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看手上或脚上
多长出的一块“肉”!
5岁小姑娘拖到13岁才治好
50多岁阿姨花了元却打了水漂
这块到底是什么“肉”?
医院皮肤科医生张云鹏说
这俗称“瘊[hóu]子”
专业名为寻常疣
从5岁到13岁
小姑娘指甲渐渐变正常了
8年前,5岁的小姜因左手大拇指指甲边缘破损,未进行任何处理,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当时,父母并不知情,小姜有时候会说指甲痛。父母观察后发觉孩子指甲边缘的皮肤逐渐凸起,里面还有黑点。“我们开始以为是老茧,并没有放在心上。”小姜母亲说。
随着时间推移,小姜大拇指上的凸起部分越来越大,挤压后越来越疼,这时父母才意识到有问题。随后,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寻常疣”,建议做冷冻治疗,而且需要反复做几次,“拖得时间长,疣体变得很大,一次性冻不掉”。
冷冻治疗就是用-℃的液氮反复喷射凸起部分,治疗时小姜疼痛难忍,常常无法配合治疗,继而出现疗程不足或治疗中断等情况,导致病毒反复发作,不能根治。其间,一家人还医院,寻求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最终都失败了。
4个月前,小姜父母听说医院开设了足病门诊,可以治疗这种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瘊子”,便带着孩子来试试。接诊医生张云鹏仔细询问小姜病史后,打算用修治联合中药封包的方法治疗,“疗程可能有点长,希望你们要坚持治疗”。13岁的小姜说:“这一次我肯定能坚持下来。”
之后,每隔一周,小姜就去足病门诊治疗。4个月的时间,小姜看着疣体一点点缩小、变平,指甲渐渐变正常。当张云鹏宣布治愈的时候,全家人心里的一根刺终于彻底拔出了。
足疗店花了元
“鸡眼”就是治不好
一周前,50多岁的王阿姨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医院皮肤科足病门诊,一坐下就跟张云鹏医生说起了自己遭的罪,“钱也花了毛块,脚还痛了大半年不肯好”。
原来今年初,王阿姨走路时感觉到右脚脚底有些疼痛,特别是穿稍微紧一点的皮鞋时,疼痛感更明显。后来她与邻居闲聊时说起这件事,对方说可能是鸡眼,可以去药店买药膏贴一贴。于是,王阿姨去药店买了鸡眼膏贴,贴了几天完全没效果,“鸡眼”还有增大趋势。
这个方法行不通,王阿姨想到了足疗店。修脚师傅告诉王阿姨,元包治好。王阿姨将信将疑,“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的”。但王阿姨为了治好它,还是交了钱。几次治疗下来,王阿姨也摸出了门道,“治疗就是两个步骤——去死皮,涂药水”。
元花完了,可王阿姨脚上的“鸡眼”没有任何变化,这才找到了医院足病门诊。经张云鹏检查,王阿姨脚底的东西并不是“鸡眼”,而是“跖疣”,是“寻常疣”的一种。“疣是病毒感染,光去除死皮,根本无法治愈。”
两次冷冻治疗后,王阿姨的右脚完全康复。“冷冻10多元一次,修皮30多元一次,加上药水,一共只花了多块。”王医院治疗。
寻常疣是什么?如何判断?张云鹏说,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初期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瘤样增殖,摩擦或撞击易于出血,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有传染性,多发生于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有压痛感。
张云鹏提醒市民,手脚有破口,要及时包扎,尽量不要将破口裸露或是触碰脏水,避免伤口感染病毒。另外,一旦发现身上长出“寻常疣”,医院治疗,以免寻常疣越长越多,导致治疗时间长,增加反复的可能性。
点亮“在看”,提醒更多人!
来源富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周晓露通讯员贺青青)
编辑胡红吉
请分享给更多人看??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白癜风用什么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