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足部
鸡眼、跖疣、胼胝你分得清吗?
长脚上的不一定都是鸡眼,也可能是跖疣,是胼胝……
鸡眼
鸡眼,俗称“肉刺”、“脚钉”,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生,表现为嵌入皮内的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外围一圈透明黄色环,呈鸡眼状。好发于前脚掌、小趾外侧、两趾之间,穿鞋不适、长久行走、足部畸形的人容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走路时会感觉疼痛。鸡眼无传染性,多单发,难以自行消退,积极治疗可痊愈,但易复发。
跖疣
跖疣,俗称“刺瘊子”,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足跖受压部位褐黄色的角化斑块,好发于经常行走或穿鞋不适或免疫力低下的年轻人,由于长期刺激或摩擦而诱发。跖疣有传染性,皮疹逐渐增多、增大,走路时可有压痛,少数人可自愈。
胼胝
胼胝,俗称“老茧”、“脚垫“,是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角质层增厚,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多发生于手掌、足底,表现为局部蜡黄色增厚的斑块。胼胝无传染性,一般无自觉症状,有一定保护作用,严重时可有疼痛。
鉴别诊断
鉴别Tips:数目较多、增长速度很快、有黑点的一般是跖疣。
治疗:首选冷冻。
预防:穿鞋合适,尽量减少摩擦、压迫、刺激,防止外伤。
液氮冷冻
利用液氮(-℃)产生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细胞内冰晶形成、细胞脱水、脂蛋白复合物变性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是冷冻的效应机制。可进行接触式冷冻或喷射式冷冻,冷冻后局部组织发白、肿胀,1-2天可发生水疱,然后干燥结痂,1-2周脱痂。不良反应有疼痛、继发感染、色素变化等。
~科普结束,以下晒猫~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