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张金兰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文/张金兰一

到成都的第一天,看的第一个景点是腾讯大厦。其实它不是景点,游人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我们就是为了看成都腾讯大厦才来成都的。儿子的辅导班结束后,我问儿子我们去哪里玩,儿子说去成都看看腾讯大厦,我略一思索,就答应了,也没问为什么,也不想问。腾讯大厦蓝白相间的外观,蓝是蓝天的蓝,白是白云的白。仰着头往上望,高高耸立的腾讯大厦和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似乎站在大厦顶上跳跳脚伸伸手就能摘一片云朵。我想带儿子进楼里参观参观,可人家不让进。我想也是啊,人家大家都正忙着呢,我带儿子进去把头翘脑地这瞅瞅那瞧瞧,也是不行啊。我和儿子就围着A座转了两圈,然后又去了B座,围着B座转了一圈。腾讯大厦绿化很好,花花草草的,葱茏繁茂。楼下还有生活馆、咖啡厅,儿子连声说,真好啊,真好啊。我和儿子在大厦旁边找了个石凳坐下,一边休息一边看腾讯大厦,想象里面的人都应该是精英人才吧,他们此时是不是又在开发什么高科技软件。

在四川大学南校门附近吃的午饭,饭馆门匾上写的是串串香,进去一看其实就是我们这里的麻辣烫,只是吃法不一样。老板娘很热情,看见我用3.5元装的农夫山泉大瓶喝水,她热心地拿出一个玻璃杯,让我把水倒在杯子里喝,我嫌杯子可能不卫生,但是又不愿意辜负老板娘的热心肠,就把水倒进杯子喝了两口。老板娘热心地指导我们把红油倒进碟子里,把串串放红油里滚一下,然后吃。其实,也没觉得特别好吃,但因了老板娘的热情,我吃得非常开心。

我们从南门进的四川大学,沿着文华大道往北走,两侧是职工住宅楼和学生宿舍,楼房有些陈旧。走在文华大道上,有一种走在大街上的错觉,拿出手机打开高德地图确认一下就是四川大学。一辆三轮车迎面而来,司机问坐三轮吗,我问多少钱,司机说四十,我说我在网上查过了,一个人十元,我们两个人二十元,司机答应了就二十元。司机拉着我和儿子在川大到处转了转,一边看一边用川普热情讲解,我听懂的,我“哦哦”回应着,我听不懂的,我也“哦哦”回应着。校内多栋建于百年前的建筑散布于学校各处,诉说着川大的百年变迁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里到处可见又粗又高的桉树,硕大的树冠郁郁葱葱。北校区截然不同于南校区,一栋栋教学楼、科研楼,还有图书馆,彰显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东大门处的小树林和小亭子,清幽雅静。司机把我们拉到北门停下,感动于司机的实在和热情,我给了他三十元钱。北门是川大的正门,一座红色牌坊,邓小平手书的“四川大学”校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北门正对着的是行政楼,是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设计,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建筑,现已成为川大的标志性建筑。我和儿子绕着行政楼走了一圈,我想到了梁思成,想到了林徽因。大门两侧有两个荷池,荷叶田田、荷花盛开,游人有的观赏拍照,有的坐在荷池边休息。

离开川大,去了武侯祠。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三义庙、结义楼等七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祠内供奉着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

进了二门,两侧的石壁上一边刻着《前出师表》,一边刻着《后出师表》。碑文字体兼行兼草,运笔流畅,神采飞动,显示出书法家深厚的功力和造诣。《前出师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想当年我教语文的时候,曾多少次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就是因为感激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遂决定随之效鞍马之劳。每每诵读,每每感动,那是一颗怎样的老臣心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站在《前出师表》前,在心里默诵,再次感动,不由得泪湿眼睛。

文臣武将廊内陈列着二十八位蜀汉英雄的塑像,有关羽、张飞、马超、姜维、黄忠、董允、蒋琬等等,他们跟随刘备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建立了蜀汉政权,三分天下。而今,留给后人的也只是这小小的武侯祠,供后人凭吊。“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武侯祠与惠陵之间有一条红墙夹道相连,这条夹道可以说是肃穆的武侯祠中最柔情的部分。红色的院墙,墙外边是茂密的翠竹,红墙绿竹相互映衬,竹影在墙头上婆娑,有一种灵动的感觉。

锦里和武侯祠相邻。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为成都市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穿过高大的锦里门楼,浅灰色的砖、黛青色的瓦不由地把我们带回了旧时的老成都。在这条全长米的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府邸、客栈、商铺、万年台座落其间,川茶、川菜、川酒、川戏以及四川丝织品等充分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古蜀文化。慕名而来的游人特别多,擦肩接踵。我和儿子跟随人流从南头走到北头,尽头就是文化公园。天色渐暗,黄昏里,我和儿子走过文化公园,漫步异乡的街头,用手机导航找到公交站,乘上回宾馆的公交车,结束了成都的第一天行程。

本想早起,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可看到儿子酣睡不醒,也不忍心叫他。

七点多从宾馆出发,在街边小店吃了早餐,地铁换乘公交,赶到熊猫基地的时候已是九点多。这个点,游人还不算太多。

走在竹林的小径上,凉风习习,比成都市区凉爽多了。我们先看了一号别墅和二号别墅,里面的大熊猫正在吃竹子,它们用前掌拽过竹子捋下竹叶,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那么多游人看它们,但它们不管不顾,看也不看你,只管吃自己的,吃得那么认真。

游人越来越多,我们到了太阳产房那里,前面好长的队伍,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太阳产房里,看到了刚出生的全身光溜溜的小熊猫。

十一点多,我们又到了月亮产房,一只大熊猫趴在木架上睡觉,一只熊猫倚着墙坐着睡觉,三只熊猫懒洋洋地或坐或走,动作非常笨,但笨得很可爱。还有几只熊猫幼崽和一只刚出生的小熊猫都在睡觉。游人非常多,要费力地挤到前面去才能看到。

坐景区交通车下山的途中,司机说,来看熊猫要早来,过了十一点熊猫大都睡觉了,这时候人也多了,七点半景区开门,六点就有很多人排队等候了。

好在,我们来得不算早,也不算晚。

回到市区宾馆午睡到四点,然后去了大慈寺。

大慈寺始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多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

公元年,玄奘从长安来到成都大慈寺学习佛教经论。公元年,玄奘二十岁时,在此寺正式受戒出家为僧。这也是我决定来大慈寺看看的原因吧。

公元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避难成都。玄宗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他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

大慈寺的几座大殿和我见过的其他寺院的大殿不一样,墙壁全是木制的,东西两面墙也全是镂空的木窗棂,古典而精致,雕梁画栋,殿宇宏丽。

和其他寺庙不同的还有寺院里盆景特别多,最多的是荷花,一缸一缸的荷花摆在大殿前。

寺里还有个茶室,一张张小木桌,精巧的小竹椅,我想和儿子进去喝喝茶休息休息,可人已坐满。

寺里还有斋饭,虽然去过很多寺院,但我还没吃过斋饭呢,我想晚饭就在寺里吃斋饭吧,可儿子不愿意。

大慈寺紧挨着成都太古里、春熙路最繁华的商业街。墙外就是红男绿女,墙内却是青灯孤影;墙外就是滚滚红尘,墙内却是清凉幽寂。一堵围墙隔绝了外界的纷繁喧扰,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来到九眼桥,坐在锦江岸边的连椅上数桥有几个洞,左数一遍,右数一遍,不是九个呀。问询正坐着休息的清洁工,他说从前的九眼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九个洞,古桥已经拆除了,现在的桥是后来重新修建的。九眼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石拱桥,三个大拱,大拱肩上十二个小拱。如果非要说出它的好看,那清波桥影倒也有几分韵致。它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它旁边的酒吧街是现代成都的烟柳繁华地。我和儿子在桥附近转了转,酒吧一家接一家,风格别致,名字新颖。有的关着门,有的刚开门还没客人,我想它们可能是白天关门夜晚接客吧。我往开着门的酒吧里看了看,里面都设有架子鼓,电子琴,吉他等乐器。我来的不是时候,华灯还没初上,霓虹尚未闪烁。如果晚些时来,这里肯定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九眼桥的不远处有一座廊桥,这座廊桥比九眼桥漂亮多了,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古典而又浪漫。黄昏里,我走过廊桥,我没有遇到钉在桥头上的像张开翅膀的白蛾一样的白纸条,我亦没有捡拾起遗失的梦。

从九眼桥乘上公交车,来到琴台故径,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琴台路上的红灯笼那黄晕的光,温暖了异乡人的心。琴台路旁的仿古建筑以红色调为主,大都是红柱子,红门窗,就像是古时大户人家的宅院。琴台路是现代成都最负盛名的珠宝古玩一条街,著名的珠宝店大都聚集在这里。漫步琴台路,遥想当年这里曾是竹篾泥墙的青石小巷,富家千金卓文君跟穷书生司马相如私奔至此,在这条街上卖酒为生,留下一段千古流芳的爱情佳话。

琴台路上有一家梨园——蜀风雅韵。来琴台路,一是在琴台路上走一走,二是去蜀风雅韵看变脸。门票,甲票元,乙票元,丙票元,丁票80元。我买了两张乙票。儿子吵嚷着太贵,我说,既然来到了四川,变脸是一定要看的。一进去就有服务员带你找到座位,一张木质小圆桌,桌上有五套盖碗,两盘瓜子,五把圈椅围绕着桌子,每把椅子里都竖着一把蒲扇。我和儿子选了其中两把椅子坐下,刚坐下,就有服务员拎着壶嘴米八长的铁水壶过来冲上茶水。舞台上,先是表演了说唱、川剧《空城计》、唢呐《步步高》、手影,木偶,头顶火钻板凳、变衣服,个个都很精彩,最精彩的压轴戏变脸安排在了最后,十几个人古装出场,站成三排,一排四个人。先是十几个人一起变,“刷”扇子一挥脸就变了,变了几次,看得我眼花缭乱,看这个就看不了那个,看那个就看不了这个。然后是前排的四个人变,四张脸我就能看过来了,手一抹就变了,一转身就变了,神速啊。这四个人变完就退到后面去,第二排的四个人再变,然后第三排的四个人再变。最后,一个演员跑下舞台来到观众中间变,其中一次就来到了我跟前,只见他手一抬脸就变了,看得我张着嘴怔在那里。原以为变脸就变几下子拉倒,没想到这么多人变了这么长时间,中间还穿插着一个演员吐火,熊熊火焰从他嘴里呼呼地吐出来。元非常值得。

九点半,出了梨园,又走在琴台路上,此时的琴台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有箫声悠悠扬扬,抬眼寻,是一个人正坐在前方吹箫。走近细看,是一老者,着一件褐色长衫,一条灰色长裤,很文艺范儿,他的前面放着一个布袋,里面有十元五元的钱,我放了十元钱,听了一会儿,离开。

杜甫草堂原来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还以为就是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供游人参观游览呢,其实不是,它是一个很大的园林。园林里除了茅草屋以外,还有大廨、史诗堂、工部祠、少陵碑亭、大雅堂、万佛楼等建筑,还有唐代遗址、盆景园、浣花祠。

步入杜甫草堂,顿觉清幽雅静,和墙外大街上的喧嚣就是两重天。

按照门票上的导游图,放慢脚步,悠闲游览。大廨、史诗堂、柴门、工部祠错落有致。随处可见一丛丛的粗竹子,枝叶摇曳,竹影婆娑。还有荷池,碧叶粉莲,端丽清雅。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景画,亭台楼榭,飞檐翘角,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假山瀑布,石桥小溪,梅林幽苑,花径柴门。典雅秀丽而又幽深静谧,有江南园林的韵味,但比江南园林又多了一份大气。

最想看到的,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就是茅屋。我知道现在的茅屋已不是杜甫的茅屋了,但是杜甫的茅屋就是在这个地方修建的呀。公元年冬天,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也就是此时我站立的地方,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余首诗歌,故此,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游览其它地方时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可当我来到茅屋时,我的心凝重了。站在简陋的卧室里,我遥想一千多年前的那个风雨之夜,屋漏床湿,杜甫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奋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激越轩昂地抒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之情。书房非常狭小,仅仅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只书架,开着一扇小窗。在书房里默立良久。那多首诗就是在这里挥笔写出来的么?“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窗可是这扇窗么?

绕过草堂,还有一座茅草屋,说是黄四娘的家。于是默默地背诵起小时候就会背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当年黄四娘家的小院是多么的美,而那个喜欢种花的黄四娘也一定是个美人吧。

下起了小雨,打湿了茅草屋顶的茅草,打湿了嫣红的月季花。那夜的春雨也是这样的细雨霏霏么?那个清晨的红花也是这般莹润娇俏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那个春夜的喜雨被世人吟咏了上千年。

雨中离开了杜甫草堂,只一站路,我和儿子就来到了四川博物院。登上高高的台阶,刷身份证进入。展览区共三层,一楼是汉代陶石艺术馆;二楼是张大千书画,国画展,青铜器,瓷器;三楼是蜀绣织锦,工艺美术,万佛寺出土佛象,藏传佛教文物,少数民族生活用品。

一边参观一边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卓绝的技艺。春秋的剑,战国的戈,诉说着远去的历史;唐代的陶,宋朝的瓷,浅吟着盛世的繁华;苗族的银,藏族的衣,低唱着民族的底蕴。惊叹的同时,我也在想:这些工艺都传承下来了吗?现在的人还都会吗?

最让我欣喜的是我在绘画馆里看到了很多著名国画家的真迹,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关山月等人的作品,还有明清画作。我一幅一幅地仔细看,看他们如何皴擦,如何用墨,如何设色。儿子在一旁一个劲儿地重复一句话:长见识了吧,长见识了吧。是的,长见识了,只这些国画,我就真的不虚此行啊!

让我赞不绝口的还有织锦蜀绣。展出的织锦,那精致,那华丽,我就纳闷人家是怎么织出来的。展出的蜀绣,那灵动的锦鲤,那可爱的熊猫,那壮丽的山川,那一面是猫一面是狗的双面绣,真是精湛细腻,美丽绝伦。

出了四川博物院,我和儿子走在成都的街头。成都市非常干净整洁,即使是老旧的楼房也不会给人破败感,居民楼的窗台上就像欧洲小镇那样养着蓬蓬勃勃的盆花,路边栅栏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脚步不由得放慢了,心情亦轻松愉悦。

步行来到青羊宫。青羊宫是一个道观,是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全国重点道教宫观,也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增建于唐朝,修复于康熙皇帝时。唐朝中和元年(公元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给青羊宫增添了传奇色彩。

去过不少寺院,还从没去过道观呢,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青羊宫,了解一下道教文化。

青羊宫建筑布局整齐,其主体建筑共分六重,都构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形典雅。殿顶塑有两条游龙正戏抢灵珠。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的文物。混元殿内供奉着道教最高尊神——太上老君。八卦亭布局精巧,造型优美。三清殿是青羊宫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斗姥殿供奉的是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在斗姥右边供奉的王母娘娘,左边祀奉的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土皇地祗。玉皇殿,楼上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楼下供奉着三官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真武大帝。

三清殿前有两只铜铸青羊,它们是青羊宫的镇馆之宝。右侧为双角青羊,并无特别之处。左侧为单角青羊,此羊看似羊,其实是十二生肖的化身结构: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相传信众们身体上哪里有疾病,再摸摸青羊身上对应的部位,疾病就会消除。我想了想,我哪里有疾病呢?我想起了我的桥本氏甲状腺炎,于是我摸了摸青羊的脖子。

道观里有男道士还有女道士,一样的装束,挽在头顶的发髻,白色的斜襟大褂,黑色的宽松裤子,黑色的布凉鞋。一样的瘦,清瘦的脸庞,瘦削的身形。一样的神情漠然,一副波澜不惊无喜无悲的样子。

青羊宫游人不多,很幽静,我仔仔细细地从山门游览到最后的玉皇殿。

离开青羊宫,我和儿子来到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康熙五十七年(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少城,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游人非常多,擦肩接踵,我们随着人流走完了井巷子,又走完了窄巷子,最后走完了宽巷子,每个巷子并不长。喜欢宽窄巷子的建筑,青砖黛瓦,有进有出,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特别是各种屋檐,很好看。也喜欢巷子里店铺的店名,很文艺,很有格调,如:白夜、花间、三块砖、兰亭叙,天趣等等。什么也没买,只是进了几个店游览了一下,有现场手工加工银饰的,有布局特文艺范儿的书店,有颇具民族风情的服装店……

成都街头随处可见串串香火锅店,网搜了下,最正宗的是玉林串串香,它是成都的第一家串串香火锅店。华灯初上的时候,我和儿子来到位于玉林街的玉林串串香。人很多,需要等候。我和儿子等了一会儿,服务员把我们引领到一张桌子前。知道四川火锅辣,但没想到这么辣。辣得啊,辣得我的嘴唇麻嗖嗖的,辣得我的舌头斯哈斯哈的。火锅的热气吸入鼻孔,那热气就是辣的,辣得我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我用纯净水就着吃,还是辣,我从包里拿出面包就着吃,也是辣。辣得我一晚上胃里火烧火燎的,辣得儿子半夜拉肚子,以后再也不吃了,受不了。

吃了晚饭,我和儿子漫步来到玉林西路。玉林西路并不宽敞,但非常整洁。主道两旁种着法国梧桐。吸引我的是路两边旁逸斜出的树枝上吊着许多花盆,花盆垂下柔曼的金边吊兰。街道两旁的店铺里的灯光都很柔和。小街温馨而浪漫。

走着走着,儿子指着前方说,妈,那里有人在闹事,你看围着那么多人。我说,那里可能就是小酒馆。儿子不信。走近一看,果然就是小酒馆,我和儿子都笑了。 

小酒馆,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门面不大,小情小调,小资小众。“小酒馆”这三个字,那笔那画,设计得调皮可爱。进去看了看,装修得清新文艺,雅致温馨。店外,一群人围在小酒馆的门前,拍照留念。店内也是满屋子人,座无虚席。大都是年轻人。

赵雷的《成都》唱红了小酒馆。

不是太喜欢流行歌曲,但是总有一些歌在突然的某个时候会不经意地击中我的心。像那年上班的路上,街边商店的音响里传出的五月的《缘分》;像那个平常的下午,同事的电脑里响起的周传雄的《黄昏》;像去年的春日,在手机上不经意点开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像那天晚上,女儿的房间里传出的赵雷的《成都》……一下子,只一下子,就深深地喜欢上了。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近期作品

散文丨张金兰:美好的清晨

散文

张金兰:一杯冰红茶,一份清凉心情

散文

张金兰:五月的思绪

散文

张金兰:梧桐树下的惆怅

散文·抗疫专栏

张金兰:寂静的春天

散文

张金兰:生命里的树

张金兰,高唐第一实验中学教师,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喜欢用文字抒写人生感悟。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王传明刘东方

吴文立张军范清安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军刘广涛阿勇张厚刚

特约主播:虹逸

主编: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责任编辑:马美娟国晓宁暖阳

《山石榴》编辑部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推新人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5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