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鸡眼 >> 治脚鸡眼 >> 蛋鸡饲养管理

蛋鸡饲养管理

饲养蛋鸡的目的在于产蛋,影响产蛋的主要因素是蛋重和产蛋高峰维持时间。对二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于:1、日粮营养水平;2、鸡群健康状况;3、开产日龄;4、开产体重大小。这些因素取决于饲养管理的好坏。我们必须作好饲养管理工作。

蛋鸡的饲养分三期,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21周龄~淘汰为产蛋期。蛋鸡的饲养周期为天。

一、育雏期

目的在于提高成活率。鸡只抵抗疾病、疫苗反应,达到标准体重和最终发挥生产潜能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6周的饲养生长状况。

(一)、温度

日龄

温度(℃)

湿度(%)

1~3日龄

35~34

65~70

4~7日龄

33~32

60~65

2周龄

30~32

60

3周龄

28~30

60

4周龄

28~26

55~60

5周龄

25~22

45~50

1.1~10日龄雏鸡保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范围很窄,约28~37℃,有人做过实验将初生雏置于26℃环境中不久,雏鸡体温就下降至31℃,随着时间的延长,体温进一步下降变低,最后导致死亡。

2.保持雏鸡舍内水平和垂直温度的均匀性,雏鸡饲养区内水平温差尽量不要超过2℃,立体饲养的垂直温差小于3℃。

3.在前4天温度波动不宜超过1℃,4天后体温调节机能开始逐渐完善,雏鸡自行选择适宜区。

4.育雏期一定避免舍内日温度差超过5~6℃。

5.昼夜温度如果达到18℃以上即可脱温,一般掌握“夏天提前,冬天推后”的原则。

(二)湿度

1.1~2周湿度65~70%,过低应采取加湿措施,湿度适宜有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和羽毛生长,有利于降低室内粉尘,净化空气,减少呼吸道和其它疫病发生。

2.11天后湿度降低,因此时雏鸡呼吸量和排粪量相应增多。

3.单纯用水加湿不如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加湿效果好。

4.地面撒水不是正确调节湿度的方法,这会造成因水蒸发时在离地面不远的高度上形成一层低温高湿的空气层,这对平面饲养和立体笼养的下层雏鸡极为不利。如蒸汽法,喷雾法等。

(三)、通风

1.育雏期每天上午12:00左右将鸡舍朝阳的窗户适当打开,但要防止冷风直吹雏鸡和舍温降低。窗叶呈半开状态,防止冷风直吹雏鸡,开窗时间要短,采用间歇式通风法。

2.寒冷和凉爽季节进风处应高于笼顶30厘米以上,使冷空气由上而下和室内热空气混合后进入鸡的饲养层,避免冷空气直接接触鸡。炎热季节进风处要和笼具高度相同,使风直线穿笼而过,较高的风速引起风冷效应有利于鸡体散热,体感温度降低,起到防暑效果。

3.计算风扇功率的一般原则是育成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空气流量4~6立方米,2周前为雏鸡提供至少0.7立方米/公斤新鲜空气。

(四)、其它

1.密度:

(1)平养:1~14日:30~40只/平方米;15~28日:20~30只/平方米;29~42日:15~20只/平方米;43~55日:10~15只/平方米;57~60日:8~10只/平方米

(2)笼养:1~2周60只/平方米;3~4周40只/平方米

5~6周34只/平方米;7~11周24只/平方米

12~18周16只/平方米;19周后14只/平方米

(3)网上平养:0~6周:13~15只/平方米;7~18周:8~~10只/平方米。

2.光照:主要控制性成熟

A、制定光照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1)在培育期(7~15周龄)不能增加光照时间;

(2)进入产蛋期(16周龄)后不能减少光照时间;

(3)固定早晚开灯准点,不能随意提前或推迟;

(4)产蛋期每日补光时间应从早晚两头做起;

(5)产蛋期每日光照时数控制在14~16小时,不得超过16.5小时;

(6)18周龄给一小时光照刺激;

(7)增加光照与饲喂制度要有机结合;

(8)实施光照时,要视产蛋率的升降程度调节,产蛋率自然上升时,光照增加时间宜缓慢,如产蛋率上升慢或不上升,才增加光照时间,亮度不能过强或过弱;

(9)同一舍不能饲养不同日龄的鸡;

(10)进行强制换羽时,在换羽前1~2周突然缩短光照时间为8小时/天,开始换羽后7~8周恢复到原来的光照时间,光照每周增加3~40分钟,到每天14小时后暂不变,到开产率达50%时在增加到17小时光照。

B、常规光照制度

开放舍:7日内23小时,2~4周把光照时间减少到20小时/天,5周后,对4月1日~9月15日出雏的鸡,用自然光照;9月16日~3月31日出雏的鸡在5~20周逐渐把光照从19小时减少到20周的自然光照,或者,查出这段时间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一直保持着同一光照时间至产蛋期光照。

密闭鸡舍:育成期8~10小时,稳定不便,18周龄开始加光,18~21周每周增加0.5小时,22周后每两周增加0.5小时,到30周达产蛋高峰每天光照达15~15.5小时,31周龄16小时,以后一直维持16小时至产蛋最后4周再增加1小时达17小时。

光照强度:0~2周:4w/m2;2~4周:3w/m2;

4~20周:2w/m2;产蛋3.5w/m2

C、喂料与饮水:

(1)、饮水:先饮水2~3小时后喂料,最好饮葡萄糖、Vc水,不加任何药物,有助于消化,有必要加药可掺入饲料(小鸡自离开孵化室后,每小时失重约0.1克);开水后一般不断水。喂料一般在出壳后24~36小时,1~3日最好采用湿拌料。第一天准备10公斤料,20公斤凉开水/只鸡,(料蛋白20%,能量卡)

(2)1周龄内白天喂料1次/2小时,夜间1次/3小时,1周后白天1次/3小时,夜间不喂,每次喂料时间为45分钟左右。6次/2周前;5次/3~4周;4次/5周后。吃料与日龄关系:1~20日:日龄+2;20~50日:日龄+1;50日龄以上:(日龄~50)/2+50。(伊莎褐:0~28日龄所需饲料量克,0~35日龄需克左右)。

(3)体重不达标时,一是继续喂雏鸡料;二是增加光照时间,增加饲料量。重点抓8周龄前胫长增长,因为8周龄前雏鸡的骨骼已完成骨骼增长的75%,胫长不达标的继续喂雏鸡料,可延长到10~11周,但不超过12周。

(4)雏鸡体重小,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0.5%的豆粕等优质蛋白促进生长(或1~2%油脂)。

(5)5或6周末体重越大,其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可能与早期心脏、肝脏、肾脏的发育与形成有关。

(6)2周龄前,水温20~25℃为好,如果用凉水可用凉水预温来解决,如果用凉开水不能超过35℃。

D、断喙:

(1)目的:防止啄癖,减少死亡率;节约饲料,提高饲料报酬。

(2)时间:6~10日龄最佳,1~12周龄均可,但最晚不能超过14周,18~20周龄再修喙一次。

(3)断喙方法: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母指放在鸡头上,食指放在咽下,微用力使鸡舍后缩,在断喙器上垂直切断上喙1/2,下喙1/3,然后烧灼2秒钟,以防止流血,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

(4)注意事项:断喙前后各一天饲料中加Vk3,每公斤饲料约2毫克,饮水中加电解多维;断料后料槽中应多加料,便于采食,也可加一些抗生素。

二、育成期(控制体重、均匀度、性成熟)

7~20周龄为育成期(青年鸡),一般认为青年鸡的体重达到甚至超过标准体重才有利于以后产蛋性能的充分发挥,并且要骨骼发育良好,鸡群的均匀度在80%以上。这是产蛋上高峰快,并且维持时间长的重要前提。

(一)、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1)羽毛已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力;

(2)消化器官及其他器官日趋健全,生长迅速,发育旺盛,是长骨骼和肌肉最多的时期;

(3)育成期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10周龄后,小母鸡的卵巢的卵泡开始积累营养物质,卵泡也逐渐长大,到后期17、18周龄后性器官的发育优为迅速。

(二)营养:

(1)高蛋白高能量日粮使鸡的脂肪沉积过多,骨骼发育不良。低蛋白日粮,可使骨骼发育良好,7~12周龄蛋白质不应超过16%,从13周开始,每周降1%,降至13~14%为止,维持到开产前。

(2)对钙的要求:尽量喂含钙较少的日粮,在满足骨骼发育的前提下,喂含钙较少的日粮,锻炼鸡保留钙的能力。

(3)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发生,要特别注意维生素AD3的含量。

(三)限制饲养:控制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提高均匀度,降低死亡率

(1)限质法:粗蛋白13%左右,粗脂肪2.6兆卡/公斤,粗纤维5~7%;

(2)限料法:喂80~90%的采食量;

(3)限时法:每周停喂1~2天,或每天限时饲喂。

限制饲养时先挑鸡,食槽数量要增多,撒料要均匀,定期称重,要求限制饲养的鸡平均体重比正常低10~20%,如果体重低至30%以上,就应改变饲喂方法,限制饲养和控制光照结合进行,适当缩短光照时间效果更好。

称重方法:每周称重。抽取5~10%,一般在下午3:00~9:00称重,一般认为有85%个体在标准指标内则认为正常。

中型鸡体重标准参考

周龄

平均体重(g)

周龄

平均体重(g)

1

70~80

11

~

2

~

12

~

3

~

13

~

4

~

14

~1

5

~

15

~

6

~

16

~

7

~

17

~

8

~

18

~

9

~

19

~

10

~

20

1~

(四)转群:

1)按时转群:6~7周转入育成舍,18周转入产蛋舍;

2)转群前停料2~3小时,前后6天饮水中加电解多维;

3)做好组织管理,淘汰不合格蛋鸡。

(五)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1.喙未断好的,在7~8周或10~12周可修喙一次。断喙后可饮红霉素+VK3一次。

2.育成鸡以体重增长为主,骨骼生长已是次要的,育成期每周增长大约60~g,至18周时,体重增加约g,增加的体重主要是内脏和生殖器官。

3.育成期光照时间和强度都不宜增加,尤其是11~12周以后对光更敏感。育成鸡不要在红光中饲养,因为红光可使产蛋期产蛋减少,并产小蛋。

4.温度上升时,提高蛋白含量,温度下降,降低蛋白含量。一般7~19周,蛋白含量为14~15%。7~12周粗蛋白16%,13周开始每周降1%,粗蛋白保持14%左右即可。

5.育成期钙含量为0.6~0.9%,一般不超过1%,16周时钙含量由1%提高到2%。

6.体重相差较多,增减料量总量应在2~4周内增减,不要猛增料量,6~7周末体重要达标,否则影响终生。

7.温度大于24℃,每增加1℃,日粮减少1.4~1.6g,低于16℃每降低1℃,日粮增加1.4~1.6g。

8.未达标的鸡群,应在14周前调整到标准体重,否则将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

9.从7周时,可补喂砂砾,用砂桶g/只。由于牡蛎壳和碳酸钙中钙含量接近40%,因此应乘以2.5而得每只鸡每天实际需要补充的牡蛎壳或碳酸钙的量。大砂育成期5斤/只/周,产蛋期11斤/只/周,一周一次。刺激食欲,促使砂囊的肌肉发育。

10.一般不建议在10周后继续使用育雏料,一旦鸡群使用了育成料,就必须确保饲喂器在每天中午彻底空槽,以避免精细饲料积留,并且能刺激下午食欲,使营养平衡。

11.12周后对光照刺激很敏感,一般16~18周开始进行光照刺激,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如16周13h,17周14h,18~20周增至16h,17周左右2.7w/m2即可,加光应考虑:体重、蛋白积累量、均匀度等指标。

12.16~18左右转群,最晚不能晚于19周,至少在见蛋前10天转群,夜间开灯照明,以利于鸡群熟悉环境,转群前断料2~3小时,用电解多维和抗生素调理。实践证明,16周龄转群要比20周龄转群开产日龄早,平均产蛋率高,入舍母鸡40周龄时产蛋量大,要减少应激加电解,动作轻,尽快供水料。

13.16周鸡群均匀度应达到80%以上,16周均匀度差,主要影响60周后产蛋率及死亡率。中型蛋鸡18周时体重应达到1g左右,(伊莎褐:5%产蛋率在饱食时称重1克左右),小型白壳蛋鸡体重应达到0g左右。也可参考20周的体重范围:①白壳蛋系0~g②粉壳蛋系1~1g③褐壳蛋系1~g④矮小型粉壳蛋系1~1g。

14.17周时体重不达标时,体型及发育迟缓,推迟增加光照,若一鸡群在17周以前生长发育达到标准,按时增加光照。

15.光照增加太早,刺激母鸡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产蛋,并且多产小蛋;反之,延长增加光照,发生相反的作用。

16.育成期一般每日饲喂4次,早上5:00,上午9:00,午后1:00,晚上5:00(不同地区不一,如7:00,11:00,15:00,18:30)

17.18至19周,预产料蛋白17~17.5%,钙2%,维生素加倍添加。18周~5%产蛋料可用育成料与产蛋高峰料1:1混合代替。

18.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的,15周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每周延长40~60分钟,直到产蛋高峰期为16h

19.卵巢重量18周,19周,20周分别为10周的4倍,30倍,48倍。16周后输卵管和卵巢迅速发育,18周体重必须达标或稍超过标准体重。

20.补钙:生长期饲料含钙0.9~1%v,产蛋期3~3.5%,不超过4%.开产前将生长期料改换为产蛋料,不能过早或过晚,否则影响骨钙沉积,骨钙沉积,18~20周骨骼重量增加15~20g,其中4~5g为髓骨钙,它们沉积大约在产第一枚蛋的前10天。注意钙磷比例为6:1。

21.体重从18周开始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期,4周内增加约g,此期增重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的维持十分关键。

22.育成期,在所使用育成料营养成分偏高,或因鸡舍内温度偏低所致采食量增加的情况下,鸡只发育较快,15~16周体重可达到g,只要鸡只体重达到标准,应视为育成期终了,换产蛋料。

23.育雏到体成熟,羽毛脱4次:4~5周;7~8周;12~13周;18~20周。

三产蛋期

(一)饲料营养:

产蛋前至产蛋率5%(19~25周)时的蛋鸡在产蛋前处于机体继续发育,在20℃环境下,每只每天采食~千卡代谢能,粗蛋白16克,钙2.5~3g时,才能满足产蛋前期的营养需要。

产蛋10%~~高峰(26~44周)每天采食g,磷19~20%,钙4.2~4.6%其中50%钙以石粉为主,在每天下午饲喂效果好。

产蛋高峰期营养水平不能随便变动,以高营养水平紧跟产蛋高峰期的生理需要,才可能使产蛋期维持更长时间,要注意母鸡体重变化,此阶段体重允许比开产初期高15%,防止过肥或过瘦。

终产期,60~72周,产蛋率下降,低于80%时。磷15~16%,保持原钙量不变,必要时可减少喂量,防止过肥。

(二)产蛋期饲养管理

(1)出产期(~天):大部分由非产状态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饲养管理不当,会经常突然死亡,每隔10~15日喂一次药,并要注意调整营养。

(2)高产期(~~):关键在于保高产,延长产蛋高峰,降低死亡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注意钙的补充及平衡,产蛋期钙比生长期高3~4倍,高产期Ca:P=6:1;注意维生素变化,尤其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夏季可加1~2%的油脂。减少各种应激。日龄后,每隔1~2个月饮一次IV系苗,以补充抗体整齐度。

(3)终产期的管理:~日龄,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对蛋白质需要降低,饲料中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蛋鸡易过肥,所以产蛋率下降一周后要降低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作好淘汰工作,使终产期产蛋率平均保持在80%左右。

(4)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定时饲喂;供给清洁饮水,保证不断水;光照十六小时;注意通风换气;定时拣蛋;定时清粪;作好记录;观察鸡群;注意场区卫生。

(三)实践中常用做法

1.在18周时把光照增加1小时,以后每周增加15~30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45周后,加到16.5~17小时。一般加光按18周体重而定。(早熟的16周加光,每周加30分钟)。开产到高峰期加光、加料速度要根据每区、每栋产蛋上升速度而定计划,大、中、小鸡不一。

2.20周时2~3w/m2,产蛋期3~4w/m2,要求用灯罩,否则损失30%光照,并且每周擦灯泡,产蛋期如果光照不够,加强光照10天后产蛋会有所上升,说明光强不够。

3.18~20周体重达标则应在18或20周每周延长1小时,直至增加14~16小时。如果在20周时仍不达标准时,可将补充光照时间往后推一周,即在21周进行.(实践中可在料中加入育雏料,提高蛋白含量)。

4.18周~产蛋5%蛋白质,16.5%;钙,2.1%,产蛋期钙2.7~3.75%,小于4%,26~44周粗蛋白19~20克/日,钙4.2~4.6克/日,下午可补钙1~2克/只.70周左右钙3.5%~4%.60~72周粗蛋白15~16%

5.适当的提高钙的水平,有助于改进完善蛋壳品质,但当钙提高到4.5~5.0%时,耗料量下降,产蛋量也降低,在雏鸡.青年鸡.产蛋鸡食盐的添加量均以0.37~0.5%为宜.

6.产蛋90%以下,蛋白17~18%,产蛋90%以上蛋白18~19%.如果无法计算每天准确蛋白量,则在粗蛋白上加2克即可.

7.产蛋理想温度13~23度.现在蛋鸡对温度的要求有所提高,一般22~28度,16~22度饲料转化效果最好.冬季温度低于5度以下,产蛋即下降.低于10度加料.

8.20周至产蛋期末,在饲料表面撒上砾石,有利于钙的吸收和饲料的消化,每周一次,用量0.5~0.75%。

9.在极炎热的季节应把补光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其他季节应在早晚两头补。

10.产蛋开始至40周,补钙2/3粉状,1/3颗粒。40周后增加颗粒钙含量,并适当补VD3。

11.产蛋期间,从开产早期0.45%有效磷至产蛋末期的0.39%,不需要过多的磷,因为过多的磷对蛋壳质量有害。(可利用磷=总磷量X30%~50%)

12.天左右上笼的比60天左右上笼的鸡群产蛋率要高1~5%,维持产蛋高峰时间长15~30天,因为产蛋鸡笼有8~10度斜坡,过早上笼容易产生疲劳,影响体质。

13.在育成期向产蛋期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造成钙磷比例失调,肾脏受损,从而引起拉稀。

14.从开始产蛋到高峰过后2周,要求每只每天平均采食19~20gPr,Ca3.3~3.5%,~大卡能量,如果能量摄取不足,应停用麸皮,添加1~1.5%油脂,一般从16周到产蛋高峰过后2周内用自由采食即可.(伊莎褐:开产时鸡只比产蛋高峰时的耗料少10克左右)。

15.高产鸡一天有两个采食高峰,日出后或开灯后2~3小时,日落前或开灯前2~3小时,上午7~8点,下午5~6点.晚上关灯前2小时各喂一次,并掌握上午少给,下午多给的原则,(炎热季节,早晨适当多给一点),每次喂料后,要注意匀料,每天12~14点留出一定的空槽时间,高峰期可喂4次,早上开灯后,中午前、后,最后一次停光前约3小时。

熄灯前1~2小时,料槽内应保证有料.但是在关灯时料应所剩无几,这样的饲喂才可谓恰到好处.一般产蛋喂料3~4次,次数不宜过多,鸡只会等下一次上料而挑选大颗粒料吃。

16.上午10~12点,下午6~8点,饮水最多,约占一天饮水量的75%.一只蛋鸡每天饮水~ML水.

17.炎热季节可实行早期光照法,采用早晨4点开灯,光照不要过强.以满足鸡只看见采食为宜.

18.夏季母鸡猝死较多时,晚上12左右给鸡群开灯半时~1小时,让鸡群饮水充足,白天也可放5/食醋,可用VE+VC+VB12等。

19.在一般情况下,蛋鸡18~20W见蛋,21~22周达到5%,23~24周达到50%,27~28周达到90%以上.

20.蛋鸡一般要求亚麻油酸1.3%,以上,过低则蛋重下降,植物油含亚麻油酸含量高,它有利于提高蛋重,热应激时可加油1~3%.

21.产蛋达到5%以后的8~10周内,每周采样称重,目的是获得体重持续增长,若体重在一周内未增长,很可能造成不理想的蛋重增加幅度和低于预期值的产蛋数量.严格的称重和蛋重称重可表明是否缺氨基酸。(5%产蛋~~65周伊莎褐增重克左右)。

22.天气炎热时,鸡群在产蛋高峰前可能达不到克/日的采食量,这样需要供给蛋白质含量为20%的产蛋料,以使鸡取得为维持产蛋和早期蛋重增加所需的蛋白质,当产蛋80%时,每天每只鸡至少需要19克蛋白质(19~20蛋白质),喂小麦大于5%的,要加特殊的酶制剂,否则易发生顽固性腹泻。蛋鸡正常代谢需要8g蛋白质,产一个蛋需要15g蛋白质.

24.为了促进产蛋高峰,在产蛋高峰可以采用探索性投料法,促使产蛋达到高峰,未能达到预期高度或3~5天内产蛋没有上升,而鸡群又处于正常时,可以每鸡每日加5克,观查4~6天,如产蛋有了增长,可以再加2~3克,这样探索性加料2~3次,可以促使产蛋达到顶峰.如产蛋没有上升,应马上恢复到原有料量.

25.加料单独算,按组或栋加,每天料量要每天算,除去死亡鸡数,(病鸡.残鸡要及时淘汰,建立赖鸡饲养区,记录要清楚。

26.产蛋中后期46~80周每周产蛋约下降0.5%左右,而蛋重仍在增加,40周后,每隔4周称一次体重,若体重下降,产蛋和蛋重也要下绛,40周至产蛋期末,体重应相对稳定,伴有小幅增加,若体重有所减轻,须查明原因,若不及时纠正则影响产蛋.

27.43周后,产蛋总量减少4%,只周平均采食量减1克,至产蛋结束,粗蛋白递减每次不应超过0.5%,并有1~2周适应期,混合1~2周过度,实验表明由蛋白质18.5~16.8%.1周后产蛋由85%下降到55%,恢复原日粮的产蛋率需4周,也就是说在任何一周对每日蛋白质摄入的减少都不能超过0.5%/只/天,并且能量不能超过50大卡/千克,每次减少的间隔必须至少3~4周.产蛋率低于80%的3~4周后换蛋鸡后期料,采取逐步过渡方法。

28.40周后,鸡只对钙的吸收会逐渐下降,此外,蛋重的增长又增加了满足蛋壳强度对钙的需求量,因此需要较高的每日钙的摄入量,3.5~4%.而且对颗粒钙需求渐增.

29.产蛋期早晨饮水免疫效果好,为提高饮水免疫的效果,建议采用二次饮水免疫,并且在免疫后再停水0.5~1小时,两次免疫疫苗用量相同,饮水量蛋鸡一般50毫升左右。8~10周免一次。

30.秋季蛋鸡开产晚,产蛋上升缓慢的原因:(1).光照不足,进入八.九月份,白昼变得越来越短,导致“体成熟”而“性不成熟”.(2).体重不达标,4.5.6.月份进雏的,正好赶上炎热夏季,好多料厂用杂粕代替豆粕,利用率低,经调查,部分红羽鸡在天才达到1克,体重严重偏轻,许多蛋鸡户都没有给鸡定期称重习惯,如果42天体重不达标,则继续喂育雏料,直至达标为止,如果84天不达标,则少加麸皮多加玉米和豆粕,天要有80%以上鸡体重达标,才能进行人工补光催产,体重严重偏轻时,可以加0.5~1%的植物油15~20天.(3).饲料质量不合格.9.10月份正逢多雨时节,新玉米上市,水分偏高,可达20%以上,易发霉,可在料中加植物油0.5%10~20天,增加能量,水中添加1:0的硫酸铜1~2天,或用制霉菌素拌料4天.(4).疾病:9、10月份属于深秋季节,正是鸡痘和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高发期..

31.在开产时和高峰时投一次药,以后每个月用抗菌药或中药净化一次鸡群。全场每月大消毒一次。禁止收购鸡蛋、死鸡人员及未经消毒的送料车进入场区。

32.粉碎机投料顺序,配合比例多的先投,配合比例最小的中间投,(如预混料,)配合比例较少的后投,

33.附:开放式光照计划(依莎新红褐)

日龄

每日光照(小时)

1~3d

24

4~7d

23

8~14d

22

15~21d

21

22~28d

20

29~35d

18

36~42d

15

43~70

12

80~d

10

16周(d)

11

17周

12

18周

13

19周

14

20周

15

21周

16

34.增蛋添加剂

(!)红辣椒粉1~2%(2)胡萝卜10~12%

(3)蒜苗4%(4)沸石粉1~3%

(5)鱼肝油(6)蚕蛹6%

(7)羽毛粉3~5%^(8)蜂蜜1克/每只

(9)石灰粉0.1~0.4%(10)酵母2~4%

(11)高粱3~5%(12)芹菜.大蒜

(13)艾叶.松针粉.黄芪

(14)3~5%啤酒(15)绿豆汤(夏季).西瓜皮

(16)柠檬酸0.1~0.2%(夏)(17)利血平1.6毫克/千克日粮

(18)杆菌肽锌(19)KCL0.05~0.1%

(20)NH4CL0.2~O.25%饮水,NaHCO3等;(21)茶水;锰.

附:蛋鸡预防用药程序

日龄

用药目的

1

用凉开水供雏鸡饮用

2~6

防止雏鸡脱水及预防肠道疾病

8~10

预防慢性呼吸道病

13~17

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法氏囊病

25~27

预防霉形体、大肠杆菌病

32~34

预防球虫病及白冠病

37~40

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及肠道病

45~50

预防球虫病及白冠病

62~67

预防新城疫及霉形体病

77~80

预防大肠杆菌病、肠炎

92~95

预防传染性鼻炎、白冠病、肠毒综合症

预防病毒病

备注:用药没有固定的程序,用药程序应根据鸡群状况及免疫程序灵活调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天气变化、换料及免疫前后三天使用活力速补。

2、免疫(如新城疫、传支)时对呼吸道刺激严重,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病,免疫前应投药(如呼泰宝)及活力速补预防。

3、法氏囊炎疫苗接种时,对肠道刺激严重,很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因此接种法氏囊炎疫苗后紧接着投喂4天的大肠杆康预防。

4、注意鸡舍的消毒,用目前最新消毒剂——碘制剂(如碘乐)消毒,安全无药残。

1、产蛋前期可用大西农维多康,产蛋期发生疾病引起产蛋率下降时,可用药大西农蛋道安。

第三节合理的免疫程序及免疫手段

一、疫苗的认识

(1)活苗优点

A、免疫效能方面效力好,产生免疫力快,可用于紧急接种,用量小可以复制。

B、体液免疫外,还能在病毒的侵入门户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处产生分泌型抗体或来自抗体不同结构的局部免疫,奏防病之效。

C、免疫方法多种多样点眼滴鼻饮水喷雾刺种注射

D、局部刺激小,对肉质无影响。

(2)活苗缺点

A、有时发生接种反应或引起潜伏的并非性疾病及呼吸道病症,影响产卵,甚至个别鸡发生麻痹或死亡。

B、受母源抗体影响而影响免疫效果,必须及时进行补强接种。

C、排毒时间有潜在散毒缺欠,可造成污染。

D、抗体水平较底,增加剂量效果不大。

E、保存条件严格。

(3)灭活苗优点

A、安全性好,对鸡不分日龄均安全,不散毒。

B、基本不受母抗作用而影响免疫效果,如与弱毒苗共同使用可兼收俩种苗的免疫效果,并可减少免疫次数。

C、保存性能好,20℃可保存8个月。

D、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20周)。

E、抗原含量高,增加剂量可增加免疫效果。

(4)灭活苗缺点

A、只能个体接种,产生免疫力迟(15天),成本高。

B、只产生体液免疫,组织反应大。

二、家禽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1:点眼、滴鼻或滴口

1)使用厂家配套的稀释液和滴头

2)配制疫苗时摇动不要太剧烈。

3)疫苗现用现配,2小时内用完。

4)疫苗避免受热和阳光照射。

5)接种过程中滴嘴始终保持垂直,确保每滴疫苗的剂量恒定。

6)点眼时滴头距离鸡眼1cm,以防戳伤鸡眼.

7)滴鼻时,用食指封住一侧鼻孔,以便疫苗滴能更好的吸收.

8)点眼\滴鼻时,待疫苗在眼或鼻孔吸收后再放开鸡.

9)疫苗接种后的废弃物应焚毁.

10.滴鼻\点眼或滴口:用专用滴管或注射器,将疫苗滴入鼻孔或眼结膜内,刺激上呼吸道、哈德氏腺产生局部抗体,剂量均匀准确,每只鸡得到一定量的疫苗。

2:肌肉或皮下注射接种

注射接种最常用的是颈部皮下或胸肌注射。颈部皮下接种时,用手轻轻捏起鸡的颈背部下1/3处皮肤成三角形,将针头沿三角形从头部向体部的方向刺入,使疫苗注入皮下。

胸肌注射时从龙骨处的两侧沿胸肌沿胸肌成30-40度角斜向刺入,避免与胸部垂直而勿入内脏。注射接种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油乳剂疫苗启封后要在当天内用完,活疫苗在2小时内用完。

2)注射器具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镊子)。

3)接种前将油乳剂疫苗温度升至25℃左右。

4)灭活疫苗剂量充足。

5)疫苗使用时不要直接倾倒,以免污染,可用干净的连续注射器抽取。

6)接种过程中注意调校注射器以保证剂量准确。

7)接种过程中注意摇匀疫苗,勤换针头。

8)油乳剂疫苗如有冻结破乳现象、异物或杂质则不宜使用。

9)残留疫苗必须销毁。

10)胸肌注射时要注大腿外侧,肌肉最丰满处,避免注入肌腱或小腿引起腿肿。胸肌注射时,注射角度不宜过大,避免损伤肝脏(30-40°)。

11)皮下注射应在颈部中段,左手提皮肤后,针头水平插入(推入疫苗时感觉起小泡),太靠下容易注入嗉囊,太靠下,头部皮下不易吸收,易引起肿头。

12)注射两种疫苗时,应避免两种疫苗注在同一点上(可皮下或肌肉分开进行,也可各注一条腿)。

3:饮水免疫

1)免疫当天及前后两天禁止饮水消毒,带鸡消毒。

2)严格控水2~3小时,或根据舍温,当70~80%的鸡找水喝时,再饮水免疫。

3)免疫用水中加入0.3%脱脂奶粉,搅匀,疫苗先用少量奶粉水稀释后,再加入大容器中,一起搅匀,立即使用。无脱脂奶粉时,可用全脂奶粉或新鲜牛奶加水煮沸,冷却后去掉上层油膜,经2~3小时去膜后即可使用。

4)配制好的疫苗加入真空饮水器,给雏鸡饮用。要求给疫苗水时间一致,饮水器分布均匀,使用所有鸡基本上同时喝上疫苗水,1~1.5小时内喝完。

5)炎热季节里,应在上午接种疫苗,装有疫苗的饮水器不应暴露在阳光下。

6)禁止用金属容器盛装疫苗水。疫苗水中不得含有任何消毒剂。

附:疫苗饮水免疫用量:

肉鸡(ml/只)

蛋鸡(ml/只)

1

4-6

2-4

2

8-10

5-8

3

15-17

11-13

4

30-32

14-16

5

32-35

18-20

10周以上

50以上

35以上

4:翼膜刺种

1)从疫苗瓶口移去铝盖和橡胶瓶塞,以相应的稀释液注入一瓶疫苗。

2)混好的疫苗分装于疫苗小瓶中,深度不少于1厘米,以便漫过刺种针细沟。

3)为避免刺种过程中打翻疫苗瓶,可用一小木块,上面钉四根成小正方形的铁钉,固定疫苗瓶。

4)左手抓住鸡的一只翅膀,右手持刺种针,将刺种针插入疫苗瓶中,蘸取疫苗液,从翅膀内面翼部山角区处向外刺穿翼膜。避开血管。避免刺种针擦拭到羽毛。绝对不能将刺种针从翅膀外向内面刺种。

5)每次刺种前,都要将刺种针在疫苗瓶蘸一下,并经常检查疫苗瓶中疫苗液的深度,以便随时添加。

6)刺种过程中勿将疫苗溅出或触及鸡只接种区以外任何部位。

7)翼膜刺种多用于鸡痘和禽脑脊髓炎疫苗。一般在刺种后7-10天,在刺种部位会出现反应疙瘩,这是正常的疫苗反应。无反应疙瘩,说明疫苗失败,或鸡只在接种前已建立免疫力。

5:喷雾免疫(粗雾滴喷雾)

1)使用手提式喷雾器或背负式喷雾器。每次喷雾前应定量的水试喷以掌握喷雾的速度、流量和雾滴大小。

2)一般1日龄雏鸡。每只鸡的喷雾量为-毫升,平养鸡为-毫升;笼养鸡为毫升。

3)将1日龄雏鸡,装在纸箱中,排成一排,喷雾器在距雏鸡40厘米处向鸡喷雾,边走边盆,往返2-3遍,将疫苗喷完,喷完后将纸箱叠起,使雏鸡在纸箱中停留半小时。

4)平养鸡在清晨或晚上进行,当鸡舍暗至刚能看清鸡只时,将鸡轻轻赶靠到较长的一面墙根,在距离50厘米处对鸡喷雾,边走边喷,至少应往返2-3次将疫苗均匀喷完,在喷雾时和喷雾后,15-30分钟内应关闭通风系统。

注意:

1、经雾滴喷雾应选择安全性高,效果好的疫苗,否则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不良反应。

2、气雾免疫时疫苗的用量应适当增加,以保证免疫效果,通常疫苗用量加倍。

3、喷雾的当天不能带鸡消毒,喷雾期间还应避免阳光的直射。

4、湿度过低,灰尘较大的鸡场,在喷雾免疫前可用适量清水进行喷雾,降低舍内尘埃,防止影响免疫效果。

附:肉仔鸡参考免疫程序(推荐表)

0~3日龄

ND,IB点眼同时ND油苗颈部皮下注射

9日龄

FP刺种(秋季)

14日龄

IBD滴口

19~21日龄

ND、IV系1.5倍点眼或3倍饮水

肉鸡免疫程序(推荐表)

日龄

免疫程序

1日龄

肾型传支疫苗1倍量点眼

7~9日龄

新城疫IV系1.2~1.5B倍量点眼滴鼻同时注射新城疫油乳苗,颈部皮下注射0.3ml/只。

14~15日龄

法氏囊中等毒力苗1.5~2倍量饮水

22~24日龄

新城疫IV系苗2倍量饮水

注:1)在法氏囊病高发区,可在3日龄免疫法氏囊,首次免疫应用弱毒活苗。

2)在新城疫、传支、禽流感高发区、需在1日龄免疫新—支二联活苗,同时用新—支—流三联油乳苗皮下注射。

蛋鸡参考免疫程序(推荐表):

日龄

免疫程序

1日龄

注射马立克疫苗,现用VC,在出壳后10~24小时内,有必要用肾传支或传支疫苗(H)点眼

7日龄

用新城疫IV+传支(H)+肾传支联苗1.2倍量点眼、滴鼻、同时用新—支—流三联油乳苗皮下注射0.3ml/只

15日龄

鸡法氏囊中等毒力苗1.5~2倍量饮水或滴鼻

21日龄

用新城疫IV+传支(H)苗1.5~2倍量饮水或滴鼻

28日龄

鸡法氏囊中等毒力苗2倍量饮水

35日龄

鸡痘苗刺种

42日龄

传染性鼻炎油苗0.3ml/只胸肌注射,支原体油苗0.25ml/只皮下注射

60日龄

肌肉注射新城疫I系苗或新城疫IV苗2倍量饮水,同时注射新城疫油苗

80日龄

传染性喉器官炎弱毒苗点眼

90日龄

注射禽流感油苗0.5ml/只

日龄

注射新—支—流三联油0.5ml/只,肌肉注射新城疫I系苗

日龄

霍乱蜂胶苗,肌肉注射0.5~1ml

产蛋以后

每隔2~3个月3~4倍量饮用新城疫IV系

注:

1)法氏囊的首免可在3日龄,亦可在14日龄,需根据法氏囊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次免疫用弱毒苗。

2)若7日龄末注射新—支—流三联油,到20~30日龄可注射禽流感油苗0.25ml/只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
白殿疯对称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zjjy/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