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的针灸学,学习摘要与记录1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灸法的分类:

1.隔姜灸

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一元钱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造成疤痕,洒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黄粉就可以了。因为艾本性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譬如说,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遇到重症束手无策时灸膏肓穴,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

2.隔盐灸

第二个灸法是“隔盐灸”,在灸的时候,用盐巴填满神阙穴(就是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先将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用青盐,要等盐变温一点了,凉了,再倒在神阙穴上,否则会把肚皮烧坏了。古病人下利时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的话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寒利用的比较多。

3.隔蒜灸

第三个灸法叫“隔蒜灸”,灸一个就是一壮。当久咳的时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为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时候去灸,咳嗽就会好。不要拿生姜,要用蒜,肺的问题,要用隔蒜灸。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说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有两种方式,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到底是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好。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当病在退的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要等它病好了为止。若病仍在进时,就表示你的处方、穴道错了!这时就应该想想怎么去解决它。还有疱疹、腰蛇、锦蛇。长这样一圈,看起来红红的一小粒,长疱疹的时候,我们有两种烧它的方式,如病人疱疹是长这样子的,在疱疹的头尾隔姜去灸他,它就不会再蔓延了,过两天,疱疹就变短了。还是一样在疱疹的头尾灸,慢慢去灸,反正就是把疱疹包围起来。就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过去古代看到疱疹,就去拿蜘蛛网,把这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因为蜘蛛网很粘,用薄薄的粘一层,瞬间一烧就烧掉,烧完后,五天到一个星期,疱疹就治好了。疱疹比米粒还小,像五味子,粉红色,很痛。现在不要去拿蜘蛛网了,可以用干棉花,不要用有酒精的棉花。但棉花粘不住啊,它不像蜘蛛网,没有那个胶质,放点凡士林在上面,因为目的是烧嘛。平常用全蝎,把它烤干,不要拿蝎子给他吃,可以放到胶囊里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颗。所以疱疹很好治。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灸。病人有痔疮时,已经是热了,也不能灸。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针灸大成》: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对称治疗。但像带状疱疹是在天应穴上灸。临床下针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炙就是灸,要分开使用。

4.米粒灸

就是把一点点的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么地方呢,如鼻窦炎、鸡眼,用香来点,灸三个、五个,就看病有多深。这是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这是原则,意思是,一直灸到患部病根的时候,那儿开始产生了痛,就表示到了。那怎么知道“痛灸到不痛”,像“肿瘤”就是。在肿瘤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而西医的手术,即使宣称手术很成功,但这个刀开下去后的结果如何,需要慢慢去体会它!若去开刀,还是会长回来的。

二、针灸的急救法:

昏迷,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不管是什么原因,第一个先针“人中”,从鼻孔的下面到这边分三段,下针的时候呢,针柄在这边针身要从这个穴道直接扎对着脑部的角度,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若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可以一次捉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若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怎么找呢?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火罐的使用:

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被竹子刺到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抽出来。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例如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头部也不用火罐。在外科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还有痔疮,现在是用放血针,刺完以后,就用火罐把它吸出来。西医的放血针做得很好,针尖呈三角形,很锐利,放完后就可以直接丢掉。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这个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不用去一个一个量,三个指头拿起来,这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看自己的手,大概就可以了。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在运用的时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个独立的丈量方式。

一、针刺的深浅讨论

下针有深有浅,有受季节的影响,比如说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冬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深。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下针的深浅。“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但也不能说腹深似井,就扎那么深,不能乱搞。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下针有个规矩在那边,不能随便,有的穴道本来就浅,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也无此需要。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针灸大成》提到入针的方式,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没有这种穴道,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比如说,下脚上的针,都下在骨头旁边,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边,不会说直接扎在骨头上面。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间,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会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肌肉中间,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绝对不会在筋上面。比如说,心包经,有两条经把它分开来,从这缝隙下进去,绝对不会下在筋上面,也没有任何穴道在血管上面,一定是在血管旁边,你不能说摸到一个血管,以为找到了,正对它下进去,那不是穴,根本不是穴道。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不要直接扎在肌肉上面,也不要扎在骨头上面,也不要扎在筋上面。当穴道位置找到以后,就用摸的,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针下进去就对了。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单刺。成人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四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这是起针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那小孩子用单刺。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小孩子穴道治疗很快。十四岁以下,单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眩瞑厥疾弗瘳”。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瘳”,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让他躺倒,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那病人晕针怎么处理?就是之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让他能呼吸,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晕针不会死的,到现在还没有因晕针而死的。不醒就十宣放血,脚趾头再放血。

第三章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把他编入七言绝句比较好背,丙是小肠。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那讲的脏,就好像收藏的藏。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如果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为什么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一看,瓣膜闭锁不全,有心律不整,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没有神。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没有神。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既然热的话,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温华氏98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中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吸,那就太简单了!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中医不是要看多少书,而是要“悟”,悟最重要!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小肠那有那么聪明,竟然会消化食物。把小肠拿出来,看它会不会消化食物,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了。正常人是这样子。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中医为何可以治疗癌症,很简单,听过人死在乳癌、肺癌、淋巴癌、肝癌,却有没有人死在心脏癌?只有死在心脏病,而不是心脏癌。心脏不会得癌,因为心脏很热,癌细跑经过心脏,像飞蛾扑火一样。若把全身从头到脚变成像心脏一样,很热,癌细胞就没有了。人身体很热,怎么证明,冬天一吐气,若吐出来不是白色的蒸气,人都会有气,所以气是热的,中医的观念是热气,就是蒸气。比如说水生木,膀胱在小肠前面,膀胱在这,小肠在这,在肾脏这边第一次气化,在小肠里面是第二次气化。小肠很热是火,当膀胱有CC的尿时会把膀胱撑起来,膀胱变成热气球往上升,没有到CC容量的时候,不会有尿意,不会想小便。一到CC满啦,就急着要上厕所。小便出来时,因膀胱的热气,才有办法产生速度,力量、压力,把小便排射出去,在膀胱气化的过程中间是第一次蒸馏,在第二次气化时,浊水会排出来。而干净的水会交给肝,肝得到干净的水(水去生木),就可把毒排掉、再交给胆,化成胆汁。

地支歌,简单讲,就是寅时开肺,寅时是三点到五点,是凌晨三点到五点。大肠开卯时,卯时,是五点到七点。胃开辰时,七点到九点。脾脏开巳时,九点到十一点早上,心开午时,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小肠,是一点到三点。再来是膀胱,是三点到五点。再来是肾脏,五点到七点。心包经呢,七点到九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三焦经。九点到十一点再回到

胆,胆经是凌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最后再回到肝经,一点到三点。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第一个可帮助做诊断。举个例子,病人来看诊这个人脸色黄黄的,再看手掌暗红色,问一个问题,晚上好不好睡?答:每天晚上一点多就醒过来,从头到尾没问第二句。第一次问诊,睡觉好不好就结束了。在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又可分成青赤黄白黑。肺是白色的,金属的原色是白色的,真正的纯金是白金啊,肺是白色的,心呢,火嘛!赤色,红色,肺比心脏大很多,很多的白加一点红,就是手掌的颜色粉红色,手掌表示是肚脐以上的颜色。肝脏是心脏的妈妈,心脏里面的血的来源是来自肝脏,肝脏是提供者。在睡觉时,那时肝脏是最忙的,它把身上所有毒素代谢掉,如果这血是正常的,量又好,质又好,跟肺白合在一起,颜是最好的。当有一天呢,有肝硬化,肝肿瘤,有东西在里面的时候,中医称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叫做虚。有东西在里面的时候,代表空间变小了,空间少了但血流的量仍是一样没变,还没把毒素完全代谢掉,大量的血又跑回心脏去了,红的增加,白的一样,所以表示颜色慢慢变黑了,肝病的人手就会变成暗红色。这两个时间,应该是最好的睡觉时间。如果每天一点起来,三点以后才能睡觉,你的身体就已经告诉你,肝脏有问题了。这时候西医的检验报告仍说你很好。中医健康的定义跟西医不一样。西医的健康标准,是在这以上很正常,在这以下就有病。人不是机器,机器有时坏了就坏了,人不是这样子。中医分成三阶段,正常的人,一得到症状的时候,身体马上就知道了。西医却还不知道。等到病了,经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进入病西医才查到了,这就太慢!中医在一开始,一有动作就知道了。中医的高手在一动就晓得。西医到这阶段才查到,查到病时就已经太慢了。正常人,大肠是开早上五点到七点,所以起床要上大号,这是正常的身体。代表气血流注没有问题。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二时辰,一个周天。

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这个十二正经,每一条经络,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有六阳经、六阴经,加起来共十二条。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正经十二条。十二正经中,所有的阳经及所有的阴经,都会介绍到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任何的阴经,它的井穴通通是木,任何荣穴都是火,每一条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属性是金水木火土。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经上面都有一个络,叫络穴,什么叫络穴,这两条不交接,平行,是经,光这样不行,人就是散了。所以,每一条经都一定要有它的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就是原穴。

四、病在脏取井穴:

病在脏取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要在指头末稍,井穴通通在手指头或脚趾头的末稍,非常的敏感。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下针的时候,“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有个人在里面扫地,有人在清洗,速度就那么快,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五、病变于色取荣穴:

《黄帝内经》指出病变在颜色上,青色为肝,红色主的是心,脾主黄色,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一看见到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这个人脸色发黑是肾脏病。遇有颜色出现,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

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

这个俞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有它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按地支歌去判断。

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女人面大声沙骨粗,这是孤单到老,声沙就是象,骨头很大,肉看不到,脸又很大,这个女生一辈子孤单到老。如果是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经穴,声音是从那器官发出来。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就用合穴。治病时,只要病人饿,有一点胃气,病人就救回来了。任何的重病到后来都是没有胃口。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的,还有胀满的病,大部分选用合穴来治疗。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原穴是安五脏的,五脏不平衡时用的。阳经都有原穴。十、与四季的关系: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在春三月的时候,这三个月,其实不是一月到三月,而走到了第三个月的最后两周,即将要转换为夏天的时候。夏天三个月,第一个月最早的两周。也就是说,春和夏交接的前后两个礼拜,春天取两个礼拜,夏天取两个礼拜,把它合并成一个月,叫长夏。春夏交接一个月、夏秋交接一个月,秋冬交接又一个月,冬天和春天交接又一个月,这是我们长夏的位置。真正我们对长夏的定义,是节气在转换或季节的交换。这长夏不是说夏天很长,夏天都一样的。至于合穴,《针灸甲乙经》指出,味主秋,常有人味道有问题,包括嗅觉,还有人嘴巴发出金属的味道。嘴巴为什么那么甜,为什么那么苦。只要有味道的问题治在合穴,主秋,秋天。那为什么要去春夏秋冬,中医的观念,春夏养阳、秋冬这个季节是养阴,阴阳的定义,过去很多人说,阳嘛!阴嘛!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及女人的生殖器。看得到的都是阴,阴就是有形的。力量有多大,那就是阳。比方说,为什么可以握,肝病的不可以握,握的力量有多大,肌肉的力量有多大,这些无形的就是阳。为什么我能握,肝脏好才能握,肝病的人不能握,那握的力量有多大,这是阳。看到皮肤、肌肉、血管,这些都是阴,这是阴阳的观念。所谓春天夏天要养阳,秋冬主收敛要养阴。圣人、智者告诉我们,要随着节气定,春夏要多运动,不是秋冬不用运动,而是要收敛,包括房事要节制。针灸的穴道是可以用在保养的,如果按照节气走,我们不违逆节气,寿命会延长,就不会生病。生病的人是反着走的。再回到我们的五行上,中医所谓的阴阳五行,所谓的生、克,所谓的正常人应该是这样走的。当器官有病变时就不是这样走,而是克。他如果克到这个脏,干卿何事?例如从心脏克到肺脏,肺脏会再克到肝脏,肝脏再克到肾脏,最后克回心脏,人就死掉了。所以,克就是越来越坏的意思。因为中医知道上工治未病这个观念。当发现肝病的时候,中医就会看到脸有点黄,手掌有点红热,半夜无法睡觉,诊断已经结束了。再问,胃口好不好?并赶快去强土,土是脾。根本还没有得到病前,先去强脾,一强脾,病就不会再前进了,会停下来。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已病。看到就先去治未病,先把病停住了,病就不会再进。很多人肺有问题了,得到肺癌,有咳嗽,晚上三点到五点不能睡,口吐白色泡沫,已经结束了。当知道肺癌初期,就先去强肝,病就停在肺上。西医则是去化疗,病却一直跑,下个月移转肝癌,然后病人死掉了。看病,则先去治肝,病就停了。所以说上工治未病。比如说,中医在治肾脏病的时候,病人打电话来说肾脏有问题。心脏好的人可以睡通宵。那问,手脚温不温热?温的啊!就是心脏没有问题。治疗肾的时候,要会先去顾心脏,先把心脏顾好,肾就不会恶化。一但肾脏不行,就快挂了,会头晕,恶心想吐,肾是胃之关,胃的关口,一个人站不起来瞑眩想吐,知道肾快衰竭了,这时中医去下手,还是先去强心脏。西医所谓洗肾,不是真的把肾拿出来洗,而是把血液透析,把血液里面的毒质去掉,还是在弄心脏,是一样的意思。所以,下手的时候,一看到心脏病,先问好不好睡觉?不好睡觉!再问手脚冰不冰冷,因为手脚是四肢末梢,手脚冰冷表示心脏的血液没有办法压到四肢末梢。若心脏很好,手脚是温热的。动手也是先去强肺,强肺方式很多,从情志上,忧能伤肺,也要告诉病人担忧会伤到肺脏,诸如此类。讲到肺经的时候我会一条条列出来。OK,下一章开始学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zl/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