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足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足部感觉迟钝、有脚踩棉絮感
下肢神经的病变,会使患者的下肢皮肤出现因无汗而干燥,并且肢端会伴有刺痛、灼痛、麻木、甚至感觉迟钝或丧失,其特点是呈袜套样改变,或者有脚踩棉絮感。
由于缺血等造成下肢营养不良,甚至肌肉萎缩,会使得足部出现畸形。
2.下肢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肌肉萎缩
下肢缺血常常带来下肢皮肤、血管的一些改变。由于营养不良,肌肉出现萎缩,皮肤变得干燥弹性差,皮肤温度也会降低,并且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下肢的动脉搏动会减弱或消失,并且在血管狭窄处可能闻血管杂音。
3.走路不便、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所引起的的下肢较为早期的表现是间歇性跛行。导致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下肢较轻微的缺血,使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开始出现乏力、麻木等表现。其特点是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下肢乏力、麻木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当缺血进一步加重,便会出现休息痛。所谓的休息痛就是在步行走、不运动的静息状态下也会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脚趾或者足部的远端,具有夜间加重、卧位时加剧、保持下肢下垂时可以缓解的特点。
4.肢端出现溃疡、坏疽
溃疡的好发部位为前足底部,一般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
神经性溃疡:主要是神经性病变导致的,此种溃疡血液循环良好,因此这足部一般是温暖干燥的,痛觉不是很明显。
缺血性溃疡: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很少见。
混合性溃疡:既有周围神经病变又有周围血管病变。
坏疽是溃疡经久不愈进一步恶化而来的,一般有三种类型: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湿性坏疽主要表现是局部组织皮肤糜烂,有较多的分泌物;
干性坏疽的病变部位的皮肤肌干枯、变黑,无分泌物,无水肿;
混合性坏疽指既有肢端的干性坏疽,又有足背底或者小腿部的湿性坏疽。
糖尿病足对于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患有糖尿病足之后,不仅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人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如果患有糖尿病足后要怎样进行治疗呢?
一旦发生糖尿病足之后,在治疗之前应对病情做到尽可能明确的评价:确定病因学;确定类型和程度;体检或多普勒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检查分泌物并及时进行细菌和药敏试验;评价溃疡周围水肿、炎症和坏死情况;X线检查有无骨髓炎和皮下气体;排除全身感染等。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或外科手术。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1)代谢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应激可进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换用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血糖应控制在11.1mmol/L以下或尽可能接近正常;
(2)扩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组织供血;
(3)神经病变的治疗:可应用维生素B制剂,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溃疡常易继发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是导致脚坏疽的重要原因,鉴于感染常为多菌株混合感染,且往往合并有厌氧菌感染,一些患者即使存在严重的下肢感染,临床上也可无明显症状和血液学感染的特征。...
预防糖尿病足十要点
1、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一定要用温水,以防水温过高烫伤双脚。
2、注意保持足及足趾间干燥。
3、易出脚汗的患者,可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涂抹些护肤品。
4、每天让家人或借助小镜子来观察足底。
5、刚刚洗完双脚时,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肉内生长。
6、不能在胼胝或鸡眼处贴鸡眼膏等刺激性药物,也不能用刀、剪等修剪。
7、新鞋在初穿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异物,应撑松合脚后再穿;旧鞋和拖鞋也需定期检查。
8、不要赤脚走路,每天换袜子,不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不要去鹅卵石上锻炼。
9、可将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置于脚趾之间,防止脚趾间摩擦或叠压。
10、如发现脚部出现水疱、感染等症状,要及时到糖尿病专科就诊,切勿在家自行处理。
来源:网络
编辑:殷清卉
审核:黄红燕
AM,FM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乐龄周一(11月26日)中午12:00的《名医在线》节目中我们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李建鹏
来聊聊糖尿病足只能截肢吗?
想要参与节目咨询专家问题、或是面对面看诊,可以每天中午12:00-13:00拨打节目热线-,还可以白癜风诊疗体系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