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庆阅兵展现中国骄傲,提振国民士气;年,5G网络吸引世界目光,提速未来生活;年,首艘国产航母交付海军,强军花开蓝色海洋……年,中国精神不断创造世界惊叹!
年,改革重锤擂响强军之音,强军之路不断延伸!年,作为百万大军中的一员,你坚守在哪个战位,你冲锋在哪个阵地?哪些经历让你难以忘怀,哪些故事让你心存感动?80强军号推出特别策划“我的”,期待你的精彩分享。一个连长的
某合成旅“红八连”连长于鹏
时间是一维的,线性向前不可逆,不会为谁停留。当风雨渐寒,当黄叶落尽,才恍然感觉到,即将走完。庆幸的是,在这个来到军营的第五个年头,收获了成长、收获了转变、收获了情谊、收获了感动。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历历在目,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映在脑海,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记在心间,它们能够让我自信挥别,大声的说:这一年,我没有白白走过!
这一年,忙练兵备战
忘不了的是坐在办公室里裹着大衣,对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字符,听着夜深人静楼道的回响,那是多少个奋战的夜晚啊!当这些字符变成决策依据时,作为一名参谋,内心的坦荡和喜悦无以言表。
开训动员时,全旅官兵怒吼的“先锋劲旅,所向披靡”仿佛就在耳边,旅党委铿锵有力的动员,为新的一年大抓军事训练奠定了基调,为全体官兵明确了方向。当时,忙忙碌碌的准备,直到开始前的最后一刻,还在担心话筒响不响,音响声音够不够,这可能是机关办会的习惯性担忧吧。然后就是拟制冬训练方案,带着车把营区周边的村镇跑了个遍,研究行军路线。公里拉练,一路上全旅上下士气高昂,锻炼了体能、磨砺了意志、凝聚了人心。
雪花纷飞春节到来,这个年却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试点任务交付我旅,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信任。是试点就是首创,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和成果可寻,全凭我们去摸索,去研究。面对组织几千人、上千个考核科目,整个旅队都动了起来,大家废寝忘食,每晚奋战至凌晨两三点是常态。在全旅官兵近一个月的的共同努力下,细致全面地展示了“等级考评”组织全过程,赢得首长和同志们的一致赞誉!
初春,专业科目训练在全旅如火如荼展开。我们走出办公室,深入训练场,面对面倾听官兵需求,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手把手帮带提升素质。基层战士们训练辛苦,但始终劲头十足,他们身上的一片土、一块疤,脸上的一串泪、嘴角的一抹笑,我感到,都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基层伟力。专业科目训练即将结束之时,某训练基地训练的计划展开,坐在电脑前,敲打着旅野外驻训方案,思绪已随着字符,飘到了战车轰鸣、黄沙漫天的科尔沁大草原。
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逐渐转暖,千里铁运也拉开了帷幕,一头北,一头南,伴随自己的是一列列火车和不断向前延伸的铁轨。千人百车,闻令而动,我的生活也变成了三点一线。时间的调配、路线的警戒、装载的保障,必须精确到分秒、安排到个人,协调各单位,整个旅队动如脱兔。大家像齿轮咬合一样,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十七列火车,日日夜夜,当最后一列火车到达站台,当最后一台装备进入宿营地域,当最后一个人进入帐篷,我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初夏时节,我带着党委首长的信任,带着部门领导的希望,带着科室战友的嘱托,走进了拥有厚重历史的“红八连”。从进门的那一刻起,我知道,开启的是军旅新篇章,面临的是人生新挑战!
夏季炎热来临,也正是训练的黄金期,我一头扎进训练场。连队紧张的练兵备战节奏,让我没有时间去调整、去适应。我告诉自己,就是要在训练场去调整,就是要在与战士们摸爬滚打中去适应。这两个月,我们抗高温,斗酷暑,完成了实弹射击、实装摆练、连战术连贯演练等一系列科目。我带着干部研究战术,带着班长分配任务,带着战士一起冲锋,把理论联系实践和俯下身子深入兵中,收获的是连队官兵的认可。全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获得了旅主战连连战术考核第一名这个沉甸甸的成绩!
刚送走了酷暑,从驻训场返回驻地不久,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紧张的备战氛围又来,旅首次实兵演习在等着我们。来不及收拾行装,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演习准备中去。在严寒条件下,兵怎么练?仗怎么打?生活如何保障?我带着全连群策群力,发扬军事民主,人人提意见,个个想办法,就是要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实。这段时间,我们连担负了旅两个示范观摩任务。忙碌之余,连队班长张真强参加集团军军体运动会,获得了米障碍三连冠,展现了连队风采,鼓舞了士气。
训练场寒风凌冽来临,气温降至-10℃,可以说滴水成冰,呼气成霜。但寒冷的天气,抵挡不了我们练兵的热情,全连官兵握住钢枪,登上战车,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冲锋。连贯七昼夜的实兵演习,面对蓝军袭扰、平民冲卡等情况导调,我们处置灵活、方法得当。最后的战斗,我们请命要来了主攻,全连战士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八班长王首印只身一人占领一个高地,战士杜洋,在零下十摄氏度潜伏三个小时,一人消灭8个蓝军,打出了气势,打出了连队的精神!
训练预备期的相对平静,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回味这一年备战打仗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军人的价值就是在艰苦训练中彰显,就是在艰难环境中体现,就是在使命担当中升华。很心安,这一年的时间充实,没有虚度;很庆幸,这一年的工作,跟打仗相连,跟战斗力相关;很值得,这为了打仗的忙碌,为了打赢的拼搏!
这一年,我成了八连的人
任连长这半年,从机关到基层,从科室到连队,从中军帐到演训场,这一年,我经历了军旅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转变。走进“红八连”,这个拥有92年历史的红军连队,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个人素质行不行?该怎样开展工作?大家能否接受我?面对一连串的问号,我告诉自己,只要踏实认真的去干,用心细致的去悟,一定能融入这个火热的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八连人!
报到的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出作训科的帐篷,发现连队的指导员已经带着班长在门口等我,他们面带笑容,接过我手中的背囊,那一刻,我的心中褪去了紧张和焦虑,充满了对这个新家的期待和渴望。
坐在连部的帐篷里,指导员递给了我一本“连史画册”,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着连队走过的路。我知道了,我的连队是诞生于南昌起义的红军连队;革命战争时期,它被授予“铁的堡垒”、“团结模范连”、“清江纵深战斗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和平时期,它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表彰为“全军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荣立一等功5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24次;涌现出了“枪挑日寇”安南、“孤胆英雄”张昌玉、与雷锋并称“革命亲哥俩”的神枪手雷凯……回顾历史,催人奋进,融入八连,就要融入这92年血与火的征程!
国庆,我与全连官兵坐在电视前,观看盛大的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大家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我们在等着连队的战旗走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当《钢铁洪流进行曲》奏响,当“铁的堡垒”战旗在连队擎旗手李胤世的护卫下飘过天安门时,全连官兵的掌声经久不息。我看到,指导员、几个老班长的眼角还挂着泪花。接下来,是各个方向八连人打过来的电话,发过来的信息,他们都因为看到了自己连队的战旗而激动、而自豪!“同志们,咱们八连一路走来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为战旗增光添彩!”,指导员的话,让我感慨,融入八连,就要融入这沉甸甸、厚重的荣誉!
记得刚走进连队的帐篷,四班长徐申就把我的背囊放在了靠帐篷边的铺位上,指导员笑着对我说:“党员干部睡风口,这是咱们连队的传统。”,说实在的,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传统。那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我的连队有什么不同?我的连队有什么特点?慢慢的我发现,连队每次点名,都要在党员的姓名前加上“党员”二字,同志们说,这是在提醒我们不忘身份;我发现,守煤炉,二、五哨都是党员的身影;我发现,训练场上,指挥的是党员、组训的是党员,卧倒冲锋示范动作的也是党员;我发现,大项任务,实兵演习,顶在关键岗位,吃劲铿劲让人放心的还是党员。这时候,我明白了,融入八连,就要融入她“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的优良传统!
来到八连,才知道连队有个“尖子队”,他们是训练的先锋、尖子。“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八连尖子队”,连队流传的这句话,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三班长张真强,连续三年在集团军军体运动会上获得米障碍第一名,起初我只认为他素质好,实力强,一起相处,一起经历后才知道,成绩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毅力。去年比武,他左脚掌长满了鸡眼,每天把脚跺麻了再训练,晚上洗脚,渗血的袜子都脱不下来。今年,他左脚习惯性崴脚,上场的时候,打了一圈又一圈的绷带。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说,我背后是连队,只要跑不死,我就要为连队拼到底!连队像这样的骨干还有很多,在震撼之余,我认识到,融入八连,就要融入她这种敢打硬拼,不畏强手的血性!
“只有给连队争光的义务,没有给连队抹黑的权利”,连队大厅的标语,时刻提醒着进进出出的每个人。不管是集合站队,还是吃饭带回,连队官兵都站的笔直,走的正规。出去完成任务,都尽心尽力,干到最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连队,不能给连队丢人!官兵之间,兵兵之间,清清爽爽,大大方方,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彼此附庸。相互帮助不求回报,相互支持一起进步。评功评奖,工作干在前,评功让在后,每个人嘴里讲的最多的就是:为了连队!耳濡目染,我感觉到,融入八连,就要融入这种严禁的作风和纯净的风气!
“进了八连门,就是八连人”,来到这个先进的集体不到半年,身体瘦了,皮肤黑了,机关的同事开玩笑地说:“于鹏,你变帅了!”但我觉得“变帅”的不是外形,而是融入这个集体过程中,身体内外充盈的“红八连”精气神,是这股精气神,让自己变得更“帅”,也定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军旅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一年,珍藏了很多感动
成长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经过挫折、受过委屈、有过彷徨、遇过失落。但总有一份支持让你我前行,总有一份关怀让你我心安,总有一份帮助让我成长。走过,我会铭记那些感动的人,感动的事,铭记心间,永远怀念。“这都能整错!”,“啪”的一声,本夹子摔到了地上。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弯腰拾起散落的文件,敬礼报告,走出房间。那一刻,脑袋空空,心中发慌,全身无力。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这个时候,开会回来的科长走了过来。“连续加班三天了,脑瓜子都迷糊了,来,咱俩一起把它校准,然后今晚回去好好睡一觉!”他用手拍着我的肩膀,仿佛传递了一股暖流直达内心。科长是个老作训,在作训口干了十多年,平日里看不到他偷懒,听不到他抱怨,对我们年轻人,讲的最多的是方法,给的最多的是鼓励。感谢我的科长,你带给的感动,让我拾起了前行的勇气。
“鹏啊,最近怎么样,好长时间没给我跟你爸打电话了。”电话的那头,是母亲关怀的声音。听到母亲的话,眼角总是湿润的。爸妈没有多少文化,都是普通的工人,但他们总是一如既往支持儿子的选择,支持儿子的事业。家里大小操心事都不告诉我,父母总说,鹏一个人在部队够辛苦的了,别让他再操心了。现在穿的鞋子里,还有母亲亲手做的鞋垫,上面绣着“平安”两个字,我知道这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份挂念。“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带给我的感动,是我苦累之时内心永远的归宿。
从军这么多年,要说最对不起的,亏欠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妻子。在一起这几年,聚少离多,花田月下的浪漫时光少,你侬我侬的山盟海誓少,多的是,“你走吧,我能行!”、“任务重要,我没事”。今年四月份结婚,计划中的蜜月还没有开始,就返回了部队,妻子说:“没事,我都记在帐上了。”家中买房装修,上上下下,跑东跑西,全是她一个人。再次牵起她的手,感受的是多了的粗糙与沧桑。护膝、保暖内衣、坚果、奶粉,各种快递都是她买了,再给寄过来。她总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可要把你照顾好!”妻子带来的感动,总能击中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我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寄托。
“今年的年假,你回去,我带他们过年!”连队老指导员笑着对我说。虽然我在机关那几年,一直都没有回家,但我知道,指导员在连队也两年没回家过年了。我如鲠在喉,他挥了挥手,“就这么定了!”十一长假,原本要休假的他,知道我家属要过来,只把休假挪到了9月底,还是笑着说:“在家呆时间长了没意思,赶紧让弟妹过来,十一我值班,你的任务是陪家属!”指导员休假,营连事务没处理好,受了挫,指导员回来后,安慰我:“没有事,别放心上,我来解决!”,训练中着了急,上了头,指导员拉住我:“别冲动,稳一稳!”感谢在基层的重要一站,有这样一位老大哥带着走,指指路,就像他说的,八连是个家,正副书记是家长,咱们好了,连队才能蒸蒸日上。搭档带来的感动,是我干好工作带好兵的信心。
在连队生活这半年,带给自己感动最多的,还是连队这些普普通通,默默在自己岗位上奉献的战士。四级军士长张春宝,12年如一日担任“尖子队长”,家属来队,他照样早起带着队员训练拼搏;四级军士长朱海超,看到连队技师调任营士官参谋,驾驶员队伍群龙无首,主动顶了上去,黑水几个月的风吹雨打,他一身机油一头灰,确保了重大演训任务装备零故障;排长梁浩,大龄青年,是个孤儿无依无靠,他把连队当作自己家,连队让干啥就干啥,心里始终装着连队,装着集体;还有下士曲峻池,演习时,偷偷地在我包里放了一盒膏药和一包暖贴,他说,连长,你腰受过伤,悠着点,要保护好……正是连队这些最可爱的官兵带给我的感动,让我找到了努力的目标和意义!
回首,充实而有意义,展望,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就在前方。我会时刻坚持打仗的标准,用冲锋的姿态,带领我的连队去创造属于我们新的荣光!
80强军号权威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 管: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主 办: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来 源:80强军号
刊 期:第期
总 监:孟令波
主 编:仇成梁
编 辑:魏 熙、刘俊辉
投稿邮箱:lj80qjhwx
. 话:-(军)-8(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