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纲:
原文:道找一面,就是克己。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世人皆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
这是当老好人吗?
对是是非非清清楚楚,可是并不被这种情绪染着;任凭风沙起,我自如如不动;
不见世间过:人人都是佛,只因缘法不同;现在暂时执迷,不影响日后开悟;在自性的角度,人人都是平等的;
慧可见达摩,乞与安心法。慧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大悟。
别人怎么修,我们无法控制;
道因相对生,却须绝对行;
道找一面,就是克己;
对人的礼貌,体现了自己的修为;但也有表面守礼,骨子里不是这样的情况;
怎么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不仅不找别人的不对,还要考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阳光的一面,就不会恨别人;多看别人好的一面,就不会怨别人;要知道,恨别人,怨别人,都与别人没有关系,因为恨的毒,怨的毒,都留在你的身体里了。当别人骂你的时候,如果你反击,你便接受了他给你的一切“礼物”--垃圾。
有外道骂佛陀,佛陀让这一外道,把“礼物”拿走。
用咒术害人,如果对方能量比他大,产生的后果;
不论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没孝?
把自己的力量找回来;“聚万灵”;
父母留给孩子的两大“财产”:
第一、精神和风骨;
第二、脾气和禀性;
借助父母反观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可以改自己;
从兄弟是否义气上反观自己是否有义气;
一直往湖里砸“月亮”,双方都忘了初衷;
一忍再忍很难;
解冤,别结冤;
不管别人好不好,但问自己诚不诚?
没达到自己目的,问问自己,诚感动天了吗?自己付出又有多少呢?
至诚的人,以托起三界,托起天下为己任。有这种心,佛菩萨来护!所有佛菩萨都是立了志向的人,他们最喜欢立志度人救生的人!他们见到这样的人,会主动去帮的!是至诚打动了他们!
意诚感动神,心诚感动人,身诚感动物。
昊天法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