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足如何分级?
糖尿病足根据患者患病的的程度分为0-5级,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对糖尿病足的分级还不是很清楚。专家提醒,对糖尿病足的分级不够了解容易导致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导致糖尿病足晚期截肢的情况出现。为此就在这里为大家讲解有关糖尿病足怎样分级的知识。
糖尿病足的分级主要有0-5级,具体介绍如下: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0级糖尿病足的症状:足麻木,刺痛,灼痛,发凉。
外观:足皮肤苍白、干燥、变薄,发亮或呈红紫色、紫色,脚跖骨头下陷,趾关节弯曲,形成典型的弯形足,鸡爪趾,跖部有胼胝。
检查:足的皮温低,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1级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未累积深部组织,表现为浅表性溃疡。
2级病变已侵及深部肌肉等软组织,但肌腱、韧带尚未被破坏。表现为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性灶,窦道形成,感染致肌间隙扩大,形成足底至足背贯穿性深部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
3级足的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破坏,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表现为大的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
4级严重坏疽已造成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坏死、缺损,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形成假关节,部分趾及足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
5级足的大部分或全部感染、缺血导致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发黑,干尸样,常可累及踝关节及小腿。分病情: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
二、糖尿病足的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长而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若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出现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夜间痛、严重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
糖尿病足若再合并神经病变,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局部抵抗力减弱,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皮肤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感染。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感染,足底溃疡,足趾足跟坏疽。
三、五种人最易患糖尿病足
1、喜欢跷二郎腿的糖友:生活中,不少人喜欢跷二郎腿,认为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然而糖尿病人常跷二郎腿,不但会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还有截肢的风险。这是因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下肢动脉硬化缺血,另一个则是神经病变。长期跷二郎腿使得糖尿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杜绝跷二郎腿。
2、吸烟的糖友: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吸烟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几率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高15倍。
3、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友: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引起严重的下肢血管狭窄,使足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此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出现创伤,伤口就会因营养和氧气供给不足而迁延难愈,从而引起糖尿病足。
4、合并肾病和眼病的糖友: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此类患者在走路时,双脚容易受伤,故易患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肾病会严重影响肾功能,使其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无法及时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会损害人的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从而易诱发糖尿病足。
5、足部有伤口的糖友:做过下肢截肢手术、足部有溃疡、老茧、鸡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即使伤口和溃疡面已经完全愈合,其患糖尿病足的几率仍高达80%以上。
四、患上糖尿病足应如何护理?
1、洗脚水温不宜超过45℃,因此病人最好买一个水温计,每次洗脚前先测量水温。另外糖尿病病人冬天取暖不宜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注意足部清洁,每日至少用温水泡脚一次,有脚气者应及时涂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达克宁等,避免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2、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需穿软步鞋,不宜穿新鞋或较硬的皮鞋,以免挤伤。糖尿病足病人穿袜子宜穿较透气的线袜或绒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或厚腈纶袜。
3、每次修剪趾甲前必须先用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将趾甲泡软后再小心地使用工具修剪。修剪过程中注意勿将趾甲修得过短,以免损伤甲床引起感染。也不能将趾甲修剪得过于尖锐、毛糙,以免自伤皮肤。最好将趾甲修成圆弧形并用趾甲锉将甲边修整光滑。
4、对已有足溃疡的病人,除了做好上述足部护理外,还需注意:卧床休息时,将患肢抬高20~30度,以促进局部血液回流。每日补充1~2个鸡蛋、50~克瘦肉或鱼虾类,特别需补充新鲜蔬菜,如青菜、黄瓜、芹菜等补充维生素C,因为伤口愈合离不开蛋白质和维生素C。医院就诊,切勿在家随便涂抹药膏,以免生成感染。伤口每日用双氧水清洗,预防厌氧菌感染,如梭壮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坏疽。
End
周燕主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慢性伤口修复学组委员
擅长:以保足、不截肢为特色治疗糖尿病足,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晚期的湿性糖尿病足、干性糖尿病足以及混合型糖尿病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皮肤病变等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效果显著。
专家号每日限15名
如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