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爹爹糖尿病足面临截肢风险,2月余精

病例讲述

82岁的刘爹爹(以下简称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一个星期前无缘无故出现双小腿发冷疼痛,尤其是晚上坐卧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左脚大拇趾逐渐出现了发紫、发黑和溃烂。患者家人赶紧将他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接诊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足”,并立即收入治疗。

患者原来有血糖高的问题,因为不痛不痒一直没有寻求规范的降糖治疗。此次检查发现他的左下肢血管堵塞,脚发黑溃烂就是糖尿病足晚期的表现。患者脚感染严重,治疗难度极大,可能面临截肢风险。为了保住患者的脚,内分泌科主任皮银珍组织糖尿病足小组成员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2个多月的控制血糖、抗感染、疏通血管、生物酶清创、伤口换药等一系列治疗,最终伤口得以痊愈,脚痛明显缓解,自由行走出院。

哪些人群易患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患糖尿病足风险高达40%,严重的可导致截趾,甚至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上文中的患者就是因为血糖高未系统治疗,再加上长期大量吸烟导致左腿血管堵塞,从而出现了左脚的疼痛及溃烂。那么,哪些人群易患糖尿病足呢?

1.血糖控制不佳、吸烟者;

2.既往有足部溃烂病史;

3.下肢麻木、刺痛,蚁爬感,走路时有踩棉花感,痛觉减退或消失;

4.在行走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才能继续行走,行走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疼痛;

5.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疼痛;

6.足部出现鸡眼、老茧、水泡等,皮肤颜色出现异常,如苍白或发红、发紫,肌肉出现萎缩,关节出现变形;

7.趾甲有开裂、趾甲甲沟红肿;

8.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力障碍的患者;

9.老年人,尤其独居不能照顾自己的患者;

10.糖尿病知识缺乏不能进行足保护的患者。

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足

上文中的患者提到晚上小腿痛,其实就是下肢动脉病变所致糖尿病足的表现,如果在还没发展到溃烂的阶段就提前介入治疗疏通血管,或者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可能就不会发生脚溃烂了。糖尿病足防大于治,对容易患糖尿病足的患者,除了最重要的控制血糖外,生活中要怎样预防糖尿病足呢?

1.戒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2.日常检查:每日检查足底趾缝、脚跟有无皲裂、溃疡等,必要时可请家人帮助检查;

3.保持足部皮肤柔软和湿润,防止皮肤干裂;

4.正确洗脚:温水洗脚,水温38-40摄氏度为宜,泡脚5-10分钟,洗脚后用软毛巾擦干,最好用白色毛巾,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等;

5.不要赤脚走路,选择合适舒适的鞋袜,穿鞋前确保鞋内无异物,袜子应纯棉透气;

6.小心保暖:冬季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加热器,以免烫伤;

7.定期修剪脚趾甲,如果发现趾甲有问题,及时看内分泌代谢科门诊,防止感染;

8.定期检查:每年足部至少检查一次,易患糖尿病足的患者每年检查2-3次,一旦破溃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皮银珍提醒广大糖友:糖尿病足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有下肢缺血的症状及脚部的伤口溃烂,应立即到内分泌代谢科门诊诊治,需要综合、系统、专业化的治疗,避免截肢发生。

如果您有关于糖尿病足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