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拍马屁:这个婆娘不是人
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多次邀请唐伯虎,伯虎推辞不得,只得出席。席间,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婆娘”有鄙视之意,“不是人”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
生下五男都是贼,
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献母亲。
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长寿的蟠桃,可是万寿无疆了!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惊险刺激而绝妙。
祝枝山题画
同是江南才子的祝枝山到唐伯虎家客住时,杭州太守慕名拿出一画交唐伯虎请他题诗。祝枝山开口要两银。
太守哪里舍得出这么多,只送来两。祝枝山大为不快。他展开画轴,见画的是个码头,岸上有几株杨柳,杨柳上有几只鹧鸪和杜宇(杜鹃鸟),一小船泊在柳荫下,一商人模样的男子站在船头似要远行,有女子则立于岸上,脸现依依不舍状。祝枝山沉吟片刻,挥笔题下四句: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写罢,请伯虎拿去送给太守。
这哪里是诗?这怎么会是祝枝山的诗?太守看后大怒,令伯虎让祝枝山退还两银子并赔偿糟蹋了的画的价值。
伯虎一一告诉了祝枝山。祝枝山却说:“他只给了我一半银子,所以我的诗也只写了一半。你让他把银子补齐,我写下另外一半,定让他的画价值大增。伯虎只得跑去转告太守。太守其实搜刮的资财无数,原本不在乎这两,只是想以官压人,不愿意全部满足他,现在到了这个份上,没办法,只得答应。但他坚持要在大宴宾客时当众给他银子,让他当众写后半部分的诗——他其实是想让祝枝山出丑,因为他觉得前面四句如此俗鄙,祝枝山再怎么写也不会出来一首好诗。?
这天,太守官邸高朋云集。酒过三巡,太守命人取出银子,同时笔墨伺候。
祝枝山大笑接过银子,挥笔题下:?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有了后面这几句,“送别”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
在一片赞叹声中,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
和尚拍皇帝的马屁诗
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时,曾带兵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他是谁,就问其尊姓大名。朱元璋心想,我纵横天下,你却还问我姓名,实在是太不像话。但他原来也做过和尚,不好发作,就不搭理他,只在墙上题诗一首: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光腥。
野僧不识英雄主,
只顾哓哓问姓名。
诗写得非常嚣张、傲慢、骄横。题完诗他就领兵离开了。
数年后,朱元璋成为皇上,竟然又派人去不若庵查看御笔题诗还在不在。得到回报说诗已经被人洗掉了。朱元璋大怒,派人将寺僧抓来要斩首。寺僧显然修行不够,还不想这么快就离开人世,马上说是有重要原因才洗去皇上的诗的。皇上问:“到底什么原因,快说!”
寺僧战战兢兢写了首诗呈上:?
御笔题诗不敢留,?
留来惟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
尚有豪光射斗牛!?
皇上的诗连鬼神见了都发愁,这实在厉害啊!虽然洗了,豪光都能冲到天外的斗宿、牛宿上,皇上的诗神啊!皇上自然因此留了他的小命了。
自己拍自己的马屁诗(一)
朱元璋有次微服出巡,至金陵(南京)郊外燕子矶附近一渡口,等船时,旁边有一些举人畅谈甚欢,并商量好每人题一句诗以吟当地美景。?
一举人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
这个句子气势磅礴。这么大的燕子矶只是一个秤砣,秤杆、秤钩在附近找不到啊,就是找到了,又秤什么呢?其他举人接不上了。
朱元璋大笑道,我来吧:
长虹做杆又如何?
远处天上还真有道彩虹!举人们连连称妙,并急问下句。朱元璋不慌不忙吟道:
天边弯月是钩挂
……
朱元璋这时却打住了做沉吟状。
举人们心想,最后一句看你怎么来。没想到朱元璋片刻又吟出:
称我江山有几多!
举人们大惊,不知此乃何许人也,诗才超群,口气尤大,将江山视为己物,担心受到牵连,吓得赶紧溜了。
自己拍自己的马屁诗(二)
明代有一人,读书一辈子总也考不中,也娶不到老婆,到了73岁时终于考上了秀才,还娶了位13岁的小姑娘。那时,夫妻结婚前很多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详细情况乃至模样。晚上,小姑娘见夫君很老,便问其年龄。老人吟诗一首:?
读尽诗书五六担,?
老来喜得一青衫。?
佳人夜问年多少??
六十年前亦十三。
备注:“青衫”是秀才的代称。
讽刺型马屁诗马屁诗(三)
明代一知府,到任不久就上调了,但他还是搜刮了无数财宝。州衙各种行李都收拾干净了,临行前,画了一幅当地山水,请工诗的一位手下题诗一首以增色。手下对自己没有升官很失望,但又不敢不题,沉思良久,乃题曰:
来如猎犬去如风,
收拾州衙大半空。
只叹江山移不动,
挥毫描入画图中。
知府竟没看出讽刺味道,以为手下夸他对这个地方感情深厚无法割舍,连夸了手下不少银两。
石达开的诗
石达开其实是个颇有文才的将领,有次他去理发,理发店老板答应不收他的钱,但要求他为理发店题一对联,他立即挥毫:?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双关,写理发店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狂气,至今称绝。后来他率十多万大军转战贵州大定的苗族地区,当地人用杂酒(黄豆、稗子、包谷、稻谷等酿造的酒)招待他,他虽然觉得酒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感动于他们的热情,乃即席赋诗一首:
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亦低头。
五峰环保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前两句把酒比成绝世佳酿,后两句“五峰”喻手指,“擎天柱”喻酒瓶。用“吸尽黄河水倒流”喻抓起酒瓶一饮而尽,豪迈气概与酒之香醇同时体现,堪称绝妙。
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南唐钓鱼马屁诗
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唐朝宴会诗
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
回波迩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
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
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
眸瞭何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
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
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多年后忆起旧事,阮元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
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元末明初的吹捧诗
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王冕才高八斗,胸怀大志,然而身当乱世却是怀才不遇。后来见了“真命天子”朱元璋十分振奋,于是作《应教题梅》诗以吹捧:
猎猎西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末句吹捧当时朱元璋辖下的江南如春天般温暖、光明,与前三句描述的险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立即授王冕以谘议参军的官职。然而,王冕太无官运,甫上任便呜乎哀哉了。
马屁拍在了马腿上的诗
本欲借拍马屁以讨好媚上,不曾想却惹火烧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初年,僧人来复自江西应召进京建法会。一次朱元璋赐宴,来复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诗句说宴会上点的是来自异域的苏合香,喝的是只有天上才有的醍醐,各种佳肴罗列桌上,自己领受如此美味实在惭愧。本来是一首谄媚讨好之诗,猜忌心特重的朱元璋偏能嗅出异样的味道来。第一句中的“殊域”本是异国的意思,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朱”,无异于是指着自己这朱姓皇帝的鼻尖谩骂。朱元璋于是勃然怒起,来复因而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
拍与被拍是地位使然,一旦角色转换,被拍者也会变为拍者
南北朝时的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惯于听入耳顺心的话,因此被一帮宵小无耻之徒所包围。陈亡于隋,后主由君王沦为阶下囚,权势的丧失使他对隋的统治者低声下气,极尽吹捧拍马之能事。一次陪侍隋文帝登芒山,他借机赋诗道: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东封书”指封禅书,古代帝王往往到泰山向上天祷告,以表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其君权乃上天所授。诗句颂扬隋文帝功高德厚,完全有到泰山封禅的资格,而自己愿代拟封禅书。奴才相十足,而作为亡国君主更是大跌身份的。
唐诗中最出神入化马屁诗,开篇气度不凡,知道诗人身份替杜甫惋惜最难写的诗不是五绝,也不是七律,而是应制诗。所谓应制诗,就是奉皇命写的诗,除了歌功颂德还能写些什么呢?世人皆知,写诗为文从来是都讲究格调的事,由心而发,而这种应制诗多数比科考的八股文还要空洞无味。
事实上大诗人都有过应制之作,白居易、王维、李白无一例外,但凡做过官的谁又免得了拍皇帝佬儿的马屁呢?这些出自顶级大诗人之手的作品,却很少有能打动人心之作,当然李白歌颂杨贵妃的《清平调》除外,毕竟杨贵妃那么美,倒也不足为怪。
与李白的《清平调》相比,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应制诗,虽传播度没有那么广,却也是写得出神入化。算得上是一篇别具一格的马屁诗,开篇就气度不凡,被清代文人沈德潜评:“不用雕镂,而后人雕镂者不能到”。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唐.杜审言: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阕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读了这首诗,看了诗人的名字杜审言,不少人都替杜甫感到惋惜,感叹:这拍马屁的功夫为什么杜甫没有遗传到?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一生为官,也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审言写诗自然朴素,而又格调严谨,这一点杜甫倒是学到了,唯一没学到的就是这情商了。
这首诗是为唐中宗李显所作,当时李显诞辰宴请文武百官,命大家以终南山为题赋诗,杜审言当仁不让写下此作,流传了千年。诗的一、二句开篇就气势不凡,为了衬托皇宫的宏伟,诗人搬出了北斗星和终南山,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仿佛依靠在殿前。这短短10个字既是点题,也将镜头由远及近,开始往下拉。
诗的三、四两句镜头更近一步,“云标金阕迥,树杪玉堂悬”是华丽的宫殿耸入云霄,楼阁曼妙临近树枝像是高悬其上。这一句用两个夸张的比喻,直道皇宫之美,可谓字字珠玑。五、六两句“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继续写宫殿。皇帝诞辰自然少不了祥瑞之气,诗人抓住了这一点,将半山漂浮的雾气当成瑞气,将山峰中环绕的云当成祥瑞。
至此诗人还未提及到人物,只写景,这就是此诗句句拍马,却不显俗气的原因之一。诗人懂得从皇帝所居的宫殿,写出他本身的气宇轩昂,情商不可谓不高,当然在这高情商下面自然是不俗的笔力。
最后一句“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直接开始拍马屁,有了前面的种种铺垫,这一句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别小看这两句,诗人默默地连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是“持献寿”,持南山之诗献寿,这是祝对方寿比南山;而“戴尧天”指的是对方和尧帝一样圣明。
对于杜审言此诗,后世还是有不少争论之语,有人认为写这种应制诗浪费了杜老的才华,但亦有人以为既然被要求写这种诗无法避免,不如尽量顺已心意,比如像这首诗一样大量篇幅写景,也不失为一篇妙文。(全文完。素材取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