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三个特点,预知冬季冷暖

《霜降》三特征:揭示冬季的先兆

每年农历九月初十,当夜晚的时针指向零点二十分三十九秒,霜降这一节气便降临。霜降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即将到来。今年的霜降带来了三个显著特点,它们提前为冬季的冷暖敲响了警钟。这三个特点分别代表着什么,有何含义呢?

霜降节气的特点

秋季历时三个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秋分之前,秋凉不断增强,而秋分时,秋凉达到巅峰。一旦度过秋分,秋凉开始减弱,冬寒逐渐占据主导,直至寒露节气,秋凉和冬寒的力量基本持平。而在霜降来临时,冬寒早已胜过秋凉,导致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湿度凝结成微小的冰晶,这便是霜。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道:“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的三候分别是: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这时豺类开始大规模捕猎以备冬季,草木落叶,表示秋天的金气已克制了木气,进入深秋;而虫类则开始封闭巢穴,为过冬做好准备。不过,根据古籍记载,如果在霜降节气时出现以下情况:豺不捕兽、草木不黄落、蛰虫不咸俯,这都被视为不祥的兆头,会导致民众流离失所。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期,一旦霜降来临,就可提前推测冬季的特征,包括气温、冷暖等。

今年霜降的特点

今年的霜降节气落在农历九月初十,夜晚零点二十分三十九秒,此时恰逢癸卯年、壬戌月、乙卯日的丙子时。从时间点来看,今年的霜降有以下三个特点:

早霜降:传统农历九月包括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前者为“节”,后者为“气”。一般情况下,霜降的时间会落在九月十五左右,也就是所谓的正常交节。然而,今年霜降早早降临,落在了九月初十,属于提前交节。早期的霜降表明冷空气的到来较早,但因冷空气的积聚有限,冬季的低温不会过于严寒。

寒时交:霜降节气对应农历九月的中气,也即晚上的子时,即晚上七点至九点之间。在此期间霜降交节被视为正常。然而,今年霜降却在午夜子时降临,意味着寒冷气流的到来较早。子时的特点在于极寒,子月的冬至则代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这也意味着,今年的霜降时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同时天气较为干燥。

交于木日:今年的霜降交节在农历日历上属于“纯木日”。此时的木已进入深秋,树叶已经凋零,因此秋季的木日被视为“废日”。在交节时,木和水的影响愈发明显,而火的力量相对较弱。木风助长寒气,水的盛行和火的减弱增强了寒意,这也表明了今年的霜降节气风多寒重的特点。不过,废日的特点也减弱了寒气的力量,因此白天温度不会过于低,而夜间则会更加寒冷。

霜降的忌讳

关于霜降时的忌讳,古代有三大忌讳:

无霜:根据古籍,霜降时地气已明显寒凉,如果出现“无霜”,表示阴气不足,无法达到霜降所需的程度。在民间流传着一些谚语,如“霜降无霜,来年吃糠”、“霜降见霜,谷米烂仓”、“霜降不见霜,来年闹饥荒”,都表明霜降没有伴随霜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来年的丰收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霜降和霜冻并非相同的概念。

打雷:在古代,人们认为“雷声属于阳气”,秋分时阴阳二气平衡,之后阴气逐渐占优,所以在霜降之后雷声不再出现,否则会被视为不吉之兆。谚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如“霜降闻雷,冷热生非”、“九月打雷空江,十月打雷空仓”等。

刮风:霜降时斗指向西北戌位,西北风是这一节气最常见的风。古籍中称之为“厉风”,“不周风”。西北风多数会使寒气加重,因此流传着一些谚语,如“霜降刮风,冻死畜生”、“不怕寒露雨,最怕霜降风”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ljy/10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