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齐史立志
人数:18人
平均年龄:28岁
日常工作:负责装机容量共计93.35万千瓦陆上及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在素有“江海明珠”之称的江苏省南通市,有这样一支风电运维队伍,他们朝气蓬勃,用持之以恒的信念长期坚守海上,无惧寒潮酷暑的洗涤,为一座座矗立于陆海之间的风机平稳运转保驾护航,用源源不断“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他们就是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南通运维站。
科技创新让运维管理更智能
18人,平均年龄28岁,负责装机容量共计93.35万千瓦陆上及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面对风电场机组类型多、单机容量大、国产化程度高、海域情况复杂等现状,这支年轻的海上风电运维尖兵,敢于突破,敢为人先,让科技创新成为青春扬帆远航的“第一动力”,将诸多国内第一收入囊中——
首次在国内海上风电场应用激光雷达和合成孔径卫星联合测量的方式;
首次在国内海上风电场应用可靠、经济、灵活的大孤岛设计方案;
首次在国内近海进行了大直径钢管桩静载试验;
……
“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担负起打造华能江苏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重任。”该站站长彭泳江表示。
精细管理让安全生产变新常态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安全就是效益。还记得有一次,海上风电场北区海上升压站35千伏Ⅴ段母线C相SF6气室压力低报警。厂家维护人员因疫情原因,无法迅速赶到现场。险情就是命令。南通运维站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在凌晨2时抢抓合适的潮水位出海赶赴现场。顶着微弱灯光,李鑫鑫、张金旗等人一点一点耐心地寻找泄漏报警位置,找到原因后,迅速采取措施将母线盖板夹紧,有效避免了大面积泄漏事件发生。
为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南通运维站全面推行“6+6”专业分工,先从设备清册台账、检修维护记录等方面进行完善,各专业负责人针对站内自身所属专业内出现的问题,着重进行工作布置、缺陷跟踪及相应的隐患排查,对设备状况等进行全方位巡检。年全年巡检次,排查出安全隐患项,整改完成率96.8%,全年安全事故为零。
攻坚克难让随叫随到成常态
“时间紧迫,登船咱们直接去现场。”伴着一声“呜”的轰鸣,抢修船驶向海缆故障现场。年10月,在一次全场停电的送电过程中,开关突然跳闸,保护装置显示海缆连续过流接地故障,但通过仪器只能显示模糊定位,彭泳江立刻组织精兵强将,联合厂家人员制订排查方案。因天气多变、海况复杂,潜水员只能在潮位最高和最低时刻下潜进行排查,经过39个小时的连续打捞,最终找到了损坏的海缆位置,大家顾不上身体的疲劳,揉揉发红的双眼,全力修复电缆的损坏部分,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送电。
其实,在运维检修一线员工看来,保护风电机组安全生产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只要设备出现故障,就是紧急召唤令,就要随叫随到。
坚守初心让发展与生态并进
“项目施工不影响鱼类产卵繁殖,避开候鸟迁徙,一尾尾大黄鱼、半滑石鳎、黑鲷、黄鲴鱼、日本鳗鲡随着放流船,欢呼跳跃着奔入茫茫黄海如东海域。”作为一家清洁能源企业运维团队,南通运维站积极履行海洋环境保护义务,守护天蓝海碧岸绿,项目建设投产,先后开展渔业生态调查、鸟类观测、海洋水质调查以及生态放流,生态修复计划投资累计约余万元,有效保护了如东海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海上风电与深蓝大海的和谐共处。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向自然求发展,用绿色能源守护碧水蓝天。”南通运维站坚守着他们的初心和使命。
稳固底盘善作为——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华能邯峰电厂运行部郭婷
人数:人
平均年龄:39岁
日常工作:负责全厂两台机组生产运行设备的监视、调整、操作任务,做好机组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工作。
作为火电企业生产环节的核心阵地,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华能邯峰电厂运行部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紧迫的转型任务,始终坚持做优增量、稳住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底盘,为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而不懈奋斗。
筑牢红线本质安全实现新提升
抓牢安全生产红线不动摇。在百日安全攻坚战中,邯峰运行部始终以“不仅保百日更保长久”为要求,修订了一系列保电、保供热措施,抓好不安全事件及异常情况防范措施的回头看工作,对日常发生的任何异常事件和启停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好总结,加强源头治理,追根溯源,夯实基础,严格落实重大操作到位制,做到部门、专业、值长层层把关,通过加强机组启停过程和消缺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旁站工作,从人防的角度杜绝非停,实现累计安全生产达天。
降本降耗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
围绕“提升赢利能力”这个关键,邯峰运行部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切实围绕降本降耗的“减法”法则,深挖机组潜力。
向掺烧要效益,年实现全年潞安煤耗量同比降低7%,市场采购煤耗量同比增加17%,有效助力企业标煤采购单价下降86元/吨;向辅助调峰要效益,实现45%负荷调峰范围、完成锅炉30%负荷工况不投油燃烧稳定性试验、首次实现机组启停调峰,停机不停炉、不灭火的历史性突破,年全年辅助调峰收益达万元,收益排在本省同行业最高水平;向提硫增效要效益,积极开展提硫试验,相比试验前入口硫提高幅度达毫克/立方米,为适应经济煤种的掺烧打下坚实基础。
力行求是技术创新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邯峰运行部以“深化技术创新、全力提质增效”为重点,不断扩展职工创新创效的外延和内涵,提倡“创新在身边、人人争创新”的创新理念,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建立激励创新机制,激发全员创新热情,筑建良好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将技术创新落实到基层岗位的各个领域。
截至目前,邯峰运行部累计完成技术革新10项,获得华能集团技术创新奖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项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为企业节省改造费用上百万元。
以赛促训人才队伍得到新提升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技术骨干力量是邯峰运行部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作为全厂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门,该部将靶向培训与滚动培训相结合,真正做到一人一方案的原则,同时将员工绩效与培训深度关联,激发全员学习激情。各项培训措施的深化落实促进了青年员工的快速成长,在年集团公司集控值班员竞赛中,运行部胡书红和陈巍巍两人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佳绩,杨会彬获得华能集团第一届微课大赛三等奖,丁蕾在华能集团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打造出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隐秘”而闪耀——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锅炉检修车间本体班杨洲
人数:15人
平均年龄:49岁
日常工作:负责全厂5台锅炉本体及部分辅机设备的监视、调整、检修任务,做好机组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工作。
~年,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连续7年未发生因锅炉“四管”泄漏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为企业带来了安全、经济双重效益。在这张效益成绩单的书写者中,有一个隐于炉膛深处、默默坚守奉献的集体——锅炉检修车间本体班。今年4月,这个守住寂寞、传承匠心,为炉膛内“隐秘”事业书写闪耀篇章的集体获评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用工匠精神干“良心活儿”
降低锅炉爆管次数是降低发电企业非计划性停机、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
“‘四管’防磨防爆工作其实是个‘良心活儿’,用心检查和不用心检查其实不容易分辨,可带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这就更加考验我们的责任心!”说这话的是本体班职工张广伟。
锅炉“四管”防磨防爆工作环境复杂,停炉后的炉膛内漆黑、密闭、一片寂静,或有几十米的高空,或有不足半人高的作业空间,有时得戴两层防尘口罩才能阻挡细如面粉的灰渣。可就是这样的环境,练就了本体班的果敢坚韧,锻造了一双双“火眼金睛”。在成百上千根管子中,他们用手、用眼、用耳、用心寻找着缺陷,管排的错列、管子的磨损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吹灰器的布置、烟气走廊的位置,他们全都如数家珍……
“汗流浃背根本不可能,因为炉膛内温度很高,汗水刚流出来就蒸发了,只留下衣服上一片片的汗渍!”班长满孝勇的这番话看似平常,却道出了防磨防爆工作不为人知的艰辛。
锅炉汉子也会“绣花功夫”
高耸的锅炉近百米高,总能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就像本体班这群锅炉汉子,踏实、可靠、有力。可空有蛮力是没办法做好防磨防爆工作的,谁能想到这些粗糙的锅炉汉子竟也能心细如发。
年,本体班开始从被动查漏转向主动预防,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技术革新和改造,创建了“逢停必查”的工作要求,定期用图表分析法对机组历年的泄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中的泄漏规律、原因,有针对性地编制防磨防爆项目计划、实施技改,从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使十里泉电厂的“四管”防磨防爆工作在华电山东公司走在了前列。
在此基础上,锅炉本体班积极收集本单位及系统内外“四管”泄漏事件,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工艺,培养职工创新思维,发明现场实用型工器具30余件,1项成果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成果荣获全国电力行业QC成果一等奖,有效解决了33万千瓦机组屏式再热器老化、空预器压差大等疑难问题50余项,加大燃烧设备改造,每年可为企业增收效益余万元。
薪火相传擦亮“金字招牌”
年,全国首家防磨防爆培训基地在十里泉电厂建成,成为系统内轰动一时的消息,而锅炉本体班正是这座基地的创始者。
锅炉本体班自年成立以来,便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目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地内设置了图片和文字展示,注重防磨技能锻炼,以十里泉电厂33万千瓦机组为原型制作了立体模型,直观显示汽水系统流程和防磨重点部位,并开发了题库进行技能水平认定。
依托防磨防爆培训基地,本体班又建起了十里泉电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火凤凰”工作室,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磨防爆工作“”工作法,累计查出处置锅炉“四管”缺陷0余条,监督施工焊口20余万道,消除重大缺陷40余项,荣获华电集团年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30余家火电企业推广应用。
“炉”力同心保安全——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锅炉专业苑祥龙路志野
人数:11人
平均年龄:38岁
日常工作:负责两台35万千瓦火电机组锅炉及辅网的检修维护工作。
近日,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锅炉专业荣获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锅炉专业共11人,负责两台35万千瓦火电机组锅炉及辅网的检修维护工作,班组成员10人,本科以上学历6人,平均年龄38岁,专工苑祥龙曾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班组各成员获得公司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奖项共计6项。该专业全员始终秉承着“奉献为先、大局为重、安全为本、同心为道”的工作理念,齐心协力,发现隐患盲点、解决生产痛点,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冲锋在前,全员攻坚守住控“非停”第一线
黑龙江伊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供暖周期长。在公司接管伊春、乌马河、翠峦等地区供热任务后,双机大负荷运行,完成现场维护消缺任务更是刻不容缓。面对机组大负荷运行及多煤种掺烧,受热面管排磨损加剧,该专业秉承着“处理一处隐患、赢得一份安全”的理念,全员上阵对受热面管排磨损及其他缺陷进行全面排查处理。年发现并处理水冷壁上集箱管接头裂纹20多处,年检修期更换冷灰斗上方水冷壁磨损超标弯头20余根,补焊30余处,对低温过热器、再热器增加防磨护瓦超过块,同时发现并处理2号机组再热热段焊口裂纹的重大缺陷1处。
技术攻关,提质增效迈好创新发展第一步
由于掺烧煤种灰量较大,原输灰系统已不能满足现场实际需要,但正值严寒时期,为保供热、争发电,该专业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实施电区输灰在线改造,由于方案成熟、准备妥当,仅16个小时就完成施工并顺利投入运行。干渣机尾部积灰严重,如果增加负压吸尘系统或是增加清灰高刮板需投资20余万元,该专业带头人苦心钻研,突发奇想,自主发明螺旋给料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余元就达到了效果并已申请专利,真正把“卡脖子”的难题彻底解决。
舍小家,顾大家不悔“坚守”第一选择
“开源”“节流”两处发力两手抓,在公司大力号召下,锅炉专业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干渣机检修项目的检修备件费用就节约近80万元;修复输灰系统双闸板阀每年节约费用近万元;实施磨辊辊套定期在线焊补节省材料费近70万元。
年春节前异常寒冷,部分入炉煤结冻导致下煤不畅,该专业人员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舍小家为大家,春节期间仍带领维护队伍在给煤机平台进行24小时轮流值守,及时处理断煤堵煤,保证了春节期间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编辑:刘趁
校对:韩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