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叶,属于鸭跖骨科。其他名称如大戟、沙枣、黄芩等,生于多云湿地、水田或水边。
匍匐茎节具不定根,茎圆柱状,一边具细绒毛。叶互生,线形披针形,先端。圆锥花序,从叶腋抽出。蒴果椭圆形,扁圆形,背裂,种子排列在一行,扁平。
本药地为全草。性味甜,性寒。清热解毒,利尿。肺内行走,膀胱经络。可用于治疗发热、咽喉痛、肺热咳嗽、哮喘、咯血、热淋巴管、热痢疾、红斑狼疮、糠疹肿胀、蛇咬伤等。
#肺病治疗#
1.治疗肺炎高热咳嗽哮喘:清水竹叶15-24克,加水炒,蜂蜜混合,每日两次。(泉州中草药)
2.治咳血:鲜(毛竹叶)45克,同豆腐炖(浙江药用植物记录)
#清除灼热#
1.粪便处理不利:淡水竹叶30-60g,加水炒,加入冰糖拌匀,每日服用两次。
2.治疗肠热下痢疾的红白相间:新鲜竹叶30g,洗净,炒汤,加入少许红糖。(泉州中草药3方4)
白带治疗:鲜(毛竹叶)60~克,轻菜30克,油炸衣服。(浙江药用植物记录)
#治疗皮肤病#
1.治口疮和舌腐:淡水竹叶两对,夯实,沸水一杯,漱口,约5~6分钟,每天几次。福州台江区试验处方集
2.治疗鸡眼:清水竹叶和冬蜜泥,涂于受影响地区,每日更换两至三次。(福州泰江区试验处方集)
3.无脓手指发炎:淡水竹叶柄、醋粒少许,外敷于一起。(福建民间草药)
治疮:淡水竹叶三、二片,冰糖五元,炖渣敷于疫区。福州泰江区试验处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