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霜降 >> 霜降图片 >> 热点名词霜降

热点名词霜降

霜降

FirstFrost

定义: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节气,在10月23日或24日;表示天气渐寒,出现霜冻机会增多。

学科:大气科学_应用气象学

相关名词:二十四节气寒露立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一般这时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越来越低,我国南方地区还只是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入冬,例如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地区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但并不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度变化变成小冰晶的一种自然现象。气象学上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终霜”。

霜与露都是自然现象,它们的形成过程相似,但形成条件不同。露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在物体表面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由于辐射冷却,贴近地表面的空气降温,当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物体表面就会有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称为露。霜也是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小水滴的温度)高于冰点(0℃),而霜点(水汽凝华成小冰晶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有时还会出现夜晚先形成露,温度再下降至0℃以下,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也会将其归结为霜的一类。因此也可以看出,尽管霜降节气不一定就对应“降霜”,但这时已经比白露节气刚出现“露”的时候要冷很多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捉猎物,多了的食物就堆在那里,看起来像是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此时草地都枯了,大部分的树叶也黄了,飘落下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寒冷,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三候蛰虫咸俯:蜇虫也躲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作者: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芸芸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yfjy/1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