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8日,一个令鸡娃圈沸腾的大日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切因为下面两张图,传说中的海淀老大(人大附)和国庆(十一中)公开招生通知。
继以上通知后,十一的四大分校齐出手,人大附通州、师达、建华亦分等也纷纷贴出各自的招生报名通知。
仿佛看到,私密小招六小强的公开招生通知也遥招手了。
瞧着,是不是有点美国考大学那意思?只要足够优秀,简历做一份,到处投一投,上不了藤校,也有二档名校托底。想一想,是不是很美好?前景很光明?
这些“通知”在两会教改系列动作后出来,犹如平地隆隆不绝炸雷,传达了非常重大的信号。
来不及热泪盈眶,我先对上峰手动点赞三连。这波教改,高明!
截止目前,大多人念叨的教改三处关键词主要是:教育公平均衡、校外机构、学区房。但是,多少还是云里雾里没太明白。
好多人已经做好佛系躺平的准备,以为招生和私密小招将绝于江湖。谁知道,人大附、十一中堂堂正正公公开开招生了!
那么,人大附、十一中的招生举动,让我们看到(憧憬到)了教改是要干什么?
既让人才培育和选拔机制回归校内,实施教育分层之下的均衡,不煮大锅饭、人才公平选拔。又杜绝了校外机构凌驾于校内体系之上,回归服务于国家教育体系的从属之位。同时弱化学区房的择校升学优势,也不涉及否定其精英集聚的意义。
拍案叫绝,一箭三雕,坚定跟党走了!
01
曾经,国家宣布义务教育阶段禁止选拔性考试,全面取消小升初等考试。在教育减负等系列措施后,一些敏锐的校外机构抓住了商机,成为牛娃与名校之间的纽带,以北京为典型。
他们一边做中间商赚差价,一边自建体系,带领牛娃特别是人工牛走“机构升学”路线。为了升学,很多牛娃家和机构深度捆绑,甚至不惜舍本逐末,投奔机构放弃校内。
比如,有的家长高额报名机构,目的除了学习,更主要是为了“占坑”,获取升学名校的门票。就像《小舍得》电视剧,名校升学与机构挂钩,名校一边掐尖走机构的优秀学生,一边对机构放出私密小招消息。没有报名机构的普通人通常在得知招生信息时,名校生源基本快招满了。
也因为“校外升学”原因,很多牛娃家长频繁、长期请假校内,其中不乏整学期整学期请假不去学校,恨不得直接住在校外机构的。
这样会有什么问题?
国家的校内教育体系是无数人很多年验证过的教育体系,校外机构则是短期速成的自研体系。这套自研体系存在争议,也会有一定问题。用机构体系为主体来育人,甚至来选拔人才,不仅不利于国家安全,也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简单以校外小奥为例。数学学习套路化,并没有给孩子很深的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机会。但模块化的学习设计,又确实从技巧上保证了做题的准确率是最高的。是揠苗助长的。
奥数名师魏博宇老师曾分享过两个现象:
1、现在的北京孩子,很多人开始低龄学奥数。而10年以前,很少或者基本没有。
2、现在的北京孩子,和5-8年前相比,四五年级的数学水平明显下降了。
很多普通孩子从一年级甚至更早去机构系统学奥数,“是竞争下的不幸”。
详见《读魏博宇老师〈聊聊课外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的3点启示》一文。
现在,有非常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而在经历线下停课等整顿风后,北京一些“鸡娃就是鸡机构”、一年报班几十万、一门数学三四个机构的鸡妈们,逐步有了更深的感悟,从为机构叫屈,到纷纷倒戈。
一些牛娃群里,一大波某思、某才、某约等高端班的鸡妈,课已经退的差不多了。之前人手两三个奥数的,现在基本快退完了。
你就说,上峰手法牛不牛?就这么停课憋着,让大家自行去感受摆脱机构后的快乐,像不像戒烟瘾?再憋两年,还有几个家长没觉悟?
但是,对于教改,虽然大招云集,之前,还是让人云里雾里看不清。
-机构整顿,到底是不是动真格?
-升学选拔考试,到底还有没有?
-没机构、不选拔,彻底均衡,那是不是让超常生和考不上高中生,派位到一个教室学习才叫公平?
-娃,到底还能不能鸡?
02
机构整顿,到底是不是动真格?一起回顾感受下。
3月7日起,习大大呼吁“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布。自此,教育公平均衡、校外机构、学区房等系列教改问题拉开帷幕。
针对校外机构,重要官媒相继表态发声:
3月22日,人民日报评校外培训整顿: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3月24日,半月谈发表言论:不能让校外培训机构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3月26日,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3月30日,央视发了一条16分钟长新闻,严肃批评校外培训机构。
新华社表示,不能让资本把教育变成内卷游戏
3月31日,教育部表示坚决斩断利益链!退出承办剑桥英语考试,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
5月18日,短暂复课的优才因“顶风作案”超纲培训,将考试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被通报批评。
5月21日,新闻联播和央视新闻播报,继续强调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5月23日,网上疯传“三减政策”图。虽然在5月25日经官方辟谣,依然在江湖留下痕迹。
5月28日,网传在线教育史上最大裁员潮即将爆发,行业迎来生死转折点。
所以,不要再质疑校外机构整顿的决心和力度了。决心很大!力度很大!只是,好的校外机构一定还将继续存在,想活命就必须好好听话,乖乖做校内学习的后勤支持工作。长期来看,其实这是利国利民利机构的事。
03
选拔考试,到底还有没有?
之前,不止是家长看不明白,校外机构和学校,似乎也都有点蒙圈。
4月,一些家长继续与机构四手联弹,热情给学校送简历,完全无视学校窗口“我校不收简历”六个大字,让下面这张“闪送”简历图风靡全网。
据传,某校在一夜之间收到一万多份牛娃简历,在极高的政治觉悟之下,一眼不看,哆哆嗦嗦上交领导部门。
就在大家纷纷揣测选拔招生都凉凉,想佛系躺平时,,人大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