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霜降不一般,老人说霜降三不现,农民

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913.html

导读:今年霜降不一般,老人说“霜降三不现,农民不发愁”,三不现指啥?早防备

农谚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气温已经很低了。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到了,也就意味着冬天的脚步更近了。

今年的霜降是在10月24日,农历的九月初十日(星期二),也就是说现在距离霜降已经没多少天了。而农村的老辈人就说了,今年的霜降节气不一般,霜降是连着重阳节的,并且有着“霜降三不现,农民不发愁”的说法,那这三不现是指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农民也要早防备。

霜降连重阳,有什么说法吗?

从前面的霜降节气时间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今年的霜降节气是逢重阳节的。重阳节是在10月23日,而霜降是在10月24日。这种重阳和霜降节气相逢确实是比较难得一见的,一般重阳节都是在寒露节气前后,而靠近霜降的比较少。

关于重阳节这个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来源,估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毕竟在以前很多的古诗词中都有出现重阳节。古代把数字也是分为阴阳的,其中在《易经》中就记载了,“六”定为阴数,而“九”定为阳数。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天,是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

另外古人还很重视阴阳理论的,认为物极必反,其中九是最大的一个阳数,而九月初九是阳月和阳日,就是已经阳气达到了极点,再往下就又要回到一了,因此九月初九这天也被视为是大不吉的日子。

而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同样在古代的时候非常受人重视,在民间也有很多祛凶、扫墓等习俗,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今年这两个节日是接踵而至,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才说今年的霜降节气很不一般。

“霜降三不现,农民不发愁”,是哪三不现呢?

这里所说的是在霜降节气当天,如果没有出现三种天气现象的话,那就预示着会是风调雨顺,农民自然也就不需要发愁了。它们分别是:阴雨天、刮北风和无霜。

先来说说“阴雨天”。其实在过去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也没有普及,农民是非常辛苦的,而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好些农作物也要收获了。比如农谚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等。

在北方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是秋收扫尾了,可是耐寒的一些作物也长出来了,农民要抓紧施肥、收割了。而在南方地区则是三秋大忙关键期,像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还要摘棉花,种麦子等,所以如果在霜降节气的时候下雨,尤其是阴雨天的话,那就会影响秋收秋种,农民肯定会发愁。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再来看看“刮北风”。在霜降节气的时候,农民最怕的就是刮风了,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刮北风,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北风的冷空气已经来了,如果持续的南下,那所到之处肯定会降温,意味着寒冷到来了,这对于秋收、秋种都是不利的。

如果冷空气南下还带来阴雨天气,那就更麻烦了。甚至古人还用这个来预测冬季的冷暖,如果霜降刮北风,意味着冷空气来得早,冬季也偏冷。

最后是怕霜降节气无霜,因为老祖宗总结了一句谚语“霜降无霜闹饥荒”,就是认为霜降节气要下霜才好,这是好兆头。但如果霜降节气无霜,则预示着年景不好,可能会闹饥荒。

因此在霜降节气当天,如果没有出现打霜的天气,农民也会发愁。但这个是在北方地区才有的农谚,只有北方地区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已经出现初霜了,而在南方地区则是十分少见。

相反,如果霜降节气降霜了,这还并不是好兆头。毕竟南方的很多作物还没有采收,此时降霜了就会导致它们遭受冻害,即便是挖回去了,也不耐存储。

霜降节气就要到了,而在民间也有不少习俗,比如霜降要吃柿子,在民间还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另外就是霜降也要开始进补了,民间有着“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的谚语,认为霜降节气最适合进补,所以要吃羊肉、牛肉、鸭肉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zl/11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