤,对于小的伤口,应用清水或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用医用敷料覆盖,每天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在24-48小时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即使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医院找医生进行处理。
预防足部疾病的发生,需要全面控制血糖及代谢异常;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正确的足部卫生保健;选择一双舒适的糖尿病鞋;医院检查一次糖尿病足部并发症。
内分泌代谢科联系-
成大附院就医攻略:
?就医攻医院·交通篇
?就医攻医院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