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http://www.zgbdf.net/m/3.背柴到了年,我哥哥已经十七八岁了,我爷爷就开始张罗着给他找媳妇。也就在这一年,爷爷给哥哥找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姑娘。哎,那时候说媳妇也要彩礼,我的妈妈东借西借还是凑不够彩礼钱啊。每天晚上我和妈妈一块儿睡。妈妈到半夜就睡不着了,就起来坐到炕脚哭。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头上的青丝一天比一天白了。就这样快到送彩礼的时候了,妈妈就急了。就叫哥哥到远在芦花乡的舅舅家和姑父家借钱。我哥哥一去七八天回不来,那时候没有通讯工具,我们一家人急的心快要从嘴里面出来了。没有交通工具是小事,翻山越岭那时候还有拦路打劫的人。啊,就这样,我妈妈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就一晚上睡不着觉。到了半夜的时她就在家里点灯上香祈祷:“求佛爷老人家,保佑我儿子平安回来。”就这样苦苦等了9天,我哥哥终于回来了。芦花镇的舅舅借给他40元,马厂乡的姑父借给他30元。彩礼是元,还缺50元。实在没办法,我爷爷就到嫂子家求情,她们家也答应了,就是先欠着,往后有钱了再送过去。就这样千辛万苦把彩礼送了过去。哎,这样的千辛万苦只有我那苦命的妈妈心里有一本说不出来的账。送了彩礼的第二年二月初二,就是哥哥娶媳妇的日子。那时候,有这样的俗语:“媳妇到门上还得个老牛钱。”这就又难死了我妈妈。没有煤炭,烧酒席要用好多柴火。在大山里有一个叫做“岭后头”的森林。那里有碗口一样大的山白杨和桦树。吃食堂的年代,村里就从那里砍树劈柴烧糊糊吃。食堂下放后,胆大的人们就从那片森林里砍大一点的树运回家当椽子盖房子。这个消息传到我妈妈耳朵里,我们家拿不动椽子,就想着去弄点柴火回家,因为哥哥娶媳妇要用大量的柴火。于是每天天还没亮,我和妈妈就背着背篼去那里背柴。路上碰到的人都是背柴的,有时候大家就一起去。走到森林里天还没亮,森林里光线昏暗,到处都是砍树的声音。我和妈妈就捡一些他们不要的树头,用斧头把树枝砍断装进背篼里。收拾好柴,我们就背好背篼从山沟里爬上山顶,然后走很远的路才能到我们家。背一背篼柴,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我那时候小,背上一背篼柴,我就紧盯着脚,我不敢看前面,因为一看前面路太远了。我和妈妈一步一步数着脚步往山上走。后来听乡亲们说,远远的看这片森林,风景非常美丽。可是我们去的时候,天还没亮。回来的时候,背着柴火,没有看风景的心情。听说林森里还有蛇,早上一进入森林我和妈妈就开始心惊胆战,从来没有欣赏过森林的美景。妈妈背完柴还要到地里劳动,下午收工后,妈妈到家里拿两个冷洋芋边走边吃,又出发去森林里背柴。我那时候想,我们家为什么不住在岭后头呢?岭后头的人家背两趟,我和妈妈一趟都回不来。那时候的哥哥常常不在家,生产队派他去外地搞副业。妈妈说,给你哥哥娶媳妇,不知道干劲从哪里来!就这样抽时间的背啊背,背了几个柴堆。我问妈妈:“这个柴我们能烧吗?”妈妈说:“这个柴,做饭不能烧,就是留着娶媳妇用的。”我又问妈妈:“这些柴火娶媳妇能够吗?”妈妈回答:“等庄稼收完了,我俩再去背一些回来。”我为什么要这么问?我实在受不了背柴的辛苦。路远不说,道路陡峭,几乎是我这辈子干过的所有农活中最让我排斥的。听妈妈这么说之后,我心里老想着这么多柴还不够,啥时候能背够?两个月之后庄稼收完了,那时候山里的庄稼收起来没完没了。收了大麦、收小麦;收完小麦,挖洋芋;挖完洋芋,就已经到了寒露和霜降。天气就慢慢变冷了。有个农谚说:“寒露霜降,犁耙架在梁上。”意思是说,一年的庄稼又收完了,生产工具要擦干净放在高处,人也慢慢闲了下来。可是背柴的生活又开始了。气温很低,我走在下山的路上,有点冷。森林里树上的树叶已经从金黄慢慢落尽。我们还是顾不上风景,上山负重的路,总是让我汗流浃背。雪很快来了,盖住了森林,路太滑,就不能背柴了。我家门口、厨房、窑洞门口都是好几堆柴火。妈妈高兴地说:“这些柴火,就够用了。”听了这话,我也就放心了。可是没过多久,不知道妈妈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上面要来查柴火。妈妈就带着我把柴火藏到隐蔽一点的地方。如果上面的人挨家挨户的搜,查出来就麻烦大了。那时候运动还没有来,但是还是很害怕。妈妈白天到地里劳动,晚上我们就把柴火藏进一个古窑洞里。当时我们村的一个坏老奶奶吓唬我,对我说我们家的古窑洞里有很多的死人可吓人呢。可是听见干部搜柴,干部比死人更可怕。妈妈点个煤油灯,放进窑洞里。然后我和妈妈就开始把柴往窑洞门口背。为了省时间,背了一部分后,我妈妈就一个人去背,个头还小的我就钻进窑洞,把柴送进窑洞里。因为窑洞是藏身之地,所以空间非常狭小,我也站不起来,只能爬着进去。进到窑洞后,我妈妈把柴火送到窑洞门口,我再把柴送到更里面。我刚一进窑洞,我就想起那个坏老奶奶的话。死人,曾经倒是有没有?如果有,在很多年前,他们是不是就在我的脚下死了?想起这些,我就害怕极了。我的腿打着哆嗦,但还是努力把柴放的更高。妈妈背柴的回来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可妈妈刚一走,我就又害怕起来了。就这样,我们用了五六个晚上,把所有的柴火都装进了窑洞。我们又在窑洞门口搬了些土块,把门砌住。藏完柴火的第二天晚上,我给我妈妈说:“那个坏老奶奶说,放柴的古窑洞里,因为年的动乱,古窑洞里避难的人被杀了很多。他们就横七竖八的躺在我们家的古窑洞里。”妈妈说:“哪有这样的事情,你不要听她胡言乱语,我之前和你姑姑们进去过里面什么都没有。”柴被藏的严严实实,可是干部们没有来。一想到之前干部们搜粮食的情景,谁都不敢不相信这样的传言,毕竟那是很多树木被砍伐了。冬天来的很快,天冷了下来。还没有到腊月。爷爷说,今年过年这个猪就不杀了。我问爷爷:“为什么不杀猪呢?”爷爷说:“过完年,二月二是个黄道吉日,我打算就在这时候给你哥哥娶媳妇。”我听了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高兴地说:“这很好,不杀猪我们照样过年。媳妇是迟早要娶的。”4.娶媳妇又过了几天,妈妈让我告诉爷爷:“能不能跟女方商量下,过年的时候娶媳妇省事一些。”可是爷爷说:“人家女方已经决定了,我就没办法说了。再说,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好日子。”背来的湿柴还没晾干就放进了古窑洞。这样一来,又要把柴拿出来。这又是我和妈妈的苦。我又钻进窑洞,窑洞里都是发霉的味道,我往外送,妈妈把柴抱到院子里。可是柴没有取完,我们家那头不争气的猪就病了。那时候没有兽药,猪病了就治不好。妈妈又哭了:“老天不长眼,这可怎么办?喊天天高,喊地地深啊。”第二天,我爷爷和邻居们就把猪给杀了。杀猪的这天,我记不起来当时的情景。离娶媳妇的日子还有一个多月,猪肉怎们存放呢?这晚上我妈妈一晚没睡,又叹气又哭。到了天亮,爷爷跟我说:“你告诉你妈妈,去找一个大缸,把肉放进缸里,肉就不会变干。”妈妈就把腌好的菜再挖出来,腾出一个大缸,把肉装在缸里。还好山上的天气很冷,肉不会变坏。马上过年了,哥哥二月二娶媳妇,很多亲戚没有来,肉也没怎么动。可是,照规矩一桌酒席必须准备一只鸡,哪有那么多鸡?哥哥就去山里放置陷阱,抓了五六只野鸡,一家人舍不得吃,野鸡就派上了用场。眼看到了娶媳妇的时候,我们家的上房也就是主房,这房子是前后出檐的大房子。一直被大队拿去当仓库,不给我们家腾。在我爷爷三番五次的请求下,过完年又过了元宵节后,大队才把东西搬走。我记得从五八年以后,我们就没有住过这个房子,以前当办公室,后来因为房子太大,冬天冷,不适合办公就又当了仓库。因为哥哥娶媳妇,这个房子还了回来。因为做了很久的仓库,门总是锁着。墙上的泥皮一块又一块的掉了下来。房梁上的灰尘挂成了串,地上的灰积了厚厚的一层。哎……我和我妈妈打扫了几天才扫干净。掉了的泥巴爷爷和哥哥又抹了一遍。东一片、西一片刚补上新泥巴的墙就像我妈妈衣服上的补丁。我们用白色的纸糊了窗户、炕上铺了麦草、马上就要娶媳妇了。娶媳妇没有新的被子是不行的,还有炕上铺的都需要钱。这还不算,还要摆宴席,那时候还要请亲戚参加婚礼,去请时还要带礼物、送东西。送什么呢?妈妈做了很多焜锅,每家两个。我家有十多家亲戚,就要做二十多个。我和妈妈在院子里生了一大堆火,把邻居家的焜锅模子借来。焜锅很大,一个焜锅就要做一个多小时。妈妈下地劳动后,剩下的焜锅都是我自己做。我整整做了一天,共做了26个。第二天,我哥哥就背着焜锅去请亲戚。苦命人的娃娃早当家。哎,亲戚家很远,有的在芦花乡、有的在马厂乡、我哥哥就背着焜锅到处请亲戚。一转眼这就到了娶媳妇的日子,实在没有炕上的被子。我妈妈就去向我们同姓的太太借了一床旧被子,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娶媳妇那天,我哥哥还没有一条新裤子。后来没办法就穿我妈妈的黑色条纹的大裆裤给亲戚朋友敬酒。哎,没爸爸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娶媳妇的日子本来是高兴的,可是我妈妈哭成了个泪人。她本来还帮着在厨房里忙碌的乡亲们洗碗。可是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她千辛万苦给哥哥娶媳妇的时候,还是想起我那亲爱的爸爸。这个时候所有的悲伤都涌上心头,无比怀念我那已经过世的爸爸。她说:“你把两个儿女,给我一个人丢下不管,还把两辈老人给我丢下,你怎么就没有交代一声就走了。到今天还见不到你的面!”就在这个时候,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起来。在邻居大妈的劝说下,她还是伤心的不行,后来邻居大妈把她拉到她家去了。我哥哥娶了媳妇之后,家里又多了一个劳动力,生活比较富裕了一点。虽然吃饱了肚子,但是总之还是没有钱。年,嫂嫂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年,全国性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开始了。《阿秀的这七十年》出版工作正在进行。三姐写给本书的序言如下:《阿秀的这七十年》书稿初稿序我其实对文字半通不通,从来没有给别人的书写过序言。但是我愿意为我母亲的作品奉献我的第一篇序:因为我懂我的母亲。在我的心里,母亲是最伟大的人。她除了有平常母亲所有的优点之外,还有着她自己的特有的优点。她有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悲苦童年,长大成人之后又迭经生活之艰难与悲苦。但是她是坚强的,又是爱学习的,无论是我们上学时的《语文》《政治》《历史》课本,还是我们从大学里借回的图书,甚至是我们坐火车、汽车时买的《人民文学》之类的杂志,她农忙之余常常爬在炕沿上读这些书——这个片断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我在村小学上学的时候很骄傲。因为我的妈妈识文断字,她不但可以辅导我们的学习,还能在去地里劳动的时候,给在学校或睡梦中的我们留下字条,比如“领兄,我去树林扫树叶了,你回来后来背”,再比如“玲,我去蒲家墩那边的地里锄草去了,你醒来后到地里找我。”等等。可是我别的同学,放学回家后如果家里没有人,就茫然不知所措。母亲不世故。她至老存着一颗真挚的心。表现在她不会说假话,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有所交待,对别人的话也总是相信。她说过“给神许过愿后神在等着,给人许过愿后人在等着。”她怀念她的短暂的只有6年的读书生涯,抱憾终生。她至老都存着一种想学习的念头,戴着老花镜认真读书的她是那样投入又安详。我的弟弟玉才,我以前时常觉得他总是长不大:有时会为一件小事生气,有时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暴跳如雷。但他走到哪里都带着笔和纸,甚至书。近几年以来,他更爱学习,跟着我的女儿抄成语词典,买书、买本子、买笔,读书、抄书、写读书笔记、写散文等等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不,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每年冬天的时候接父母去昆明过冬。今年的冬天,他让妈妈放下针线,和他一起读书、写笔记,说这样以后母亲就不会得老年痴呆。我看到妈妈在台灯下认真读书写字的照片,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当年我姥姥地去世之前,曾有遗嘱给妈妈,让妈妈转告我让我将她的一生写成一本书。我一直记得这个事,可是关于姥姥我了解的太少,所以一直无法达成姥姥的心愿,我心里也一直放着这件事。我看到妈妈读书写字的样子,我心里立刻就知道了,完成姥姥的遗愿,我的妈妈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一是她是所有事情的亲历者、亲见者,最清楚所有事情的本末;二是她有写的条件,她识字也会写字,而且读过不少传记文学,故事讲得清楚;三是,她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很听我们的话,如同当年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一样。她会很认真地完成她喜欢的事,她不忍心让别人失望,包括我们。四是,她是坚韧的,她含辛茹苦几十年,从来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既然有开始,必然以善终的方式结尾。于是我和玉才沟通,鼓励妈妈写自传。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本书。妈妈写的自传,由一个个人物和主题构成,它们又组成了妈妈生活的全部。这些史实不同于史学家的归纳与总结,也不同于采风者的转述与猜测。它们是一个亲历者眼见与叙述。这也正是这本自传的价值所在。重新回忆过往的悲怆是残酷的。但是如果人人都只顾着眼前的好日子,那么我们真的就会成为叛徒,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母亲写到伤心的往事还是会伤心,会流泪,但是这些和着泪水和痛苦的文字给我们的后人、给历史、给这一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作为母亲,作为写作者,妈妈都是成功的。值得尊敬的。写作既是个人的事,又不是个人的事。愿读者能从这些往事中看到真情,珍惜拥有的生活,善待自己的亲人,永得平安!女儿侯富芳二〇一八年一月于江苏淮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yy/1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