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走过半程,本月24日将迎来24节气的霜降,最近几日,在北方多地,虽然老话常说“吃了白露饭,单衣汉少见”,但是,由于气温依然偏高,很多村民穿搭各异,颇有“二八月乱穿衣”的态势!
不过,霜降节气是入秋后第6个节气,这也“由秋入冬”的重要节点,霜降节气的到来,北方地区也逐步步入深秋的范畴,在西北以及东北地区也将进入初冬的时节,多地降雨转雪,冬天的脚步也将更近了!
众所周知,时值深秋,人们对于冬天的讨论也越多了,大家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于冬天的冷暖也是众说纷纭!最近听很多网友反馈,大家都认为今年冬天偏暖为主,部分网友更是笃定今冬偏暖已定!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温室气体的排放,两极冰川的融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共识,尤其是,受人类活动加剧,极端天气也变得更加的多发,很多人记忆里的鹅毛般的大雪早已多年未见;
另一方面,今年冬天偏暖的直接证据是今年秋冬季节将出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并将持续到明年的3~5月份,而厄尔尼诺事件往往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暖冬,因此,按照历年经验,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冬偏暖的概率较大;
当然,在民间也有根据俗语来预判冬季冷暖的先河,比如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年是“双春年”,年初以及年尾都有立春,在老人看来,今年冬天会偏冷!比如说“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重阳有雨是湿冬;”当然,这种说法是一种唯心论,人们普遍认为,在“厄尔尼诺年”影响下,今年冬天大概率偏暖!
然而,这个冬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偏暖的天气让人感觉仿佛春天已经提前来临。可是,这种反常的温暖真的让人感到舒适吗?事实上,这种温暖往往预示着一些可能的后果,这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俗语,“该冷不冷,难成年景”。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应该寒冷的冬天如果不冷,那么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进而影响整个年景。这说明了寒冷在农作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古代,农民们非常重视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冬天的气温。因为寒冷是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冻死土壤中的病虫害,同时也有利于土地的休眠和养分的积累。因此,一个寒冷的冬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如果冬天偏暖,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首先,偏暖的天气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虫害不能被有效地冻死,进而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次,这种温暖的气候还会导致土地养分分解过快,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给农作物。
此外,偏暖的冬天还会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位。由于气温升高,水汽蒸发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会导致水分更多地从地表蒸发掉,从而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还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冬天偏暖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