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接近30%的人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部分人进而发展成尿毒症,而高血压患者中也有15%左右的人会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这类患者都有一个特点,即糖尿病治疗不坚持、不彻底,血糖和饮食控制不好。起初糖尿病肾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尚未发展到肾衰竭及尿毒症程度,因此,患者没有给予过多重视,但随着肾功能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即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肾脏的功能就像一座水坝,肾小球是“过滤网”,肾小管是“下水道”,负责排泄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将有用物质保留下来;同时它还分泌调节血压、生产红细胞、促进骨骼生长的激素。而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而葡萄糖就像河道中的泥沙,流经肾脏时很容易黏附在“过滤网”上,使其变硬、变窄、阻塞,甚至毁坏。
张先生,10年前患了2型糖尿病,虽然一直在治疗,但由于工作原因,应酬多,饮食控制不严,在去年上半年发现尿里有微量白蛋白,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对此张先生并未引起重视,结果短短5个月时间就发展成尿毒症,只能依靠透析生活。
要避免糖尿病肾病及尿毒症的发生,以下3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及时发现糖尿病,因为2型糖尿病常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其次,糖尿病要坚持治疗,尽量选用肾毒性比较小的降糖药,切忌吃吃停停,同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血糖、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
第三,一旦发现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肾病等疾病时,要及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所以为了预防肾病这样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饮食疗法,饮食抗高血糖。需摄入维生素D、铬、锂等营养素,它们富含于乳制品、海河鲜等食物中,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耐量,改善血糖偏高所引起的并发症。
少吃多餐。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讲究少食多餐,就是为了避免血糖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饥饿感,有助于患者合理控制血糖,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少吃稀的。
生活中,不少糖尿病患者喜欢喝粥、稀饭,但是稀的主食特别容易被消化掉,因此容易产生饥饿感,而且糖尿病患者消化太快,还容易短时间内加大血糖浓度,导致血糖升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控制低血糖。
生活中,如果糖尿病患者感觉非常饿,同时伴有心慌、手抖、头昏等表现,那就是低血糖的反应了,这个时候糖尿病患者就要立刻吃糖,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纠正胰岛素抵抗。
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并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的不能被充分利用,对于这类糖尿病患者,在吃饭以后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让血糖迅速降低,于是产生饥饿感。因此,对于这类糖尿病患者需要纠正胰岛素抵抗。
多喝水。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多喝水,临床上,不少糖尿病患者出现口渴症状,这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糖尿病患者渴就应饮水,否则,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危害患者的健康。
少吃糖类食物。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糖升高所致,如果患者再继续吃大量糖类食物,很容易使血糖进一步攀升,这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因此,糖尿病发病后,患者需要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当然,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的患者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