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鸡眼 >> 治脚鸡眼 >> 渝阅

渝阅

网络配图。

3月13日,来自重庆市工商局消息,年重庆消费维权大型融媒体直播晚会(以下简称“重庆3·15网络晚会”)正式播出。

年重庆3·15网络晚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办,晚会主题为“共建放心消费共享美好生活”。

晚会中,工商部门曝光七大消费案例,包括商品房销售、汽车按揭、假洋货箱包等。涉及虚假优惠、传销、药价虚高等多种违法行为。

案例一

“一口价”60万买套房结果还要补1.5万差价

“我当时去看这个楼盘,销售中心有个硕大的‘一口价’海报吸引了我。”购房者小李在重庆主城区某楼盘的销售中心看到,只要交的团购费,就可以享受一口价的优惠。

看房后,小李也觉得很满意,就马上和中介公司签订了项目团购申请及承诺书,并缴纳了元的团购费,承诺书上写明享受一口价元买花园洋房。

“但是我们去签订认购协议书以及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发现自己被‘套路’了。”原来,小李购房时的预测面积为平米,实际面积为平米,根据《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产权登记套内建筑面积大于合同约定套内建筑面积时,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部分房价款由乙方补足,也就是说小李需要补足多出来3平米的差价,共计费用元。

“说好的一套房一口价,怎么还要让我补差价。”小李不认同开发商的主张,向相关部门投诉。

重庆市工商局介入了调查,才发现开发商的套路还不止是合同这么简单。

工商执法人员表示,经过进一步核实,该楼盘的实测面积确于三月份就完成了公示,开发商于四月份以一口价的方式销售房源时,理应知晓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的事实,开发商却选择了隐瞒。

据悉,年市国土房管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联合信访、工商、物价、税务、银监、公安、通信以及城建等市级部门,从4月28日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0件行政处罚金额达到了万元,共整改违规行为件。

案例二

“瑞士”箱包其实是国产货假洋牌名不副实

近日,瑞士联邦政府两次委托北京精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向南岸区工商分局举报,称线下卖场和一些知名电商平台销售的“SWISSWIN”品牌箱包血统不正,其红底白字标志的商标近似瑞士国旗,但又未经过瑞士联邦政府授权许可。

“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外国政府同意的,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工商执法人员表示。

想必不少消费者都见过这些“瑞士”品牌:除了SWISSWIN,还有WENGER、SWISSGEAR、VICTORINOX、SWISSCROSS、SWISSMOBILITY等品牌商标都和瑞士国旗类似。

原来,目前市场在售的箱包产品中,WENGER和VICTORINOX属于正宗的瑞士品牌;至于SWISSWIN,SWISSGEAR,SWISSCROSS,SWISSMOBILITY等品牌的产品上将近似的瑞士国名或国旗作为产品标识,是傍名牌的行为。

“我们发现‘SWISSWIN’品牌,在重庆卖场的销售是通过一家外省的商贸企业,其生产商是在东南沿海某市。”

执法人员当即对各大商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知名电商平台的仓库进行了检查,勒令其下架停止销售“SWISSWIN”品牌商品。

其次,工商部门把收集的所有的证据资料,以及调查形成的材料,向品牌生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移交。

案例三

按揭买车的“套路”必须买高价保险才能提车

消费者周先生按揭购买了一辆私家车,提车时汽车销售公司要求周先生必须购买保险,否则就不能提车。“我觉得它这里保险有点贵,不想在这里买,但是销售人员说不买保险就不能提车。”无奈之下,周先生只有购买了汽车保险。

然而,营业执照显示,该汽车销售公司的营业范围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装饰美容等项目,但并不包括保险销售,那为何却强制要求按揭车主购买他们指定的保险?

经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之间有合作。

因为是合作关系,汽车销售公司每卖出一笔保险,就能按照一定比例拿到保险公司的服务费。以周先生为例,他购买的元保险,就有至少元流进了汽车销售商的腰包。

“该公司的做法涉嫌不正当竞争,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工商执法人员表示。

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年1月至年4月,该汽车销售公司共卖出按揭车辆台,强制按揭车客户购买汽车商业保险元,获利.8元。依据《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相关规定,工商机关对该汽车销售公司进行了处罚。

案例四

廉价药突然价格暴涨原来是有企业“坐地起价”

近年来,许多人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原本物美价廉的药品,有的价格暴涨,有的直接消失了。

年“鸡眼膏”一盒只卖1元钱,到年,一盒最高要卖20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鸡眼膏的主要原材料——苯酚,从.47元/公斤涨到.51元/公斤。“信龙去痱水”的主要原料——麝香草酚,从年到年,价格由元/公斤暴涨到元/公斤。“硫磺软膏”的主要原料——升华硫,从年到年,价格由18.5元/公斤涨到元/公斤。地高辛片原料药,年到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价格由7.5万元/公斤涨到40万元/公斤。

年初,在江苏常州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多年的张某发现现在市场上买不到苯酚。而他的医药公司生产的主要药品就是鸡眼膏,苯酚作为鸡眼膏的主要成分,如今市场上却买不到,张某的公司就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局。

原本,苯酚是由重庆一家企业独家进行生产和销售,而如今重庆这家企业委托河南商丘一家药品公司进行独家代理销售。

执法人员暗访时,发现重庆这家制药企业存在:独家代理协议、市场清理、原料药提价……“鸡眼膏”价格暴涨的真相浮出水面。重庆这一药厂的做法,其实已经涉嫌垄断行为。

执法者经调查发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垄断利益,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扰乱正常的市场经营,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该企业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50万元。

案例五

跟团游走进中药材店一斤三七卖4元

从年6月以来,重庆市旅游投诉中心就陆续接到多起关于购物店欺客宰客的投诉电话,游客反映受骗的金额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

游客李先生报名参加了一个重庆一日游的旅行团,途中被带到一个中药材店。一进入店里,就有一个工作人员给游客讲解中药材神奇的药用效果,并通过问题互动、赠送一些小药品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互动结束后,讲解员就让大家进入到内堂挑选药品。里面的药品基本上都是按克计价的。譬如三七,按一克8.8元来计算,一斤三七就高达4元。

李先生还在柜台观望的时候,一名马上就有一个同样挂着游客牌子的人靠了过来,开始说起该药的功效来。在她的讨价还价下,8.8元一克的三七讲价成了3块钱一克。

紧接着,这名看上去很懂行的游客,就会诱导你把药品打成粉再称重,美其名曰:打成粉的过程有损耗,打成粉后再称更划算。然而,由于事先并不清楚重量,大家一般对一克也没有具体概念,等到打成粉后称重时,往往都是几百上千的价格。而这时,药已经打成粉了,游客也不好意思退货,就只能硬着头皮买下来了。

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负责人表示,有的游客刚刚购完物就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有的选择报警,有的给我们主管部门打电话投诉。

据悉,年下半年,通过协调,市公安、工商、食药监、物价等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的联合执法检查,一些通过洗脑来诱导游客消费的、价高质次的玉石店,结账时偷换药品单价的中药材店等违法违规经营的购物店,被依法关停取缔。对于一些,经营人员比较警惕、取证较难,而无法直接取缔的购物店,执法人员则直接在其门口对游客进行提醒警示,有的购物店也因此自行关停。然而,由于违法经营的利润很高,有些商家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换个店名和地方又重操旧业,让人防不胜防。

案例六

种的西瓜秧苗突然枯黄原来是农药过了期

年2月的一天,开州区厚坝镇的水果种植户廖某突然接到了工人的电话,说地里的西瓜秧苗打蔫,枯黄,于是匆匆赶到西瓜秧苗苗床查看。整个苗全部都蔫了,黄了底下的茎都烂掉了。

出了什么问题?在排除了肥料、种子、土质等方面的原因以后,最终是廖某聘请的技术人员,想到了农药。结果发现,廖某购买的农药已经过期2年了。

为此,廖某向当地工商所和消委分会投诉。接到廖某的投诉后,当地工商所和消委会的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在实地走访廖某的西瓜苗床,证实了廖某反映的情况以后,文峰消委分会的工作人员又对该农资公司的仓库进行了检查。

执法人员表示,在农资公司仓库的确有销售过期变质农药的证据,廖某也提供证据证明他的过期农药购买于此。同时也请教了农业方面的专家,专家表示,使用过期的农药,确实有可能会对秧苗造成影响。

于是消委分会的工作人员,召集农资公司和廖某进行协商调解,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农资公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可了廖某的赔偿诉求。

赞赏

长按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治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jjy/1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