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赵女士是个精致的女人,平日里最喜欢用裙子搭配高跟鞋,特别是尖头的细高跟鞋,不仅让身姿挺拔起来,还能增添自信。“怀孕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穿高跟鞋,就是换成了矮一点的粗跟。”赵女士表示。但是,美丽要付出代价,长期穿高跟鞋让赵女士的大脚趾逐渐变形,凸起的骨头不单影响美观,还红肿疼痛,医院接受了手术矫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长期穿高鞋的女性,大脚趾向外鼓出了一截,甚至与第二趾交叉、重叠,这在医学上称为“踇外翻”,也就是俗称的“大脚骨”,严重的大脚骨。
“大脚骨”是什么
“大脚骨”是踇趾向足外侧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超过15°)的一种足部畸形,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俗称大脚骨、大觚拐、苦骨脚。
“大脚骨”的主要表现
“大脚骨”主要表现为踇趾疼痛畸形,有时伴有踇趾与第2趾叠趾、足底胼胝、鸡眼,还可造成前足变宽、足横弓塌陷,站立行走很容易疲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大脚骨”的原因
“大脚骨”80%见于女性,这与女性常穿高跟鞋有很大关系。但“大脚骨”仅是女士的“专利”吗?并非如此,造成“大脚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遗传,大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20%患者20岁以前就发生踇外翻畸形。
2、穿鞋,因长期穿窄小、高跟的鞋,行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足前端,对脚趾造成挤压,踇趾会因为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
3、足的结构异常,如扁平足、第1跖骨过长。
4、创伤,踇展肌及内侧关节囊的损伤,造成关节肌力不平衡,引起踇外翻。
5、全身性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脚骨”要引起重视
医学上踇外翻的分度较为复杂,患者可以根据外翻度数进行简单的自检区分。大脚趾外偏在15°~30°是轻度,30°~40°是中度,40°以上是重度。
踇外翻不仅是大脚趾外偏,影响美观,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导致足部跖骨凸起、红肿、疼痛;病情加重时会顶起第二脚趾,形成交叉趾,同时使第二趾骨下移,使患者感到脚底疼痛,并因长期摩擦受力而产生大量胼胝,俗称老茧。
术前、术后X线
“大脚骨”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减轻局部压力,穿宽松鞋(大头鞋、摇摇鞋),避免穿尖头高跟鞋。
(1)消肿止痛,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对于已形成踇囊炎的患者,可以理疗,局部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2)使用矫形支具、保护套。(拇囊炎保护套、单趾趾夹、双趾趾夹、管状足趾保护套、足趾分隔垫(轻度拇外翻)、五趾袜、拇外翻矫形器)
2、手术治疗是目前纠正踇外翻的最佳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畸形、恢复足的外观。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无法缓解疼痛、足趾变形严重的中晚期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大脚骨”
“大脚骨”预防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双合适的鞋:
1、鞋子内部一定要有相对大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尖尖的夹脚的鞋尽量少穿;
2、在鞋内放前足减压垫、足底硅胶垫或减压鞋垫;
3、踇趾向内侧牵拉功能锻炼,休息的时候,脚尖轻轻翘起,活动活动小腿;
4、避免过久站立行走,每日热水泡脚,锻炼足底肌肉、肌腱力量。
专家简介
贺学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骨科医学中心骨五科主任
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老年骨科学组组长;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脊柱创伤、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癌、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髋膝关节置换等疾病的诊治。
(医院)
编辑:昕亚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