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各大新闻网站头条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杭州24岁年轻妈妈因为消费了元,进了重症监护室,全身僵硬!》。原来,杭州市一位姓刘的女士,因为脚上长了一处鸡眼,便到一家修脚店去处理,花费了元,用时1个小时才将脚上的鸡眼用刀撕下。回去后第二天,刘女士的伤口开始发炎,打了消炎针也不起效果,结果情况越来越严重,医院根据医生诊断,刘女士是感染了“破伤风”,最后进到了重症监护室,目前已发展至全身僵硬,情况不容乐观。
医生提醒,鸡眼俗称“肉刺”,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属于皮肤疾病的一种。手术切除鸡眼时由于会给皮肤造成破损,医院处理,以免手术用具消毒不完善造成破伤风感染,引起生命危险。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而引起肌肉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它不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在一般伤口中很少出现,但是当有窄而深的伤口,或者有泥土、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的伤口都容易形成厌氧环境,这样一来,便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烈的神经毒素,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将会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当生活中无意受伤,出现了伤口时,可先用干净的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的泥、沙冲洗干净,有条件者可在伤口涂上碘酒、过氧化氢(双氧水)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医院进一步治疗。
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如果只是蹭破表皮,伤口不深,只要做好适当的清创,或用些消毒药水如红药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最早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云:“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喁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中医认为,破伤风是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当风毒之邪乘皮肉破伤之处侵袭入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外风引动肝风内动,风毒人侵日久,化热化火,会使脏腑失调,气血失和,阴损及阳,甚至阴阳离决而死亡。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新生儿脐带污染,或生产及流产处置不当,或褥疮染毒,也可引起破伤风。外伤所致者,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摄口。
01风毒在表轻度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舌淡,苔薄白,脉数。
辨证分析:肌肤破伤,感受风毒之邪,外邪入侵,气血不畅,经络拘急,则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风邪在表,受邪较轻,则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为风邪在表之象。
治法:祛风镇痉。
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02风毒入里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高热寒战,全身肌肉痉挛,间歇期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胸腹满闷,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风邪入里引动内风,故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肌肉痉挛;风从火化,阳明燥热,故时时汗出,胸腹满闷,大便秘结;热壅于肺,则呼吸急促,痰涎壅盛;热壅于膀胱,则小便不通;邪入肝经,则面色青紫;邪正交争,则高热寒战;舌红绛、苔黄少津、脉弦数为毒邪内盛之象。
治法:熄风镇痉,清热解毒。
方药:木萸散加减。
03阴虚失养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正邪剧争,风毒受挫,正气亦伤,阴血亏耗,不能上荣,则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阴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经脉失养,则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象。
治法:补血养阴,疏通经络。
方药:四物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长按白斑病医院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