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网红美食担当,还让众多厚朴粉丝们,感

这些,这些都是“艾”

厚朴美食营

小满过后,崂山上的小樱桃熟了,进山的车排起长队,大姑娘小媳妇开始热热闹闹上山吃樱桃。我也加入在人流之中,但除了樱桃,还有另外一个念想:那就是——薅艾草!

雨过天晴,这肥硕的艾草一把就可以带根薅出来。崂山山美水美,滋润的万物也是美美哒。

有童鞋要问了,采艾草不是要端午吗?怎么这么早就给采回来了,离着端午还有一阵子呢!不错,是有这么一句行话。

可是咱们仔细想想,今年采艾不必等端午!

为啥呢?您想啊,端午是阴历五月初五,而植物的生长跟什么关系更密切?那可不是太阳嘛!咱们老祖宗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可是阳历哦。你看立春,基本稳定在2月4日前后,用个数学符号表示:±1天。再想想清明,可不4月5号±1嘛。

种过庄稼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农家话儿:绿茶是“清明”前的好,桑叶是“霜降”后的佳;“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芒种”收麦、“白露”种白菜,指导我国世世代代农事的其实是阳历而非阴历。

因为今年闰四月的缘故,端午节推迟到了阳历6月底,往年可都是在6月初左右。所以,今年,大家不妨在端午前就开动起来。

01

一个艾草的错误试吃范例(请勿模仿)

采回来的艾草,掐了几个顶芯。想起传说中的艾叶煮鸡蛋,索性煮煮试试。

哎呦,看着不错哦!可是吃一口才知道,苦到难以下咽是什么感受。

煮的时候想起徐老师五大不能吃,我就顺便动了动勤快的小手,把鸡蛋打散喽……吃了一口,就不想吃了,因为苦。

后来被朋友一顿嘲笑:人家煮荷包蛋用的是清明的艾草,还要加糖。这都端午节了,艾草早老了,你这真是“自找苦吃”啊……

好吧,亲爱的小伙伴们,神农尝百草也是个苦差事,幸亏只吃了一口,却感觉一下到达膻中,中午打嗝,还都是艾草的味道。

02

也曾一度成为网红的“艾草”

清明前后,去山里踏青,就可以见到艾草的小苗苗。朋友的婆婆曾经摘了水嫩的叶子,说可以当野菜。为了保护艾草,特意只摘叶子,留着顶芯。这样它还可以继续长大。

原来可以吃的艾草是紫色梗的香艾,个头相对小一些。当然重要的提示,采了一定要焯水,能去掉苦苦的味道,也能去掉毒性。天下的野菜,大致最普通的两个吃法:一是焯水凉拌。二是焯水切碎做鸡蛋面饼、包饺子一类。

因为有荠菜、山菜、蒲公英、槐花等野菜涌现,我们北方人不常拿艾草做野菜吃。可是南方人清明习俗是要吃艾饼、青团,很多南方小朋友新一年的第一个美味期待,就是吃上一口艾饼。

有一次上课,陈博士不远千里从杭州带来了“青团”。这可不是我们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啊,而是南方一种好吃的美食。

前几年江浙地区开创新潮流,重新开发这青团的口味,造出了“小龙虾青团”“咸蛋黄青团”等新口味,连老字号们都纷纷跟上风潮,搞得排队买青团的人往往要排2个小时,黄牛都盯上了这块代购业务。

这青团乍一看跟个青皮儿橘子似的,掰开一看,就知道,理解为大型的“元宵”也不为过。这是艾草打汁混合了糯米粉以后,加馅儿蒸出来的。尝了一口,清香可口。

江南清明特产——青团,豆沙馅是永远的销量冠军

图片来自于网络

细细想来,也是因地制宜的吃法。北方人擅长用面粉,加各种料,包出各种馅儿的“包子”、“饺子”;南方人用米粉,加各种料,团出各种馅儿的“团子”、“圆子”。当然,也有用各种菜汁混了面粉或米粉做出的各种面条、大饼的。我中华美食真是不可胜数。

03

采艾草时,如何辨认真伪

刚才说了,今年采艾,不必等端午啦。可能有的小伙伴要抄家伙准备出门了。特别提醒大家,采的时候一定小心,防止假冒伪劣,主要为了人身安全,防止中毒。

据说,我国的艾草有30多种,有的可以食用、做茶,也有的用来做艾绒、艾条。最著名的当然是蕲艾。那是特殊品种,北方不太常见。采摘一些普通的就够用。

鉴别要点:一看叶子二闻味儿。

首先,艾草的叶子背面有白色绒毛,茎也白绒绒的,有的艾草茎带点儿红褐色。如果叶子背面没有白色绒毛,而是纯绿色的,茎也是纯绿色的,就要小心了。仔细闻一下味道,如果没有艾草的香味,基本可以判定是同属相类品种,属于冒牌,不是正品。

其次,要闻味道,仔细闻一下,艾草的味道特别清香,而豚草明显有着另外一种臭味儿。

之所以要打假,是因为跟艾草相似的植物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有毒性的。由于外形极其相似,如果误采了小野菊、青蒿一类还好,至少安全系数高,也可以做中药。万一遇上有毒的冒牌,那就呜呼哀哉了。尤其是冒牌里面的高仿货,叫做豚草。长的根艾草特别像,但是叶子背面不是白绒绒的,也没有艾草的香味儿,反而是臭臭的味道。这东西有毒,大家一定要小心。想起去年一个朋友说她孩子对艾草过敏,也许是误采了豚草。

三裂叶豚草,图片来自于网络

上图是三裂叶豚草,属于从北美来的入侵品种。这种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据说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的主要致病原,容易导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热症”。轻者会引起咳嗽、哮喘;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肺气肿,并且感染以后会年年复发,且一年比一年加重。

04

艾草可驱邪

话说艾草的香味从哪儿来呢?原来它叶和茎里藏着油腺,含有挥发油。采过艾草的一定知道,那个香味,其实蛮浓郁的。这种芳香不仅能驱蚊子、虫蚁,还能消毒杀菌、净化空气。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采来艾挂在门口,用来“避邪”。

端午挂艾蒿,小儿涂雄黄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觉得熏蚊子可以,苍蝇就不好说了。这个嗡嗡飞的家伙好像根本不怕艾烟的味道。以前在厚朴东大教艾灸的时候,常有苍蝇过来考验一下咱们修行的水平。修行不够的,难免心里数过一万只羊驼(草泥马)……

从幼小水嫩的苗苗儿,到衰老干枯的条条儿,艾草都有很高的暖经散寒的作用。只不过用法不一样。

图片来自于网络

端午时节,艾草的个头儿足够高了,茎叶茁壮,浆汁饱满,香味浓郁。正是采收的最佳时节。现在,随着艾灸的用量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艾条厂商开始大规模抢购艾草。收艾草的场面也十分壮观。眼见艾条的价格一年年长啊,过几年搞不好会翻倍喽。大家不妨赶紧淘点儿艾条儿屯着,自己存三年,总比听别人忽悠来得实在。

采摘以后放上一阵时间,艾草就会干枯变黄,保存的时候要通风干燥,防止长毛。

图片来自于网络

05

艾草可补阳

摘下来的艾叶,有啥用呢?等到冬天,手脚冰凉的亲们就可以用起来了。使用方法特别简单。你要是保存得好,干干净净的,少取一点儿加红糖煮水喝。当然这是得嫩嫩的艾草芯比较好。

另外,不妨用来泡脚。也是特别简单实用。抓一把艾草煮水,然后泡脚的时候慢慢往泡脚盆里续这个热艾草水,泡到微微出汗,就可以收工啦。保管比洗个桑拿还舒服。手脚温暖,腰腿儿灵活,对咱们痛经宫寒的宝宝也是很有效果的。

举个栗子啊,俺老姨夫,呵呵,他老人家看到不要骂我。姨夫年轻时候火力旺,经常打赤脚,夏天凉水冲个脚啥的,冬天也经常穿个薄薄的袜子。有一回竟然发现他夏天也穿了袜子,我还调侃,怎么这么文明了。原来是自己老觉得腿脚冰凉。哎,人老先老腿,建议老姨让他天天用艾草煮水泡脚,果然效果不错。那也只是缓解,年轻的亲们,尤其是男士们,夏天可要记住,别太贪凉哦。虽然你们不会痛个经、也没有宫去寒,但是上了年纪,难免腿脚扛不住。“人老先老腿”,不到那个年岁不明白那个年岁的事儿啊。

06

艾+灸,长久的溫暖才能透达哀伤人的内心

当然了,大家肯定知道艾叶可以用来做艾绒、艾条以及相关系列产品。其实,也可以自己做。

撸下来的叶子,反复的捣,就成了艾绒,只是粗糙一些。小时候,常见姥姥给人用土法艾灸。抓一把艾叶,反复揉搓,团成一个小团,然后放在面饼片上。等到艾叶团烧完,病痛也基本随之而去。相信咱们厚朴的艾灸线下课已经让千家万户从中收益。

徐老师说,对于总是处于哀的状态的人,他们需要的是被关爱、被治疗。中医所用的艾灸疗法,最适合这种哀伤、哀痛、悲哀的人。艾灸释放出的如同母爱般的温暖和气味,能够温补鼓舞人的气血,远比其他治疗的效果要好。“灸”的上面是久,意思就是长久的溫暖才能透达人的内心。

黯然神伤的人、失魂落魄的人艾灸的穴位最好选择任脉的神阙穴,也就是肚脐,艾灸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这里要说一点,大家如果要买艾条,能够做到1:10,那就真的不错了。而30斤艾叶出1斤艾绒的比例,已是巅峰水平。

厚朴中医淘宝店在售三种不同纯度的艾条切面图

之前厚朴的老师曾经专门访过艾条厂,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厚朴中医公号-06-19《南阳艾条调查》。懒得动小手的亲们,可以看下面截图。

“年轻“的艾草vs“年长”的艾草

艾绒vs艾草

图片来自网络

希望大家都不要买到让自己“呵呵”的产品。

也希望,大家都能“艾”自己一辈子,我们都要好好的。

徐文兵《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艾草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国有挂艾草的传统习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挂起来,叫悬挂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状,叫戴艾虎;有把艾叶泡上酒,喝艾酒;还有用艾草点燃了熏,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长绳,作为驱避蚊蝇的一个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丰富的挥发油,鲜艾草还有一种药香,芳香辟秽,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驱避湿气和瘴气,这是我们古代的一个习俗。因为端午节以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蚊蝇开始滋生,五毒渐出。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者“百毒月”。

采艾草一定要在它枝叶茂盛但是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所以五月端午采的艾草是最合时令。采了艾草以后,一般把它悬挂起来,晾干备用。另外我们也在五月端午采艾草之后用石杵把它捣碎,然后剪去粗大的枝和梗,留下细软的艾绒,用来制造我们针灸中“灸”用的那个艾卷、艾条。在我国,各地都有艾草的生长,但是最地道的艾草应该是湖北蕲州出产的。当地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而李时珍的老家就是在湖北蕲州,他说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用蕲艾,而且是五月端午采的蕲艾,点着以后的穿透力特别强。

另外,在广州越秀山下出产一种红脚艾,制成艾绒,它的灸疗效果也非常好。在古代有一位女医生叫鲍姑,是著名的中医和道家学者葛洪的夫人。她陪伴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采药行医的时候,使用越秀山下采的红脚艾为广大的百姓灸身上的赘疣。所谓赘疣就是瘊子、痣,还有包括我们现在说的“鸡眼”,用这种艾叶灸的方法治疗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灸,这种赘疣就能全部脱落。所以鲍姑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现在在广东越秀路三阳宫里面还有纪念她的殿和塑像。

艾叶的更普遍的应用,是用它来煎汤煮水外洗。另外比如说一旦受了风寒,人出现了感冒咳嗽的症状,就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上点葱姜,一起来煎汤温服,出汗了就能治愈疾病。

另外我们还把艾绒加上棉花,一起制成兜肚、药枕和药垫子,特别对老年人的丹田气弱,或者是妇女痛经、腹痛导致的腹泻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叶,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气味,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经活络的效果。

熟艾叶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有很好的温通气血、驱逐寒湿作用,还有安胎效果。《伤寒论》中常用的“胶艾四物汤”,就是用在妇女产后、出血不止的时候。里面有阿胶和艾叶,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药物。

另外,还有一种药物,大家也熟知,叫“艾附暖宫丸”,里面就有艾叶和香附一起使用,治疗人体的寒证,特别是妇女的小肚子冰凉、不能怀孕等等这些疾病。

—END—

文章:郭薇华

编辑:孙少卿

审稿:徐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5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