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疣.
疣(we,wean)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illanvins.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
??乳头瘤病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
HPV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mm,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组为-p的双链环状DNA,分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有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
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内(特别是基底层细胞)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以16~30岁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更加易患。
[临床表现]
一般潜伏期6周~2年。常见临床类型有:
1.寻常疣(verrucavulgaris)俗称“刺瘊”“瘊子”,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发生在甲周者称甲周疣(periungualwart);发生在甲床者称甲下疣(subungualwart);疣体细长突起伴顶端角化者称丝状疣(verucaf6li-formis),好发于颈额眼睑及腋下;发生于头皮及趾间的疣体表面常有参差不齐的突起,称指状疣(digitatewart)。
寻常疣指状疣
跖疣(verrucaplantaris)为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可发生于足底的任何部位,但以掌跖前部多见。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均可促进其发生。皮损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若含有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mosaicwart)。皮肤镜检查可见皮损中央褐色或黑褐色线状或点状出血征(图10-5B)。患者可自觉疼痛,也可无任何症状。
??跖疣
扁平疣(verrucaplana)为扁平隆起性丘疹,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颜面(图10-6A)、手背及前臂。典型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搔抓后皮损可呈串珠状排列,即自体接种反应或称Koebner现象。病程慢性,多自行消退,少数患者可复发。
??扁平疣
生殖器疣(genitalwart)又称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列入性传播疾病。
2鸡眼与胼胝
鸡眼和胼胝均系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层增厚。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两者均与长期机械刺激(如压迫和摩擦)引起的角质层过度增生有关。
[临床表现]
1.鸡眼(clavus)本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常累及突出的受力部位,如小趾外侧或母趾内侧缘,也可见于趾背及足跟。皮损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因角质栓尖端压迫真皮层内末梢神经,站立或行走受压时自觉剧痛。
鸡眼
2.胼胝(callus)好发于掌跖受压迫和摩擦处,出现黄色或蜡黄色增厚的角质性斑块,扁平或稍隆起,中央较厚边缘薄,质地坚实,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且皮纹清晰。局部汗液分泌减少、感觉迟钝,多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疼痛。
胼胝(老茧)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