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气:今天是“寒露”节气,农村流传寒露有3怕,老俗话有预判。年10月8日,也就是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露”,寒露节气的到来,预示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会更多,北方露水已开始凝结成霜,离冬天已经不远了。南方高温天气也将减少,能让人们逐渐感受到秋天的凉爽。过了寒露节气,雨水会减少,潮湿渐退,尤其是北方会显得干燥了许多。今年寒露节气当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三,是农历辛丑年的戊戌月,己丑日。今天如果按照彭祖的说法,那就是“己不破券,二比并亡,丑不冠带,主不还乡”。这样的古言有些生涩难让人理解,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说:尽量不要和别人签合同立契约(古代订完契约都是一人一半),因为容易造成合作不愉快。其次就是最好别穿新衣服,在外地的人也不要返乡。当然,以上彭祖所言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现在人们也不会把这样的说法当作一回事了,更不会让大家能有什么好惧怕的,但是在寒露节气这天,农村流传着与天气有关的3怕,看看这些老俗话都有哪些预判。一怕寒露打雷农村老俗话“秋后不打雷,打雷遍地贼”,进入到秋季之后,雷雨天气就很少发生了,即便是下雨也很少有打雷的现象出现,“打雷遍地贼”的说法,其实就是说秋天打雷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年景不好,人们吃不饱饭,因此才会导致盗窃的贼增加。那么到了寒露节气,北方已经是深秋季节了,如果寒露节气里有打雷现象,很有可能在春季会发生“倒春寒”天气,一旦发生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农作物减产是必然的,很有可能还会绝收,可想而知,万一发生这样的恶劣天气,农业生产就损失大了,农民能不怕吗。二怕降温过快寒露节气是北方多地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俗话说“小麦种在寒露口,种一碗,收一斗”,也正是说明在寒露后种植小麦比较适宜,能够促进小麦的产量提高。当然,寒露节气要有合适的温度,才能增进小麦播种后萌发和生长。如果在寒露节气降温过快,甚至出现极端冰冻过早的天气,影响小麦发芽,或者在小麦嫩芽期间受到霜冻,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一般冬小麦播种期间20度左右的天气比较适宜,如果气温低于5度,就会影响小麦发芽和生长,势必就会影响到小麦后期的生长和收成,因此,农民也怕寒露节气到来后,气温过快下降。三怕“苦霜”早来到了寒露节气,露水增多了,虽然有时候也有早霜,但是轻微的霜雪对于仍然生长的农作物并没有太大的妨碍。真正的下霜通常要等“霜降”节气以后才会到来,尤其是农村常说的“苦霜”,一般要在寒露后近一个月后才能发生,到时候秋季作物都收完了,小麦苗已经有了抗寒能力,并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俗话说“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其意思也正是表达了种麦的最佳时期,如果过了霜降再种小麦,就因为气温下降,容易有苦霜出现就晚了。另外还有老俗话说“寒露下苦霜,庄稼要遭殃”,因为“苦霜”过早的到来,不仅对刚萌芽的小麦不利,对田间还生长的蔬菜等及其它农作物,也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会对农业产生损失,这也是让农民比较怕的不良天气。过去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每逢寒露节气到来,农民就通过古人总结的预判天气经验,也就是用所谓的老俗话去预判接下来的天气。这个既是种植又是收获的时间,农民还是很担心会有不良天气突发的,在过去靠天吃饭的年代,粮食生长不好就意味着要挨饿,你说农民能不怕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1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