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名称
中药名:鸡眼草jiyancao
别名:掐不齐、大字草、公母草、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草、细花草、铺地龙、红骨丹、夏闭草。
英文名:HerbaKummerowiae。
02
药用部位
来源于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Thunb)Schindl的全草。03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茎基部常铺地分枝略呈匍匐状,茎枝上有白色向下的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有小尖头,主脉和叶缘有疏毛,托叶长卵形,宿存。花1~2朵腋生,淡红色,萼钟状,5深裂,花冠蝶形,雄蕊10,2体。荚果卵圆形,包于宿萼内,熟时褐色,外被细短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04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山坡、田边、杂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05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鲜用或晒干。06
药材性状
长10~30厘米。根细弱,茎多分枝,纤细,红棕色或红褐色,被白色细毛;质脆,易折断。叶皱缩,展平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矩圆形,灰绿色或褐绿色,先端有小突刺,掐之断面不整齐;托叶2枚,较大。蝶形花冠,花1~3朵腋生;花萼钟状,5裂,深紫色;花瓣5枚,淡红紫色;雄蕊10,2体。气微,味微苦。07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柠檬烯、枯醇、牻牛儿醇等。还含去1,8-桉叶素、月桂烯、香草木宁碱、七叶内酯、茴香脑、侧柏烯等成分。08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归胃经、大肠经。
09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10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晒干研粉外敷。用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痛、痔漏、烫伤、外伤出血。
11
药理研究
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鸡眼草中的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介素-5的生物活性。
12
化学成分
含芹菜素、槲皮素和各类苷类化合物。茎叶含有染料木素、异母荆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等。种子含有黎豆胺。
13
配伍药方
①治黄疸型肝炎:鲜鸡眼草、鲜车前草各60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小儿疳积:鸡眼草全草15克。水煎服,连服3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鲜鸡眼草60克。酒、水各半煎,白糖调服。或鲜叶捣烂外敷。(《内蒙古中草药》)
④治腹泻、痢疾:鸡眼草、马齿苋、地锦草各30克(均鲜品)。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14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本文仅为传播和学习交流为目的。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