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
来源产地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以全草入药。7~8月采取,晒干或鲜用。分布生长于向阳山坡的路旁、田中、林中及水边。分布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
性味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淡,微寒。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中药大辞典》
甘、辛,平。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
《中华本草》
甘;辛;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黄疸;痈疖疮;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
《中药学》
甘、淡,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黄疸、腹泻、痢疾。
肝;脾;肺;肾经
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太极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