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将至,老话霜降见三象,福来财气旺

今年农历九月初十零点二十分三十九秒,太阳黄经到达度、斗柄指向戌位那一刻起,今年的霜降节气就开始了。

老人说“霜降见三象,福来财气旺”,今年霜降有啥特点?三象分别指的是啥?

今年霜降有啥特点?

在传统文化里,秋季属金,冬季属水,金凉水寒。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紧挨着立冬,所以霜降的最后一天也叫“金绝日”。

秋季的金气“绝”就代表秋凉,带着大地上已经隐藏的阳气一起结束了,代之而来的是冬季的阴寒和冰冻。

所以,霜降也秋冬交替的最后“一段路”,此时冬寒已经强过秋凉,昼夜温差不断拉大,当夜晚的气温降低到0度以下,空气里的水汽就会凝化成霜。

今年的霜降节气交节在九月初十,从时间上看属于“早霜降”。霜降节气是冬寒到来的开端,来得早说明今年天气冷得要比往年早一些。

从交节的时间点上看,霜降节气斗指戌,交节在戌时正中为好。而零点属于子时,子时是一天中阴寒气最重的时段。

交节在这个时间点上,预示寒气比较重,冬季天气会比较冷。交节时刻水和木的力量强,也代表天冷、风多。

霜降见三象,福来财气旺

1·见太阳

霜降节气的主要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晚上冷、白天热,湿气会凝结成露。气温继续降低,到零度以下时,露水会凝化成小小的冰晶,这就是霜。

霜的出现会释放掉空气里的湿气,湿气少自然就不容易形成降雨,也就是说有霜有露的日子通常都是晴天。

老人们说“夜里霜露重,白天太阳红”“霜重出日头,雾露见晴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霜降要见霜,就一定得见太阳;阴雨天昼夜温差拉不开,霜也就不会出现。

谚语中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粮;霜降见霜,谷米烂仓”“霜降不见霜,来年见饥荒”等的说法。

认为霜降节气不见霜,深秋时天气依旧比较热或雨水多,没有即将入冬的样子,就是季节反常的征兆,容易导致粮食少收、出现灾荒等。

2·见落叶

九月为建戌之月,古籍中说: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

认为“戌”是火库,是大地上热气、阳气慢慢消失的时段。阳气温暖发散,阴气收敛肃杀,大地万物向阳而生,阳尽而败。

霜降是戌月的最后15天,是阳气已经微弱的时段,自然也是草木枯败,树叶黄落的时候,因此霜降节气的第二候就是“草木黄落”。

秋霜一起,便是木叶尽脱、落叶归根,所以人们才说“秋霜杀百草”。

如果到了霜降节气,草木依旧葳蕤,树叶依旧翠绿,那就是此时阴气力量不足,不能完成“四时代谢”。

正如《逸周书》中所说“草木不黄落,阳气延宕”,阳气该退的时候不退,也就是天气便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错乱就容易出问题。

3·见菊开

我们常看到的花,无论是枝头的,还是草尖的,基本都是在阳气强盛的时候开放,所以人们说“春暖花开”。

唯独菊花是在阴气强盛的时候才开,正如《月令》所说:草木皆华于阴,独菊华于阴。

正因为菊花的这一特性,古代人才把菊花叫作“阴成”,意思是天地间的阴气成就它的绚烂。

而霜降正是阴气强盛的节气,菊花也在此前后开放。因此古代人也把秋季的第一场霜称为“菊花霜”,称菊为霜降节气的“候时之草”。

如果霜降时菊花未开,也说明此时大地上阴气不足。霜降之后就是立冬,此时阴气力量不足,冬季到来时天气也不会太冷。

《淮南子》中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有季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霜降节气见霜、见落叶、见菊开,就是大地阴气强盛的标志,与此时该有的季节特征相契合。

季节交替正常,冬天也会比较冷,来年收成自然也就不错。世间万事,温饱是头等大事,收成好自然一切都好,所以才说“霜降见三象,福来财气旺”。#10月创作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1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