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水泡,灸完不出汗,出汗多是为什么

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1、灸后出水泡,是被烫伤了吗?

如果艾灸出水泡,大多数情况属排病排寒湿反应,因为湿寒之气属于邪气。

而艾灸属正阳之气,邪不胜正,是身体里的邪气自己在找出口,通过皮肤、汗液等排出来,表现在皮肤上就是小水泡,又叫灸花。

如果你湿气重,光按摩三阴交都可能会起泡的。

注:水泡透明无色,代表体内寒湿过重;水泡黄色且有异味,代表体内郁热严重;水泡是血水样,代表体内湿毒严重,并有炎症。

当然,出水泡也有可能是烫伤了!

毕竟艾灸人谁都有过被烫伤的经历。灸过量、过久、操作失误都会有!那么,如何分辨是烫伤还是灸花呢?

如果艾灸时没觉得烫,后来灸处起泡,你可以叫它灸花;烫得受不了还灸起泡了,或者火苗烧到了自己,你叫它烫伤。

那出了水泡该如何处理?

1、首先停灸,一定要等结痂后才能在同一地方再艾灸;

2、如果是很小的泡,它会自行吸收;但是大水泡可将针消毒后刺破,并涂抹点铂艾精油或着红霉素软膏。

3、如果化脓了,可用艾叶煮水,将化脓处放艾叶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干后撒上艾草灰,一般一次就可清理掉脓疮,等它后面几天长出新皮。

2、灸后不出汗,是没效果吗?

这个问题经常有人问,答案当然是:错的!

1

1、刚接触艾灸的灸友

在最初艾灸的10-30天内,这部分人往往不怎么出汗的。这说明他们经络瘀堵较为严重,体内正气不足以驱逐邪气,所以病邪暂时无法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尤其那些阳虚之人,阳气匮乏,还怎么“阳加于阴”呢?只有等体内阳气足了,正气恢复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了,外邪才能慢慢通过汗液排出。也就是说,并不是灸了没效果,而是没灸久、没灸够!此时千万不可停灸,否则前功尽弃!可以多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以培补正气,增强人体排出外邪的能力。1

2、艾灸时间较长的灸友

由于常年艾灸,体内阴阳相对平衡,这类人已经没有毒素、浊水、多余的津液需要排出,因此艾灸就很少见到出汗的情况。3、出大汗是排寒效果好?经常会有灸友反应:我艾灸完简直是“汗如雨下”,是不是寒湿气全排出来了?一般来说,出汗多且人不感觉疲乏,说明艾灸有效果。之后多饮用温开水,及时补充体液就行。但如果出大汗且有疲累感,那可要当心了!建议初期先灸止汗的穴位,如阴郄穴、复溜穴。毕竟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汗是津液所化生,且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会大汗淋漓呢?原因有四:

01

操作不当,比如,灸量过大、时间过长、只灸上身不灸腿。灸量方面:一般灸至皮肤潮红且伴有水气,摸起来感觉非常湿润,就说明艾灸的量够了。只灸上身不灸腿:建议搭配三阴交、太溪、复溜等滋阴穴位以补充津液。尤其阴虚和上热下寒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这两点。

02

身体虚弱,主要是气虚。气虚主要是肺气虚和肾气虚:肺开窍于皮毛,肺气虚弱,约束不力,汗就会动辄跑出来,建议重灸肺经原穴太渊;肾气虚则就会手足不温,大量出冷汗,建议重灸肾经原穴太溪。

03

脾虚或阴虚——白天多汗多脾虚,晚上多汗多阴虚。脾主运化水湿,其中包括汗液,所以脾虚的人爱出汗,尤其白天出汗多、易疲劳,就是脾虚所致。夜里睡觉时出汗多数是阴虚,这种人往往偏瘦,还总是五心烦热,需要艾灸三阴交、太溪、复溜等滋阴穴位,严重者可以搭配服用六味地黄丸。

04

体内阴寒浊气过多。阴寒浊气大、瘀阻不通重的人需要借助汗液排出毒素,因此灸后自然出汗就多,等阴寒悉数排出,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没有那么多汗出了。4、总结艾灸后常见的5种汗通过梳理灸友们的反馈,我们发现,很多灸友平日出汗并不多,但艾灸之后,最易出这5种汗:1

1、臭汗——责之肝脾

有人艾灸过后,一身臭汗,这其实是在排出肝脾的湿热。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就会产生内热,同时“肝木克脾土”,脾胃之气失于健运,就会产生湿热,困阻中焦。艾灸过后,肝脾湿热得以从肌表排出,由于这种汗是湿热之邪蕴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秽。建议:如果偏于肝经湿热,艾灸期门、曲泉、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如果偏于脾经湿热(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艾灸脾俞、足三里、阴陵泉、解溪。1

2、虚汗——责之肺

有人艾灸过后,虚寒淋漓,这主要是肺气虚所致。肺主皮毛,司腠理之开阖,同时,肺主卫气的宣发和运行。肺气充足,卫气循行于体表,则腠理严实,汗孔开阖有度,就不会动不动虚寒淋漓;反之,肺气衰弱,肺卫不固,就特别容易出虚汗。建议:宣肺固表,艾灸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太渊等穴。1

3、冷汗——责之肾

有人艾灸过后,用手一摸,发现出的汗是冷的。这与肾阳虚有关,由于肾阳不能温煦,所以身体是寒的。而艾灸过后,寒邪随汗液排出,所以汗是冷的。建议:温补肾阳,艾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1

4、清汗——责之气血

有人艾灸过后,出的汗很清澈,跟水一样,不粘手,这说明气血比较虚弱。气不摄津,所以出的汗其实多为人体津液。建议:补气养血、培元固本,艾灸膈俞、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1

5、粘汗、黄汗——责之湿热

有人艾灸过后,出的汗特别粘,而且汗液发黄,同时伴有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症状(与第1条臭汗有雷同之处),这说明体内湿热较重。建议:艾灸脾俞、中脘、丰隆、阴陵泉。同时搭配艾叶煮水泡脚,加速湿气的排出。

有人因为出汗臭呀粘呀,就觉得艾灸不好,其实恰恰相反,这说明体内的湿热等阴邪正被排出,等到灸量到位了,阴邪都排空了,汗就会渐渐正常。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7709.html