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21个月了,宝宝最近的重大的变化是会讲故事了。宝宝讲故事的方式是通过语言+身体演出来的。
/角色扮演/
1
猪妈妈喂猪宝宝吃饭饭
一天中午,宝宝自己不好好地吃饭,我选择喂他吃饭。我喂他吃时,他也不好好地吃,手里总是玩着玩具,头扭来扭去的,有时还到处跑。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主意,我说:“妈妈变成猪妈妈了。RR变成猪宝宝了。猪妈妈喂猪宝宝吃饭吧。”
宝宝听后,两眼放光,很兴奋,重复道:“妈妈变成猪妈妈了,我变成猪宝宝。”
我说:“对,妈妈变成猪妈妈,你变成猪宝宝。猪妈妈喂猪宝宝吃饭饭吧。”
宝宝大声说:“行,好。”
接着,他乖乖地站在我旁边,我一勺一勺地喂他吃饭。在喂的过程中,他总是强调:“妈妈变成猪妈妈,Y变成猪宝宝。”
不多大一会儿,饭就喂完了。
通过这事儿,我意外地发现目前宝宝特别喜欢角色扮演。
2
喂大灰狼吃东西
小区的滑滑梯上有一个小窗户,宝宝特别喜欢透过窗户往外看,他喜欢在窗户旁跟我玩儿躲猫猫游戏。一天,滑滑梯旁只有我和他时,他站在窗户旁往外看,我想到了跟他玩儿大灰狼的游戏,主要是想着通过玩儿游戏的方式提高他的安全意识。
我站在滑梯窗户的外面,敲了敲窗户说:“Knock,Knock,Knock。”
我让宝宝问:“你是谁呀?”
宝宝重复道:“你是谁呀?”
我:“我是大灰狼。”
宝宝重复道:“我是大灰狼。”
我说:“你妈妈在家吗?”
宝宝用手指着我:“这是我妈妈。”
我说:“我现在是大灰狼,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家吗?”
宝宝兴奋地用手指着我:“这是我妈妈。”
好吧,宝宝现在还绕不过弯,于是我跳过了这个环节。
我:“Iamhungry.Iwanttoeat.Canyougivemesomethingtoeat?”
说完,我伸出双手。
宝宝转身试图找东西。
我提醒道:“你口袋里有什么好吃的啊,给我吃点儿吧。”
宝宝笑着,将手伸进口袋,然后将手放在我的手上。
我问:“这是什么啊?”
宝宝:“Carrot.”
我捧起手放在嘴边,做吃的动作:“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我:“还吃的吗?Iamstillhungry.”
宝宝兴奋地做“从兜里掏东西,放到我的手里的动作”,我问:“这是什么啊?”
宝宝:“Apple.”
宝宝反反复复地拿了一些东西给我吃后,后来,我说:“我吃饱了。太谢谢你了。我要回家了。我明天还过来。”
接着,离开窗户。过了一会儿,我说:“第二天到了。”我又来到窗户前,敲窗户,说:“Knock,Knock,Knock。”
宝宝兴奋地说:“我是大灰狼。”
我:“对,我是大灰狼。我饿了,你能给我吃点儿好吃的吗?”
宝宝做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东西,放进我手里”的动作,我们又来了一遍互动。
后来,宝宝还要求再玩一次。
我们后来只要出去玩儿滑滑梯,宝宝就要求玩儿大灰狼的游戏。
3
模拟小动物喝水
一天,宝宝吃了一些饼干后,我把水拿到他跟前,他用手推杯子,并摇头说:“不喝,不喝。”最近,天气热,宝宝出汗多,我就想方设法地哄他喝水,先用了之前哄他喝水的方式,结果不奏效。
我又想到了角色扮演,我说:“狗狗是怎么喝水的啊?喝一个妈妈看看。”
宝宝喝了一大口后,抬头看着我,我说:“哦,狗狗是这么喝水的啊。猫猫是怎么喝水的啊?咕噜一个妈妈看看。”
宝宝咕噜咕噜地喝着水,我说:“哦,猫猫是这么喝水的啊。Bear是怎么喝水的啊?”
宝宝又咕噜咕噜地喝着。我看到宝宝已经喝了不少水了,就拿起了杯子,心想这方法还挺有效的。
后来,宝宝喝水时,我就会说他知道的动物或动画片里的角色来喝水“小猪佩奇喝一口水,George喝一口水,George的妈妈喝一口水,George的爸爸喝一口水......”。我每念一个名字,比如:,宝宝就喝一口水,一会儿就喝了很多水。
/自编自导情景剧/
4
猴子摘苹果
睡前,我把洗完澡的宝宝放在床上,宝宝说:"妈妈唱个小雨的歌吧。"
我唱了起来:"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呦呦,哎呦呦,我要发芽。"
我问:"种子发芽了变成什么啊?"
宝宝:"啦啦啦啦…"宝宝不知道就会这么说。
我:"种子发芽,长大变大树。"
宝宝:"Tree."
我:"Tree."
宝宝:"变成小猴子了。爬呀爬呀爬。"
宝宝边说,边兴奋地伸出两手做向上爬的动作。
宝宝:"小猴子摘苹果。给妈妈吃。"
宝宝边说边踮起脚尖,双手往上够,摘苹果,然后捧着手往我嘴里喂。
我:"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宝宝又摘苹果,说:"给RR吃."
宝宝把手放在嘴巴:"啊呜,真好吃。"
接着,他拍拍肚子:"肚子疼。ImHungry."
我:"你吃饱了啊?吃饱了,Imfull."
宝宝重复:"Iamfull."
宝宝真是一刻也不闲着,他接着说:"变成小猪佩奇了。""小猪佩奇摘苹果……"
宝宝的这个表现真的让我感到特别地惊喜,他能从一个点,联想到另一个点,不断地扩展,最终成为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完整的故事。
从"树"联想到"小猴子爬树"(来源于早教游戏),"爬树摘苹果"(来源于儿歌《Apple》),"摘苹果给妈妈吃","摘苹果给自己吃","吃完苹果肚子疼"(源于《饥饿的毛毛虫》),"Iamhungry"(源于儿歌《Iamhungry》)。宝宝把肚子疼与肚子饿"咕噜咕噜"的声音搞混了。
宝宝编的故事的内容都是他将自己平时学习的东西串联起来了。
5
分清你我
最近,宝宝会指着我说:“这是我妈妈。”他也会指着老公说:“这是我爸爸。”当宝宝指着我说:“这是我妈妈。”我会指着他说:“这是我儿子。”对于人称代词,宝宝能理解,他是花了很长时间的。之前他会一味地重复我们的话:“这是你妈妈。”“这是你爸爸。”
有些他喜欢吃的东西,他会指着说:“这是我的。”自从他理解了代词“我”的含义后,总是会不断地反复说带我的句子。
/结语/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充满了想象力,他喜欢假想游戏,他会用简单的道具或者徒手表演生活中他已知的场景,他喜欢玩儿角色扮演,我在中间主要起到一个配合的角色。宝宝在表演时,我观察到宝宝会由一个东西联想到另一个东西,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故事的画面,联想到东西的来源很多都是源于绘本内容。可见,我现在每天坚持睡前亲子共读,有了输入,宝宝的输出效果还是看得见的。
依米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