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秋天真正是从寒露开始的,寒露是凝结在菊花上的精灵。今年国庆长假前两三天还过得像夏天一样,寒露前两天气温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人们马上就翻箱倒柜,穿上秋衣秋裤出门,感觉衣物太薄,再折腾着换上厚的。在城市里人们待在冷冷清清的家里,人们盼着早一点供暖。就在这个时候,菊花凌寒开放了。当大多数娇嫩的花儿枯败衰残的时候,菊花却傲霜斗寒绽放,显露出一种风骨。过了寒露节气,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地面和草木上的露水都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的第三候是“菊有黄华”,也就是说快到霜降节气菊花凌霜而开了,这个时候往往是重阳登高的时节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这首诗把菊花描写得让人们刻骨铭心地记住了菊花,香味能冲天,色彩似金甲,“蕊寒香冷蝶难来”,写得菊花有一种豪情天纵豪气干云的味道,真是“自古英雄皆解诗”。“百卉尽摇落,独傲清霜里”,文人描写菊花的风骨和气节,语气就平缓多了。像唐代元稹《菊花》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他爱菊花是无可奈何之选,因为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菊花凋谢后便无花可赏,爱菊之情显得还不够彻底。到了宋代的苏东坡毕竟才情卓越,他写的菊花风骨就凸出纸上了:“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傲霜斗寒的菊花即使开残了,仍有硬铮铮的铁骨虬枝,有的诗人赞美“满园佳菊郁金黄,寿质清癯独傲霜”;有的诗人赞美“莫夸春光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有的诗人赞美“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橙黄橘绿是什么时节?就是这秋末冬初的时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寒露霜降节令的晚秋天气,昼夜温差特别大,大自然仿佛是一个奢侈铺张的画师一样,不惜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在天地间挥毫泼墨,使得山水变色,层林尽染。但这些大红大紫的花花草草还是缺少了一种来自骨子里的清香,所以宋人戴复古就说“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这个时候被喻为花中四君子的菊花凌寒绽放,且散放出淡淡的幽香,南宋末年郑思肖《寒菊》诗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借寒菊寄寓了自己宁死不忘故国的气节,诗人就像菊花一样透着孤傲和清高。不过我佩服“傲霜菊蕊冷犹香”的同时,也喜欢这个时节“红黄霜树珊瑚海,黑白云花玳瑁天”的色彩,还喜欢“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的意境。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没有菊花,我最早知道菊花是从书本和诗歌里。“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这句诗由不住让人想起了酒,想起了可以“一杯一杯复一杯”的朋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让人由不住想起了农村和田家,硬生生地认为“鸡黍”就是我们那一带的鸡肉汤汤蘸素糕。小时候在炕围画上见到松菊延年等画,也看过梅兰竹菊组图,后来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有不少描写餐菊或饮菊花书长寿的故事。在呼和浩特见到菊花的时候少,但还是非常喜爱菊花。记得最酣畅淋漓地赏菊还是在北京,有一年在中山公园邂逅菊花展,各种菊花精品让人流连忘返。九月晚秋天气凉,桂花零落菊花黄。在这个天寒露凝的时节,突然想看到满园的菊花,看到满园金灿灿的菊花,能否陶然共醉菊花杯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yy/1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