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医院附近马路上有个夜摊,摊主是一对夫妻,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摆摊卖卤煮小吃。我那时经常忙碌到深夜,凌晨一两点肚子饿了,就到他地摊吃点东西。地摊的东西特别便宜,一大碗卤煮只要几块钱,特别适合我们这些穷学生的消费水平。
去的多了,和老板混熟了,知道老板家里生活挺困难,有生病老人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他们夫妻两没什么文化,就每天晚上出来摆个摊养家糊口。他们的梦想是挣够钱在城里租一个房子和店面,那样就不用大晚上出来摆摊了。
我在他们家小摊吃了很久的夜宵,后来突然他们不来了。不知道是有了自己的店面,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他们这一走,那段时间我晚上吃宵夜特别不方便,搞的我特别怀念他们。
再后来,地摊这个东西,逐渐在我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24小时营业的餐馆和外卖。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陆续放松管制,允许老百姓摆地摊。而如何摆摊,也成了朋友圈最热闹的话题。擅长针线的普外科医生说自己可以摆摊当裁缝,皮肤科医生则觉得自己可以点痦子挖鸡眼,骨科医生觉得可以摆摊卖大力丸,烧伤科医生觉得可以卖生鱼片(这个段子非烧伤专业大概看不懂)。
当然,对绝大部分朋友而言,这种热情洋溢的探讨其实只是开玩笑讲段子图一乐。疫情影响下的医疗行业,日子虽然艰难,但终究还没到要去摆地摊的程度。
但对很多生计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老百姓而言,摆摊绝不仅仅是个朋友圈的玩笑,而是切切实实的一家生计。
实话实说,地摊这东西,远远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在很长时间以来,地摊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被淘汰的生产经营模式。
很多人现在对地摊的种种溢美之词,其实是一种前女友心理。前女友在身边的时候,天天嫌弃她这不好那不好。等分手了,又忍不住想起她的种种好处,后悔不该分手。
现在我们之所以热情洋溢的怀念地摊的种种好处,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告别地摊太久了。地摊已经成为很多老百姓的前女友,分手后只记得她的好,忘了她的坏。
地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廉价,便利,方便群众。但地摊儿的问题也是我们早就知道的:脏、乱、差,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公共秩序,普遍偷税漏税无证经营,所经营商品尤其食品质量没有保障,消费者维权困难,等等。
鉴于地摊儿的种种问题,国家前些年通过创卫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摊进行了持续的打击和整治。整治地摊的主力是城管,中国城管背了无数的黑锅,挨了无数的骂,终于在中国基本消灭了地摊儿,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当然,地摊儿的消灭,不全是城管的功劳。中国这些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就业压力大大缓解,很多地方还出现了用工荒。广大群众既然有了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就没必要天天和城管斗智斗勇打游击了。同时,外卖和网店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挤压了地摊儿的生存空间。
现在,中国突然开始政策转向,对地摊儿由打击取缔转为放开和鼓励。实说实说,这种政策调整,是有相当压力和政治风险的。网上不乏很多人对政府的这种转变冷嘲热讽,各种难听的话都有。等过一段时间老百姓心里那股热乎劲过去,等地摊的各种副作用逐渐展示出来,估计再次取缔地摊的呼声也为期不远。
其实呢,此一时彼一时。在我看来,中国前些年取缔地摊儿是正确的,现在放宽政策扶持鼓励地摊儿,也是正确的。
以往的时候,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雾霾之类。但毋庸讳言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高速发展的经济惠及了中国每一个人。无论是全民医保全面9年制义务教育还是扶贫攻坚战,都离不开经济高速发展提供的财力支持。而经济高速发展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也使得老百姓不需要摆地摊就能养家糊口,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经济沉重的打击。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数十年来首次经济负增长,而且幅度相当大。由于欧美国家疫情防控不力,在很长时间内,全球经济都会面临疫情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放弃年经济增长任务,是无奈也是实事求是的决定。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人鼓吹GDP无用论。但当经济真的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才发现GDP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连续几个月的疫情防控,对餐饮娱乐旅游健身等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量的商铺饭店和微型企业倒闭。顽强坚持着的那些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减薪裁员是常态。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群众。
经济寒冬中,所有人日子都不好过,但最不好过的是那些收入最低的困难群众。中国6亿人月收入低于元,而这些低收入群体,恰恰是最容易失业,失业后自救能力最差的。
为了保经济保就业,全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血本。中国也出台了减税和贷款等大量救助政策。但是,这些针对微小企业的救助措施,是无法直接惠及压力最大经济状况最困难的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减税也好贷款也好,都和他们无缘。
经济困难形势下,如何保障这些社会最困难群众的生活,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
美国和中国都在努力保障社会最困难群众的生活。美国选择了举债发钱,中国选择了放开地摊。
放开地摊,其实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地摊儿东西为什么那么便宜?一是地摊不需要和商铺一样支付场地租金;二是地摊儿不需要和正规企业一样纳税。
扶持地摊,等于国家放弃了相当部分的营业税收入,国家免费提供部分公共场地使用权,国家承担增加的环卫和管理成本,国家承担实体店受冲击损失的税收,国家承担各种纠纷冲突导致的治安成本,等等。不仅如此,还要承担政策调整转向引起的质疑和嘲讽。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选择举债发钱,其实比放开地摊轻松许多,而且叫好叫座。直接发钱和放开地摊两种方案的取舍,反应了两种不同的治国思路和价值取向。美国是创造条件让你在家混吃等死,中国是创造条件让你出去劳动自食其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宝贵最精华的部分。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空间,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和理解,他们就能推着一辆地摊儿车,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换来应得的报酬,就能够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能够一点点的积攒资金,追求更好的生活。
劳动最光荣,相对于直接发钱救济,这种自己挣来的钱,让老百姓更有尊严,更有底气,腰杆也挺的更硬。
创造条件让老百姓通过诚实劳动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是直接发放救济,这里面,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
很多媒体鼓吹放开地摊儿可以拉动经济,那是胡扯。中国百万亿的经济体量,地摊儿是拉不动的。放开地摊儿的真正意义,是以无偿提供场地等部分公共资源使用权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凭借自己的劳动度过经济的严冬,等待春暖花开的时节。
地摊的后面,不是经济,而是生计。
有机会的话,常去地摊儿逛逛吧,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顺手买一件吧,买的时候别死命砍价。
老百姓,不容易。
困难压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
撸起袖子加油干,困难总会过去。
未来,可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