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到,霜降无雨,暖到立冬有道理吗今

10月24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这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进入此节气开始有霜,天气渐冷,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此时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每年霜降都在公历的10月2日或24日。霜降时节,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西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平均气温已在零度以下,但部分南方地区还处于初秋时节。关于霜降,我国也流传着很多民间俗语,那么“霜降无雨,暖到立冬”有道理吗?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霜降节气前后都没有下雨,那么后面的雨水会比较少。预示着这一年冷的迟,到了立冬节气的时候还是比较暖和的,毕竟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南北方地域辽阔,气温差异很大,在霜降期间,很多北方地区已经降霜,但是在很多南方地区气温还很高,不会出现降霜。

霜降无雨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可能是好事,此时有些晚播小麦的区域正处于播种期,但是有些地区的小麦已经播种完毕,此时正处于苗期,适宜的高温,有利于小麦苗期的正常生长以及小麦的发芽出苗。所以,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霜降无雨是好事。

为什么有“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的说法?

这是因为霜降标志着温度的下降,此时北方的冷空气频繁南下,当它与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就形成了秋雨。霜降没有下雨,冬季相对暖和,此时冷空气不强,温度较高。如果霜降前后要是下雨的话,冷空气过于强大,那么说明今年冬天会比较冷,我们可以根据霜降的冷空气,判断一下冬天冷空气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霜降指的霜降前后的一段时间,并不仅仅指的是霜降这一天。每年霜降的时间都不固定,但具体时间通常不会相差太远。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有道理吗?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秋天下雨,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温度下降的很快。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我国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可能已经降霜了,但是南方部分地区还处于初秋节气,大家要知道气候的差异性。

通过霜降的天气判断到立冬前的温度看似没有依据,但其实有一定道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霜降指的并不是一两天,而是十五天时间,霜降共有三候,霜降没下雨,就意味着秋雨带来的寒意就会降低;二是霜降以后就是立冬节气,也就说明温度相对缓和时间会持续到立冬,过了立冬,温度就会继续下降。因此说,霜降无雨,暖到立冬还是有道理的。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每年大家都很关心冬天是冷是暖,对于这个话题,也有一些争议。不过根据今年整个大气候形势看,暖冬概率小一些,冷冬的概率则大一些。相信大家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明显感觉到气温要低于往年。

冷冬概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近段时间温度要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低温天气可能会延续到冬季;二是全球气候整个气候表现的不稳定,受到拉尼娜效应的影响,我国受拉尼娜影响可能会出现冷冬的气候表现。不过具体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yy/1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