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寒露晴天,就怕寒露下雨”,寒露节气到来,晴天有啥说法?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时间过得真快,秋天已经到了寒露节气了,再过一个霜降节气就进入冬天了。
当然对于的癸卯年来说,今年的寒露的确有不一般之处。由于今年闰月,所以今年的“寒露”节气要比以往要早一些,同样农历的月份则晚了一个月,因此年还要经历一个“立春”节气。
说到底,今年的节气普遍提前了,当然今年的寒露节气也是如此。所以对于今年的“寒露”,农村里也流传下来了很多的俗语。比如说:
“寒露有雨雨淋淋”,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等等……
当然在农村里,还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寒露晴天,就怕寒露下雨”,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寒露下雨有什么说法呢?我来回答一下:
今年寒露不一般:
寒露节气,是秋天的第5个节气,过了寒露节气,再过一个霜降节气就进入冬天了,不得不说今年的秋天过得真快。
农村谚语这样说:“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这句话的意思说,过了寒露以后,气温则渐渐的下降了起来,人们不再也像以前那样,光着脚过河或者下田了。
因为过了寒露,地面上的露水更冷。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旧病复发,所以秋季也是“多事之秋”,对于寒露节气来说,也是养生的重要关键点。
当然对于寒露的特点,元代诗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述的很明白: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寒露节气是逐渐转凉的象征,而过了寒露节,天气已经从凉爽转向寒冷,此时露珠寒光四射,“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当然古人根据物候现象,也把寒露节气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进入寒露的第1~5天,北方的鸿雁也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形,开始大举南迁,向南方温暖的地方迁移。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进入寒露的5~10天,山林里面的一些雀鸟也不见了,开始躲藏了起来,为过冬做准备。
但是这个时候,在海边上突然看到了很多蛤蜊,其背纹的颜色和雀鸟很相似,所以老祖宗就认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其实并不然,这不过是四季现象而已。
三候,菊有黄华。
有诗句是这样说的:“露是今夜寒,喜看菊花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进入寒露的10~15天后,此时的菊花已普遍开放,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会在寒露时节争相开放,所以寒露节气也是菊花开的时节。
当然除了上述的寒露物候现象外,其实对于寒露这一天晴天还是下雨,老祖宗都是有说法的,其中“不怕寒露晴天,就怕寒露下雨”也是由此而来。
“不怕寒露晴天,就怕寒露下雨”的意思:
第一,农谚“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寒露这一天下雨或者晴天,对于整个冬天还是有一定关联的。如果寒露这一天下雨,那么预示着整个冬天的雨水会非常的少,如果寒露这一天晴天,那么也就预示着整个冬天雨水会非常的多。
当然冬天的雨水多少,也是有暖冬和冷冬之分的,冬天的下雨多就是冷冬,冬天下雨少,则是一个暖冬。
那么冬天暖和好不好呢?
这分怎么去解释这个“暖冬”,对于城里工作的人来说,冬天如果晴朗少雨,那么打工的时间就长。尤其是在外工作的人少受一些罪,所以对于他们、以及上学的孩子们、家长们来说暖冬自然是好的。
但是对于庄稼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寒露有雨,冬天下雨就少,天气就暖和。而冬天暖和了,也不利于小麦的生长,还会出现病虫害越冬滋生,所以农民们是希望冬天多雨雪为好。
所以来说,从不同角度来说,农谚对于一些人是好事,但是对于另一些人则是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这里从农业角度来说,寒露这一天晴天还是比较好的。
第二,农谚:“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湖南地区的农谚)。
这句谚语其实也好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到了来年的农历正月和二月,就会出现雨水多的现象。
当然农谚,“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也有这样的解释,说明寒露节气这一天,对于来年的正月和二月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不过我们从农业角度来说,寒露这一天下雨,还是有利于来年庄稼收成的,这是因为:
来年的正月和二月,也正是农耕的时节,也是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此时过冬的小麦恰逢返青期和拔节期,也是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不过来说,一个地方的农谚自然有一个地方的说法,但是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寒露这一天晴天比较好。
第三,农谚“寒露多雨水,春季五无大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寒露时节出现雨水的情况,那么就预示着来年的春天降雨量会少。如果寒露这15天出现晴天,甚至雨水偏少,那么也预示着春天的一个降雪量,降雨量会比较偏多一些。
我们都知道,春天是喜雨的,否则也没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而春天也是耕种的重要时刻,刚刚种植的苗子也需要雨水的灌溉,而春季多大水自然也是有利于庄稼收获的。
第四,农谚“寒露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打雷,就意味着下雨,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寒露这一天出打雷下雨的现象,那么未来的天将会出现雨水少的现象。
而冬天雨水不足的话,这就不利于冬小麦的成长,产量自然就有所损失了,所以寒露这一天也是适宜晴天不适宜下雨的。
当然俗语“寒露无雨,百日无霜”也是符合这一说法的。虽然这句俗语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
写在最后: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露后雨中作》中写道:“寒露后,雨中作。石上流苔润,林间草色翠。”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寒露的秋天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神秘。
不过对于寒露这一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我们也要看当地的农谚才行,毕竟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方有自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