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历了一系列中考专题的洗礼,你是否感到九年级的语文学习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升华?
九年级的骐骥一跃背后是七八年级日积跬步的基本功与答题素养的积淀。今天,西湖语文将推出速读宝典,一解七八年级考生的“快速阅读之愁”!
快速阅读有“法宝”
顺应统编教材对于初中生阅读的要求,年1月,西湖区语文期末质量检测正式“出炉”卷Ⅱ,即快速阅读模块,分值20分。快速阅读时间短,快速阅读失分多,快速阅读难度大!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在这一模块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呢?
别怕,今天西湖语文为你专业支招!孩子读得又快又准不再是梦!
一
了解快速阅读
一、理解误区
速读是越快越好吗?在获取同样信息的前提下,自然是阅读速度越快越好。然而,阅读并非竞速,贪图快速而不顾文字所讲的意思,这样匆匆浏览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宁可放慢速度,也要保证效果。速读正是出于既快且好的目的进行的阅读,侧重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速读的技巧后就不断追求高速也是不好的,而是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初中阶段对速读的要求约为字/分钟。
可能有人会认为速读就是熟能生巧,读书越多,重复次数越多,就越能达到速读的目的。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诚然,一切记忆都是以重复为基础的,而记忆又是阅读的基础,重复练习的确是速读的重要手段。可是,速读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毫无依据地练习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用眼、科学用脑,采取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实现的。简言之,反复练习是掌握速读方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速读绝不等同于快速记忆。如果说记忆是阅读的基础,那么理解就是关键,更何况,很多记忆方法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并不一定会速读。
二、速读界杰出人物
苏联政治家斯大林
1
俄国革命家列宁
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
3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4
小编悄悄话:速读能力并非成为名人的必要条件,但是名人的快速阅读似乎都绝佳!由此可见从小训练培养孩子速读的重要性!
二
适应快速阅读
《梁书》中记载道,简文帝“读书十行俱下”。《晋书》中记载:“符融下笔成章,耳闻则育,过目不忘。”因此,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历来受人追捧。其实,只要进行适当的练习,普通人也能成为这样的阅读高手。
快跟着小编提前练习吧!
1.速读的基本要求
①不指读,不出声,通过眼球快速转动去获取信息;
②保持正确、科学的阅读姿势;
(身体端正,腰挺直,靠在椅背上,大腿平行于椅面,小腿垂直于地面或稍向前伸,可以使身体的重量分散在臀部、腰部和足底各个支点上,能够有效防止疲劳。疲劳是阅读的大敌,很多时候,阅读会因身体疲劳而中止,而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科学的阅读姿势。)
③集中注意力,准备投入专注阅读。
速读练习一:基础训练
(向上滑动启阅)
《乌合之众》(选段)
异质性群体
本书前面研究的一直就是这种群体的特点。它们是由有着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
我们只根据事实便已知道,人作为行动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集体心理与他们的个人心理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且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这种差别的影响。我们已经知道,智力在集体中不起作用,它完全处在无意识情绪的支配之下。
一个基本因素,即种族的因素,使不同的异质性群体几乎完全不同。
我们经常谈到种族的作用,指出它是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决定因素。它的作用在群体的性格中也有迹可寻。由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如果他们全是英国人或中国人,同有着任何不同特征但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个人——如俄国人、法国人或西班牙人——组成的群体,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环境形成了一个群体,并且——虽然这种情况相当罕见——其中有着不同民族但比例大体相同的个人时,他们所继承的心理成分给人的感情和思想方式造成的巨大差异,立刻就会变得十分突出,不管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是多么一致的利益,都会发生这种情况。社会主义者试图在大型集会中把不同国家的工人代表集合在一起的努力,最后总是以公开的分歧收场。拉丁民族的群体,不管它多么革命或多么保守,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无一例外地求助于国家的干预。它总是倾向于集权,总是或明或暗地倾向于赞成独裁。相反,美国人的群体就不拿国家当回事,它们只求助于个人的主动精神。法国的群体特别看重平等,英国的群体则特别看重自由。这些差异解释了为何几乎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和民主。
由此可见,种族的气质对群体性格有着重大影响。它是一种决定性力量,限制着群体性格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一条基本定律就是,由于种族精神的强大,群体的次要性格相比之下并不十分重要。群体状态或支配群体的力量类似于野蛮状态,或者说是向这种状态的回归。种族正是通过获得结构稳定的集体精神,才使自身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摆脱了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走出了野蛮状态。除了种族因素之外,对异质性群体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它们分为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精心组织起来的议会和陪审团。前一种群体缺乏责任感,而后一种群体则发挥了这种责任感,这往往使它们的行动有着很大的不同。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练习检验:这段文字节选自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段关于“异质性群体”的概念与特征的文字。视读完这段文字,读者应能简述异质性群体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并重点理解“种族”因素对异质性群体的形成有什么作用。阅读完后,还应对与之相对的概念——“同质性群体”有初步认识。
2.协助速读:视野练习
人的视野越开阔,眼睛一次定焦摄取的信息量越大,从这一点来看,视野是否开阔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
下面请根据箭头指示,迅速转动眼球,反复完成两幅拓展视野训练图。
速读练习二:“一目十行”
(向上滑动启阅)
《瓦尔登湖》(选段)
练习检验:这段文字节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一些看法。不习惯一目十行的同学可以尝试画线引导视线,如果已经可以熟练地一目数行,则可以尝试在保持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关键:不回读学跳读
我们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有些同学会采取反复阅读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其实,回读会打乱阅读的节奏,要高效阅读,就要戒掉回读的习惯。
速读练习三:跳读训练
▲向上滑动启阅
《建筑的意境》(选段)
练习检验:这段文字节选自萧默的《建筑的意境》,文中有许多材料力学名词和术语,没有专业基础的读者无法在脑中对应图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作者的描述理解两种建筑结构的大致形貌、特点、区别和实际应用。我们没有必要反复阅读这两段文字,甚至完全可以跳过专业名词,直击“建筑结构特点”!
经过全面理解,多重“试炼”后,你是否已对快速阅读跃跃欲试!话不多说,小编教你“考场四大绝招”!
三
如何快速阅读
平时的蓄势已经足够,那么真正到了考场,我们又该如何抓住这重要的分数呢?往下看,“四步走”法来帮你!
技巧1:放松心情,克服焦虑
面对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使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情绪有时候连读者自己都未必能意识到。我们可以事先做一些准备,比如几次深呼吸,几句对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
技巧2:浏览问题,明确定位
先看文章还是先看问题?毫无疑问,得分为上,需先快速阅读问题,带着明确的问题定位再回头浏览文章,你将体会阅读时有目标的快感,也更易找准答案所在。
技巧3:跳读全文,勾玄提要
忌回读,学跳读。跳读何处?与检测问题相关的语句,不吝啬动笔,遇到关键处即可圈划提要,有利于完成答题后回顾检查。
技巧4:调动记忆,精准答题
快速阅读时,大脑全方位储存信息,寻觅文章的关键之处。在答题时,应令大脑迅速调动记忆,结合之前的勾玄提要精准答题。
四
直击考场真题
题型小览:
(一)名著阅读类
材料:《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重译斯诺的《西行漫记》,翻阅了一些有关材料,发现斯诺与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一段因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饶有趣味的事。
根据斯诺自己的说法(见其自传体著作《复始之旅》)——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不免又要插上一两句话。原书名直译是《走向起点的旅行》,取意于庄子:“道无终始。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有人把这本书译为《方生之旅》,显然没有找到这个出处,但这是闲话,不提也罢——一二·九学生运动就是在他北京寓所的客厅里酝酿的。甚至游行之议,也是他的夫人海伦·福斯特(笔名尼姆·韦尔斯,《续西行漫记》作者)首先提出来的。
斯诺夫妇当时寄寓北京内城东南隅苏州胡同里,靠近城墙根一个叫盔甲厂的小胡同。他们是一九三三年离开上海到北京的。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教“特写”课,到一九三五年夏因为专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论坛报》自由投稿记者,辞去了燕大的教席,从海淀搬到了城里。但是由于他和燕大的某些其他美国教授不一样,没有洋大人的架子,又关心中国人民的疾苦,因此深得同学的爱戴,即使离开了大学,许多进步学生,不论听过没有听过他的课,常常出入他的客厅,同他谈论天下大势、中国时局。他们发现他同他们一样“忧国忧民”。他是外国记者,对于形势比较了解,又同情中国人民,因此很自然地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中国进步学生的圈子,一方面从他那里了解时局的发展,比如当时闹华北“特殊化”,宋哲元态度暖昧,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活动频繁,甚至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在他的客厅里也能听到。在当时灰色的北京城,他的小客厅成了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不,应该说是个自由天地。
同他接近的进步学生,也不仅限于燕大的,也有北大、清华的。其中当时有些已是共产党员了。因此究竟是斯诺影响到这些进步学生,还是这些进步学生在影响斯诺夫妇,把他们争取到同情和支援中国人这方面来,这就很难说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斯诺为他们做了不少事情。把自己的客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让出来作他们碰头聚会的地方是一桩;在他们为今后“怎么办”感到苦闷的时候,介绍他们写信给宋庆龄女士向她请教又是一桩。宋庆龄女士通过斯诺,亲笔写信对他们发出“你们要有所表示”的期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斯诺夫人激动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游行,用稻草扎一个假人,写上华北两字,抬棺游行,表示华北即将灭亡。”
这个办法在西方是屡见不鲜的,但在中国,而且在国家存亡这样个危急关头,毕竟有点不够严肃。他们当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是却连续用“平津十校”和“北平各校”名义联合发了两个通电,要求抗日。当时北京的报纸当然没有登,但是斯诺夫妇立即译成英语,发到国外。接下来的就是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游行,斯诺夫妇不但参加了采访(他登上前门箭楼,拍了游行的照片),帮助学生在燕京临湖轩开外国记者招待会,并且向纽约《太阳报》发了电报。当时在北京的外国记者,只有他一人发了独家新闻。
不管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背景如何,斯诺夫妇起了什么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功劳不能抹杀吧。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14.本文可能出现在《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
A.前言B.正文C.附录D.索引
15.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之间的联系不包括(▲)
A.一二·九学生运动是在斯诺北京寓所的客厅里酝酿的。
B.许多进步学生常在他的客厅里同他谈论天下大势、中国时局。
C.斯诺的客厅成为进步学生碰头聚会的地点。
D.斯诺夫妇在客厅中指挥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6.当时,斯诺夫妇对于日本的态度是(▲)
A.模糊不清B.抱有幻想C.消极抵抗D.支持抗日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4-16CDD
(二)思维导图类
材料:《我国古代的语言文明》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语言的文明是古代日常生活中礼仪的重要方面。这在人们的相互称谓上表现最为突出,即谦称自己,敬称对方。使用谦称来称呼自己,表现了说话者的谦虚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尊敬;出言不逊或出言不惭,则被视为无礼、轻浮。古人常用的谦称有愚(愚兄)、鄙(鄙人)、敝(敝人)、卑(卑人)、窃(窃闻、窃笑)、猥、仆,如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这些词有愚笨、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无知、冒失、唐突的意思。当然并非自己真的无知,而是以说话者的谦虚来提高对方身份。如,读书人谦称:小生、晚学、晚生、不才、不佞(有才学)不肖等。官员谦称:下官、小吏、小官、末官。有一定身份的人谦称:小可(不足挂齿)。老人自谦:老朽、老夫、老汉、老拙(已入暮年,衰老无用)。皇帝自谦:孤、寡,有缺少德行之意;不谷,谷作为一种粮食用来养人,引申为“善”,不谷,则引申为不能以德待人或不高明的人。
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敬称的方式称呼对方。敬称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情色彩。古人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称“圣”,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到后来专门用于皇帝,皇帝的谕旨称圣旨、圣谕。对皇帝有一个特定的敬称:“万岁”,“驾”,陛下。“万岁”原是古人饮酒庆贺及祝寿的欢呼语,带有浓厚的祝愿之意;“驾”本指皇帝的乘輿,古人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不以宫室为固定居所,应该乘车行天下,因此用“驾”来尊称帝王。如圣驾、尊驾、晏驾、驾崩。陛,是进入廷殿的必经之路,皇帝每逢升堂,必定要派近臣手持兵器站在陛旁边,以防发生意外。群臣向帝王进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于是陛下一词成为对帝王的专称。对诸侯称“千岁”,太子称“殿下”,将军乘“麾下”,使者称“节下”,两千石官吏称“阁下”,一般表示对对方尊敬之意时都可用。同辈之间用“足下”,据说始于介之推的故事。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中,始终与他同患难,重耳即位后,凡与他流亡者一律论功请赏,唯独漏掉介之推。介之推为了不邀功,携老母隐居山中,至死不与晋文公见面。为寻他出山,放火焚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不料介之推竟抱木烧死,后晋文公派人伐倒这棵树,制成屐。从此以后,经常低头看着脚上的木屐,痛心地说道:“悲乎足下。”
古代语言的文明和礼貌不仅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家庭中。家庭中,称呼自
己一方亲属:家、舍、先、亡。如家父、家慈、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家和舍有长幼之
分;“先”用在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年长的已故家人(先祖、先妣),“亡”用在辈分低幼的已故家人友人(亡弟、亡友)。称呼对方亲属:令、尊、贤等。令,不受辈分限制,如令尊、令母、令妻、令郎、令爱、令婿、令兄、令妹…“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如尊祖、尊父、尊堂、尊夫人;贤叔、贤弟、贤妹、贤婿、贤内助。妻子的父母:丈人、丈母、岳父、岳母、泰山、泰水,丈与杖相通,拄杖者多为老人,于是称呼老人为“丈”;泰山有一山峰为丈人峰,以山峰之名代称,有健康长寿的祝愿之意。
在称谓中,谦辞、敬辞不胜枚举,古人以此作为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是中华民族谦和待人的美德。
结合材料和以下选项,完成思维导图。
17.▲18.▲19.______
A.家庭B.丈夫的父母C.妻子的父母D.社会人际交往
20.同为“战国四公子”的春申君和平原君相遇时,会称呼对方为(▲)
A.尊驾B.足下C.愚兄D.节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7-20DACB
(三)说明文类
材料一:《故宫博物院》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7.文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引用
8.本文的解说重点是(▲)
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乾清宫
9.下列选项中名称所指不一致的一项是(▲)
A.紫禁城-故宫B.午门-五凤楼C.太和殿-金銮殿D.坤宁宫-太后宫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6-9BDAD
材料二:《喝开水喝凉水》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喝“生水”,于是“喝生水要拉肚子”就成了一个信条。到了国外一看,原来他们根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即使是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护士送来的也是一大杯冰水。那么,喝开水还是喝凉水,差别在哪儿呢?
水里可能有什么?
人们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即使是看起来很“干净”的水,里面也含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对人们的健康来说,可能的有害物质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有毒无机物,如汞、铅、砷以及亚硝酸盐等等;二是致病细菌;三是某些分泌毒素的藻类。这些物质往往是天然存在的,通常所说的“水质”往往也就取决于这些成分的含量。 致病细菌能对人体产生立竿见影的危害,所以对水进行灭菌处理也就成了饮用水的常规步骤。对于自来水来说,经常用氯气或者次氯酸盐处理。这是一种灭菌效果很显著的手段,对于减少致病细菌导致的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处理产生的副产物,有一些能够致癌。这样的处理,也就可以说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能够灭菌而副产物危害又比较小的处理方式,比如现在瓶装水所用的臭氧处理,就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但是它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却也还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在目前已经尝试过或者正在尝试的水处理方式之下,已经有几十种灭菌副产物被揪了出来。 这些灭菌副产物,也就成为了饮用水中“人工产生”的可能有害的物质。
烧开水能解决什么问题?
烧开水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杀死致病细菌的手段,这也是“喝开水不拉肚子”的原因。但是,烧开水不能解决藻类的毒素,甚至有助于藻类毒素的释放。它也不能解决有毒无机物的问题。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总会蒸发,因而开水中的有毒物质浓度甚至比“生水”更高。至于自来水中的灭菌副产物,基本上也不会被去除,反而浓度会增加。 所以说,烧开水解决了一个看得见的问题,却可能产生看不见的危害。毕竟,那些有毒无机物或藻类毒素对于健康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慢性的。
饮用水安全的关键
不难看出,饮用水的安全,烧不烧开不是关键,里面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合格的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已经经过了灭菌处理,烧开的意义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 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认识越深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越多。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潜在的危害,现代饮用水系统或者水处理工业都变得非常复杂。先是灭了菌,然后就用各种手段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有害成分各种各样,所以去除的手段也就各有不同。显而易见,去除得越彻底就越安全,但是生产成本就越高。从技术上说,人们可以把水弄得很纯很纯,比如分子生物学实验里用的水,里面基本上只有水分子了。但是那样的水,比我们吃的油贵多了,不是个人或者社会能够承担的。
自己能够做什么
既然我们不可能把水里的有害物质完全除去,所以饮用水中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就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只要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低到一定程度,对于人体的危害就还是可以忽略的。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不断改进处理的技术,找到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方法。而主管部门的职能,则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制定各种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并且保证它们得到实现。 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希望得到最大的保护。烧开水更多地是一种习惯。对于泡茶冲咖啡来说,开水的高温是从固体中提取出目标物质的必要手段。而烧开了水再放凉了喝,对于增加安全性而言意义并不大。 水就是水,卫生安全是最重要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处理”都是商家的炒作,找不到科学的支持。对于家庭来说,使用一个质量好的滤水器可以进一步去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毒素以及一些灭菌副产物,可能是家庭能对水进行的最有意义的处理了。至于烧不烧开,倒没有太大关系。 许多有钱有闲的人喜欢到某个“好水源”的地方打几大桶的水,运回家里慢慢喝。实际上,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新打的水可能是“好”的,但是未经任何灭菌处理的水就是细菌和藻类生长的乐园。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它们已经在里面星火燎原。
(选自《新东方周刊》年第19-20期)
1.只要水中有有毒无机物,某些分泌毒素的藻类,汞、铅、砷以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水质”肯定不好。()
2.灭菌副产物,也会“人工产生”饮用水中的可能有害的物质。()
3.烧开水就可以完全解决“藻类毒素”的危害。()
4.从技术上说,人们可以把水弄得很纯很纯,但是那样的水,价格不是个人或者社会能够承担的。()
5.无论喝开水喝凉水、烧不烧开,都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细菌和藻类,一个质量好的滤水器也许是家庭饮水的处理佳法。
()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5BABAA
(四)生活类
材料:“春运火车票预售时间表出炉!最全抢票攻略在此”
年春运火车票预售时间表出炉!距离年春节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铁路部门已完成全国铁路新运行图编制,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车票主要干线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也已恢复为30天。
按照历年春运时间,是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合计40天。
春运开始时间:年2月1日
春运结束时间:年3月12日
从12月12日开始,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为30天,车站窗口及代售点预售期则为28天。
根据铁路部门火车票预售期规则,年1月3日,开始发售年春运第一天火车票。
除夕当天的火车票最早可以在1月17日购买。
购票渠道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