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肾,两步走
分两步:补肾,益肾。补肾——就是止损,先补“漏”,别让肾精漏掉。好比先把锅补好,否则锅漏了,怎么补也是无底洞。益肾——就是添加,通过各种方法补充、生成肾精。1补肾
怎么才算“漏”呢?举例说明:人不动也出汗、遗精、熬夜、人流等,都算漏精。古人防“漏”有个好方法——鸣天鼓。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鸣天鼓)在这里推荐大家用灸耳代替鸣天鼓。主要原因在于:肾精为无形之物,防“漏”可不是单纯捂住耳窍就可以。“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艾灸双耳,药性热力可以直接向耳内灌注,宣通耳窍,通调全身经络筋脉,祛除全身寒湿瘀阻,让全身的气血、经络和脏腑都得到加强。2益肾
人体上,对肾有益的穴位较多,如果每个都灸,很难保证灸量。小艾提炼了6个穴位,只要把它们灸透,就有助于补益肾精,生化肾气,生发阳气,通调全身体质!1命门穴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命门真火不足,就不能推动肾水运行,肾水滞留在那里,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寒不孕等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阳虚。现代人肾阳虚远远多于肾阴虚,所以,加大命门之火尤为重要。2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艾灸肾俞穴可补益肾阴肾阳,益肾滋阴,增液润燥。3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正中。“脐为生气之源”,它关乎于肾,连及于命门,共为生气之所系。也就是说,神阙是人体生命能源(元气)的所在地,相当于“人体的锅炉房”。冬至“一阳初生”,艾灸神阙可以激发元神元气,将初生之阳固护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人体所用。4关元穴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在临床实践中,“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是历代医学家奉行的基本原则。关元穴是任脉和三阴经的交会穴,擅长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三九期间艾灸关元——补元气、温中焦、固肾精,特别适合下焦虚寒(如小肚子凉、晨起腹泻)、元气不固(早泄)、有妇科疾病(痛经)的人群。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三阴交位于肾经、肝经、脾经三条经络的交点,具有益肾精、养肝血、调脾气之功。6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顾名思义,涌泉就像身体水液涌出的泉眼一样。灸之,可以滋养肾水、上济心火,使肾精充足,从而化生津液滋养身体。有些人动辄发脾气,其实与心火亢盛引起的心浮气躁有关,艾灸涌泉可以帮你降火消气。小儿常识
小儿感冒
小儿发烧
小儿腹泻
夜啼
妇科
月经
宫寒
乳腺
丰胸
减肥
美容
养颜
排毒
痘痘
手麻
泡脚
脚气
脚臭
辐射
衰老
男科
补肾
腰痛
腰间盘
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痛
背痛
腿痛
颈椎病
痛风
高血压
糖尿病
风湿
胃病
胃痛
小腹突出
便秘
痔疮
眼病
养肝
感冒
咳嗽
咽炎
鼻炎
牙痛
口腔溃疡
解酒
皮肤
手脱皮
脚跟痛
抽筋
脚鸡眼
手脚皲裂
白发
脱发
失眠
长寿
补血
湿气
经络
偏方
↓点下面阅读原文看更多养生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